鄺小敏 浙江師范大學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2019年我國農村戶口人數為55,162萬人,占人口總數的39.40%[1]。在我國基礎教育中,農村學校教育一直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同時還肩負著大力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3]。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堅持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使學生養成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對廣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深刻而長遠的意義[2]。而農村的學校體育作為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新時期我國體育工作改革和發展以“體育強國”為目標和任務之下,在我國為實現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大眾體育與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更要重視學校體育的發展,尤其是農村的學校體育發展。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上饒市邊遠農村地區10所小學的學校體育發展現狀。10所小學分別是上饒縣五府山高洲小學、上饒縣望仙鄉中心小學、鉛山縣湖坊中心小學、鉛山縣葛仙山鄉中心小學、余干縣梅港鄉老虎口小學、余干縣黃金阜曾家畈小學、鄱陽縣高家嶺大塘逸夫小學、鄱陽縣昌洲鄉南湖小學、橫峰縣青板中心小學、橫峰縣姚家中心小學。
1.文獻資料法
本論文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數據庫,以“邊遠農村”“學校體育”“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現狀”“農村小學體育”為關鍵詞搜索,查閱相關文獻期刊,為論文的寫作提供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
本次問卷以上饒市邊遠農村地區小學學校體育的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抽樣選取10個邊遠農村學校各10名任課老師和學校領導作為調查對象,一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問卷112份,有效問卷108份,問卷回收率93.33%,問卷有效率96.43%。(見表1)

表1 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表(n=120)
3.數理統計法
本文運用Excel表格和SPSS2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有效的處理和分析,為研究提供有效的數理依據。
在被調查的10所中心小學和完小中,綜合性別、年齡、學歷、專業背景等方面的內容,其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數據可知,在農村小學體育教師隊伍中男女比例失調,女教師居多,占64.29%;但農村小學體育任課教師年齡層次結構較為合理,以青年和中青年教師為主。從學歷和專業背景角度分析,任課教師大多是大專和本科學歷,其中有73.21%的教師在大學期間所學專業并非是與體育相關專業,對體育的相關知識儲備不足,無法滿足日常課堂教學中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術動作的需求。綜合以上數據,可以得出農村小學體育任課教師隊伍仍有待加強,特別是專業體育教師的引進與培養方面。

表2 體育任課教師隊伍情況分析表(n=112)
1.體育任課教師課堂教學情況分析
從表3中可知,在上饒市邊遠農村地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班級教學的模式來組織教學,以便于在課堂中管理學生,但同時也存在著弊端——無法像個別指導一樣準確的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進度。在課堂中,學生每節課的實際運動鍛煉時間大多在21-30分鐘,占53.57%;在上課內容的選擇上基本上以跳繩、田徑類、球類和自由活動為主,各占69.64%、60.71%、73.21%,體育課大多是根據天氣情況室內與室外相結合。

表3 任課教師課堂教學情況分析表(n=112)
2.體育任課教師課外教學情況分析
在表4中,有50名受訪調查對象表示除課堂教學外并無課外的體育教學占44.64%;40名任課教師表示有課后社團指導,26名教師表示課后有專業隊訓練,各占35.71%和23.21%;還有14.29%的任課教師則是組織學生進行其他的課外教學活動。從表4中可以得出,上饒市邊遠農村地區有近1/2的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后并未組織課外體育活動,單純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學生的體質健康得不到發展,嚴重影響了邊遠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

表4 任課教師課外教學情況分析表(n=112)
3.學校場地設施情況分析
由表5可知,土質場地所占百分比為1.79%,水泥場地為89.29%,塑膠場地為8.93%。在與研究對象的體育任課教師與學校領導的訪談和問卷調查中得知,調查的10所學校中8所學校均為水泥場地,水泥場地堅硬,體育課安全隱患極大;僅有1所學校有塑膠場地,而剩余1所則是塑膠加水泥的場地。在此項調查中,充分的顯示出了邊遠農村地區體育場地設施不完善的問題。

表5 學校場地設施情況表(n=112)
4.學校對體育重視程度情況分析
在此項調查中,有10位調查對象表示所在學校不重視體育占 8.93%;有 26 位認為學校比較重視學校體育的發展,占23.21%;有76位調查對象認為學校一般重視體育,占67.86%(如表6所示)。由此及推,在上饒市邊遠農村地區,學校對體育的重要性以及體育課程開展的意義并未有一個深入的正確認識。

表6 學校對體育重視程度情況表(n=112)
經過對上饒邊遠農村地區小學學校體育的調查研究,發現其發展現狀并不十分樂觀,存在以下問題:
1.師資力量匱乏
在走訪調查中發現,10 所學校中有2 所學校不具有專職體育教師,剩下的8所僅有1-2名不等的專職體育教師。教師隊伍質量直接影響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質量,而當前邊遠農村地區學校的日常教學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受思想、交通和經濟等因素影響,大部分畢業生不愿到邊遠農村地區工作,致使學校各學科教師缺乏,而專職體育教師則被迫轉變為其他學科教師;另一方面,專職體育教師的轉變造成學校體育課程無人可上的局面,而又得采用其他文化課教師兼任體育課的做法,從而形成混亂的局面,無法保障邊遠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及其發展。
2.體育教學設施不足
在一堂完整的體育課中,場地和體育器材是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在我國農村學校普遍存在場地設施不完善和體育器材不足且破舊失效等問題。在調查中,大部分學校的體育課場地多為水泥場地,而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時期,追逐打鬧、摔倒等是常事,安全隱患極大。同時一些學校的體育器材并沒有真正的投入使用,而只是擺放整齊應對上級檢查;有些學校真正投入使用的體育器材與學生數量嚴重不匹配,出現器材少、學生多的局面,學生需要幾人共用或輪流進行課堂教學動作練習,使教學質量大幅度下降[7]。
3.教學內容與方法陳舊單一
一方面,專職體育教師的缺乏使得一些不具備體育專業技能與知識的其它文化課教師進入到體育教學中,而這些教師只是為完成教育部門制定的教學任務,缺乏對體育課的積極性;有些教師更甚至于將體育課挪改為其他科目的教學,或讓學生自習[4]。另一方面,在目前的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只管照本宣科,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與理解程度;有些教師則采取“放羊式”教學,在體育課整隊集合完畢后給學生一些體育器材,便讓其自由活動,不進行系統的授課,這極大的影響和降低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9]。
4.對體育課重視程度不足
由于受邊遠農村地區文化、經濟等發展水平滯后的影響,邊遠農村地區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缺少參加體育運動的條件,故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也較低。同時在國內的應試教育的觀念下,學校和家長更為看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未能充分的意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經常出現體育課被占用的現象。并且,部分體育任課教師對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導致其重視程度不足[9]。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明天,只有青少年得到發展,國家才能發展的更好,祖國的未來才會充滿希望。因此,必須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將其培養成為新時代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
1.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體育教育的質量與發展,因此必須對專業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大力度,提高體育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8]。在上饒市邊遠農村地區,可繼續響應“江西省音體美專業大學生赴邊遠農村支教活動”,接收體育專業大學生,為學校引進專業的體育技能和理論知識,以及更新體育教育理念和思想觀念。同時建立明晰的體育教師考核與獎勵制度,提高體育任課教師的積極性,激發教師的進取心。
2.加大體育教學設施的資金投入
針對邊遠農村地區的教育款項,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專款專用。同時學校可向社會、體育單位、慈善機構等多個渠道申請資金支持,完善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設備,努力改善農村學校體育的辦學條件和現狀[5][6]。
3.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
體育任課教師的教學需要更加系統化、專業化,并與時俱進;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努力汲取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不與時代和學生脫軌,去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與手段,扎實自己的專業知識[4]。摒棄一直以來的“填鴨式”“放羊式”的老舊教學方法,善于去激發出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參與到體育活動的能力與習慣。
4.轉變教育觀念
21世紀,學生更應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要從傳統應試教育觀念中脫離出來,敢于接受新事物新變化新發展,改變一直以來的根深蒂固的老觀念,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再則,教育部門應加重對體育這一學科的分值,并將其分數納入升學錄取的考量中,促使其逐漸成為與文化課同等重要的科目,從根本上引起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素質發展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