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航波 杭州市富陽區常綠鎮中心小學 湯海燕 杭州市富陽區富春春蕾小學
水平二的學生對于跳短繩這個項目已經是非常的熟練,因為每年要進行體質健康抽測和全區的比賽。一線教師為了使學生跳繩成績提高,所以要求每個學生體育課上、大課間活動時進行跳繩練習。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學生對跳繩不感興趣。很多學生大課間和體育課上經常忘記帶跳繩,在練習時總是無精打采,整體上表現不愿意參加跳繩活動。
二是教師對活動組織缺少方法。不管是體育課還是大課間,教師在活動組織時都是1分鐘計時跳、3分鐘計時跳,久而久之讓學生產生了厭倦感。
從以上幾點可以發現:首先,水平二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淡,不知如何與他人合作,合作能力網構建不完整;其次,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授課是一人對多個學生,是班級授課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還是要靠自主、合作完成;第三,教師缺乏對合作學習能力的指導和培養;最后,教師在課堂的組織上缺乏創新精神。
通過跳繩這個項目的教學,筆者以為,一根繩子其實是有可能上出一節完美體育課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改善我們的課堂,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喜愛、放松身心、交流溝通的場所。因此,如何讓學生通過魔力跳繩學會合作,從合作中學到知識。
為此,筆者提出了“基于合作+魔力跳繩”的操作觀點,以期望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跳繩水平。那么,何為魔力跳繩呢?魔力跳繩是通過多種跳繩形式的變化,充分發揮跳繩動作的多樣性功能,在跑、跳、投等運動項目中加以有效的利用,能使跳繩玩出不同的花樣,呈現不同的形式。
其實,合作+魔力+跳繩:就是利用跳繩這項器材,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設計中根據課堂所需要達成的目標,根據目標制定課堂內容,根據所需要完成的內容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方法達成預期目標。
實踐是最能檢驗真理的標準。因此,筆者從合作和魔力中尋找探索跳繩提升的可能性。
合作學習就是通過小組合作,并且能夠分工明確地完成合作內容。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讓學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參與學習。
1.運用跳繩制定目標
目標是體育課是邁向成功的指向標,合理的目標能讓學生了解團隊的水平,所處的地位,從而刺激學生積極上進,敢于拼搏的精神。有層次、有階梯的目標設置,能確保學生逐步實現目標,獲得學練時的成功體驗。例如跳繩比賽中,通過優、良、合的等級評價,幫助學生確定一個可評價的定量目標,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
例如,筆者構建了“手拉手評價表”,在練習時候需要4人組成一個團隊,分別在“連跳個數”“隊友溝通”“練習次數”“搭檔個數”4個內容中都達到相應的指標,才能達到相應的等級。(評價表見表1)

表1 手拉手評價表
2.運用跳繩拓展內容
跳繩合作內容的制定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而定,首先是實施的條件是否合適,其次是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態是否適合,最后是教師的引導是否合理,這都是決定教學實施的關鍵點。
如:①雙人跳繩:面對面跳,背對背跳,手拉手跳,一人搖一人跳。②3人跳繩:跳長繩,跳高度,開火車。③4人跳繩:三角跑跳,齊心協力,大魚網等。
教師在運用跳繩合作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是重形式,缺實質
合作學習活動的內容應該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實際的聯系。同時內容必須實際,不能只重視合作學習的形式,而不重視內容。這樣的合作學習就不會產生該有的效果。尤其是空洞無趣的合作學習,反而會起到反作用,讓學生厭惡合作學習,從而導致體育健康教育實行不下去,最終導致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鍛煉和培養。
其二是合作少,不主動
水平二的學生由于自身的心理問題,以及處理人際關系并不是很成熟等,在合作學習中并不主動,而是被動地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安排。這樣就不能讓學生在通過合作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和鍛煉身體。因此,合作學習在安排的過程中,一定要啟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合作學習。
其三是重整體、輕個體
合作學習是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活動的,但是只有重視個體,才能使得整體都得到重視,這樣才能保證合作學習的效果。所以,老師在安排合作學習的活動的時候,在重視整體的活動情況的時候,也要重視個體發揮的作用和意義。
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隨意改變教學內容,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學習的方法,只要學習的目的達到。方法改變就是能體現出一個教師的優秀與否,這些變化著的方法就是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魔力所在。
1.語言引導
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氣勢,激勵式語言更是一種心態的錘煉,合作口令強化訓練,“你我合作”,“黃金組合”“我們能行”“黃金搭檔”“合作力量大”等口令,激發學生潛在的合作意識,傳遞正能量,深入人心,倡導合作之美,推行合作力量。通過教師語言的激勵學生在激昂亢奮的心態中全身心投入合作的世界,在合作中學生能形成交流,探究好的學習方法,更能夠增進彼此的交流。攜同伴之手,合作前行,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2.分組競爭
分組競爭是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通過小組之間的競爭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在引導競爭的氛圍時,要尊重“跳一跳,摘桃子”原理,強調目標的確定應該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再稍作努力就可以達到,利于激發信心,利于發掘潛能。在為小組尋找挑戰,競爭小組的時候要根據各個小組的實際情況,恰當的找到競爭對手,并且明確地告知努力的目標,強調小組經過努力,獲得成功,這個“桃子”是小組自己能夠摘到的,而不是教師瞎編的,學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自然就得到了鍛煉,不僅體驗了成功的快樂,而且獲得了知識,形成了能力。小組摘桃競爭,能夠充分實現個人目標,讓學生體驗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認識到許許多多難題能夠通過兩個人的努力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感悟到小組競爭需要同心協力的付出。
蕭伯納常提到合作的名言?!笆澜缟?,一個人一只蘋果,相互交換,還是一只蘋果,但是交換思想,就有兩種思想?!痹诙嗳颂K的教學中,通過選擇不同的隊員,比如在進行雙人跳繩中進行男、女生分開組合進行比賽,會發現絕大多數女生個數都多于男生,隨后進行男女搭配組合就會刷新自己的新的成績,通過不同學生之間的組合,有些同學會屢次刷新自己的成績。隊友選擇多元,擴展自己的交際面,延伸學生的合作深度、廣度,在與不同隊友的合作交流中,通過溝通交流,確立目標,實施,反饋,修正等信息溝通,鍛煉合作技巧,形成自己的合作方式,創造新的紀錄,深層體驗運動快樂,合作快樂。
3.游戲創新
游戲是通往兒童內心的橋梁,是兒童生活的基本形態,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種自然傾向和內在需要。通過游戲,孩子在游戲中容易表達出情緒、需求和內心想法。游戲促進孩子語言表達,溝通技巧,社交技巧及認知能力的發展,是孩子了解人際關系和體驗角色的重要媒介。利用彩繩,設計各類合作的游戲活動,在一定的規則下,鼓勵孩子大膽創新,完成游戲。
細心挖掘跳繩的體育合作功能,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拓展跳繩合作培養功能。在跑類教材、跳躍類教材、投擲類教材、游戲類教材中,都能體現跳繩的合作方式,在每一類教材中都有不同的效果。
(1)合作樂——領袖分工 優勢互補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要玩法,要有策略,特別是合作玩,不是亂玩,瞎玩,不是幾個小伙伴之間看起來熱熱鬧鬧,而是有想法,有合作。在游戲中能夠發揮每個成員的特長。由于孩子性格,體質,成長經驗的差異,在游戲過程中就會顯現出不同的特質,從而出現領袖與成員,他們之間相互磨合,優勢互補,共同完成目標。
案例1:四平八穩
游戲方法:有一張小凳子,九根跳繩,七個滿水的杯子,先把跳繩系在小凳子上,然后把水杯放在凳子上,然后用手拿著繩子,把小凳子從起點拿到終點。注意事項:水滴滴出來一滴就算失敗,手不能碰凳子。
案例過程:游戲剛剛開始,許多同學摸不到頭腦,亂成一團,隨著時間的推移,個別學生逐漸理清思路,成為團隊中出現“小領袖”,團隊的“小領袖”就能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組織大家一起商量,確定最終的行動方案,確保奪取游戲的順利。
案例評析:小組合作目的在于發揮整體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任務,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收獲,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學生自由發揮,就會出現只是幾個好學生七嘴八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教師觀察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有個別學生初露頭角時,要當機立斷,及時點撥,“老師希望你們中間出現一個指揮官,來合理安排你們這個團隊的隊員分工,事情就會變簡單”, 領袖要合力分工,指導團隊成員,并且及時的激勵團隊成員,從而更好地促進合作過程中的積極互動。
(2)合作跑——角色體驗 換位思考
角色體驗式孩子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看法和認識。不同的角色體驗能讓孩子相互理解,學會相互寬容,孩子能夠從容地適應團隊工作,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案例2:賽馬
游戲方法:兩人一組,從起點出發,一人扮演“馬”在前面跑,將跳繩當作韁繩套在當作馬的同學的胸口,后面一人當作“馬夫”,握住跳繩的兩個手柄,比一比哪一組先跑完2圈,用時最少者獲勝。
案例過程:教師等學生完成游戲后,評出名次,并小結。
師:請在前面扮演“馬”的同學說說你的感覺!
生:累,非常累,經常要拉著后面的“馬夫”跑,速度上不去!
師:是嗎?好,給沒有當過“馬”的同學當一次“馬”?,F在進行第二輪比賽,每人2圈之后輪換,交換角色!
案例評析:通過馬車夫的角色體驗,學生之間增加了解,改變經常性的個人學習,感受到個人在兩個人的團隊中的重要性,用多種角色去看待世界,分析世界,嶄新的世界就會呈現在你面前。
(3)合作跳——明確目標 溝通交流
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明確目標非常重要。只有明確的任務,才能更有效執行。但是小組合作不是個人的事,這個過程需要團隊成員的相互合作,交流想法。若每個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那么目標就無法實現。只有大家通過溝通交流,將自己的想法公之于眾,眾人在此基礎上選擇最優方案,形成一股凝聚力,目標才能實現。
案例3:原地雙袋鼠
游戲方法:兩人一組,相向或背向站立于半徑為50CM的圓圈內,一位同學搖繩,兩位同學同時跳繩。
游戲規則:1.一次繩,兩人跳一次,中間不頓一次,連續跳。2.在半徑為50CM的圓圈內,不得出圈。
案例過程:有一對組合,跳繩能力并非很強,屬于班級“后進”學生。他們練完后就匯報:“老師,我們最多連續跳8個!”教師聽了后靈機一動,說:“老師覺得你們能連續跳更多!先跳給我看看?!庇谑?,兩個學生就認真的跳給教師看, 教師從他們的練習中,了解到明顯節奏不穩,默契不夠。于是教師笑了笑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你們兩個是合作不夠,缺少溝通交流,自己再去練吧?!敝灰娝麅伤贫嵌叩揭贿呴_始一邊練一邊交流,而且交流次數明顯增多了。
案例評析:簡單交流,鼓勵,簡練地溝通,鍛煉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溝通,使彼此信息對流,達到彼此理解。課堂中的溝通能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尋找努力的目標,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獲得尊重、信任和友誼,消除誤解,達成共識,最后實現團隊小組的成功。
(4)合作投——互幫互助 實現共贏
跳繩在投擲教學中運用就需要合作,只有在合作中伙伴之間才能一起成長,得到雙贏的結果。
案例4:出手騰飛
在教學中,許多學生手臂偏離投擲方向,沒有轉到正面,器械已經出手或者轉過正面,分散了最后的力量,影響身體重心的穩定性。為解決出手角度問題,教師嘗試利用跳繩,兩人一組,一學生拉緊跳繩一端,另一名學握住跳繩一端,讓上臂急速向前上方運動,強調動作到位。
案例評析:相互幫助,實質是合作、共享。案例中指導對方,是將自己學到的技能得到升華,分析別人,展示自己,獲得尊重。在指導過程中,是知、情、意、行的信息交流。
通過合作跳繩的多種學習中,讓學生在練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得到滿足,得到提升。因此,筆者想到了其他項目的學習方法。如:
合作教學的器材是奠基合作教學的物質基礎,合作教學的器材開發可以為合作教學的設計創造更多的條件。以跳繩為啟示,通過現有器材的組合、改造、創編定能創新更多的合作教學資源,如利用廢舊橫幅、報紙創設車輪滾滾游戲,利用體操凳設計6人搬運貨物比賽,利用小墊子進行搭房子游戲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豐富合作教學內容,充實合作器材,深度、廣度的開展合作教學。
利用跳繩開發合作跑、合作跳、合作投、合作玩等多元的合作教材。課題成員繼續深度研究探索,開發出各種合作教材內容,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如穿大鞋、齊眉棍、車輪滾滾等合作類特色體育項目,進一步激發合作體育熱情,積極主動參與合作項目,在快樂和諧溝通的氛圍中學會合作,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合作能力是深藏在學生內心有待開發的寶貴潛力,挖掘學生合作需求,激發學生合作興趣。合作興趣的開發,在情感上就會更益于接納他人,理解他人。擁有良好的合作心態,在快樂之中,主動敞開心扉,耐心接受任務,主動承擔任務,積極鼓勵對方,形成信息交流。通過分析,討論,實踐,思維碰撞,實現共享,發揮每個人的智慧,凝集集體智慧,合作共贏。
綜上所述,通過跳繩的一物多用,能夠有效的形成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身體練習方法。本文提出運用合作跑、合作跳、合作投等一系列比較簡單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能夠促進小學生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