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 高明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第三幼兒園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宣科院)學前教育專業,深耕幼教事業,潛心幼師培養,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學前教育戰線上的中堅力量,涌現出眾多優秀的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推動了一方文化的啟蒙與提升。百年征程,歷久彌新。學前教育專業始終走在專業建設最前沿,是宣科院十四五規劃重點打造的優勢品牌專業,社會服務力不斷增強。
“普教有高考,職教有大賽”。高職院校學前教育技能大賽是檢驗和展示專業建設成效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平臺,是聚焦內涵建設,助推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2020年,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學前教育專業轉變專業發展思路,以技能大賽為抓手,提高內部質量,增強外部適應,創新突破,振翅蝶變,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河北省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大賽暨國賽選拔賽一舉取得團體一等獎,打破了宣科院有史以來該項賽事的最高獲獎紀錄。優異成績的取得,全方位檢驗了專業人才培養的成效和專業建設的創新成果。同時,賽后將著力進行大賽資源開發,充分踐行大賽引領的理念,以期形成一系列可復制、可借鑒和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圖1 學生代表隊榮獲河北省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團體一等獎
新一屆領導班子履職以來,明確提出以學生職業技能大賽為抓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抓好專業教學的同時,狠抓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為充分落實這一目標鼓勵師生廣泛參與,制定了《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教師承擔創新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宣化科技職業學院關于學生參加專業技能競賽的獎勵辦法(試行)》等政策文件。同時在中共宣化科技職業學院第二次黨代會報告、宣化科技職業學院“十四五”規劃中多次提及將技能大賽及大賽資源轉化作為專業建設重要抓手。以賽促教方面,制定配套的教師激勵辦法,指導學生技能大賽教師在評先選優、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傾斜和鼓勵。以賽促學方面,學生競賽成績折合學生實習學分,并給予每名學生相應的獎勵傾斜,制定了獲獎學生獎勵標準。同時對于參賽學生,也制定了相應的激勵辦法,比如在大賽中獲獎的選手,專業課可免考,成績為優,激發了學生的參賽熱情,更好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大賽精神。
學前教育專業順時而動,制定了學前教育技能大賽相關制度規定。為始終保證正確的備賽方向,備賽期間專業全體教師上下齊心協力,每月定期召開大賽培訓研討會認真研讀比賽方案,總結階段進展,科學精準制定并不斷完善選手選拔、校內集訓、駐園成長、賽前模擬及階梯提升培訓方案。
大賽助力專業建設推開高質量發展大門,也打開了學生成長的窗戶。大賽要堅持辦出特色,引導更多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全員參與比賽,師生整體素質提升。為使大賽成果惠及所有師生,以技能大賽為標準研制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九項技能考核方案及考核辦法》,將學生考核標準對接技能大賽賽項標準。良好的制度、規范的章程保障助力我院學前教育技能大賽一舉取得團體一等獎好成績,同時學生技能過關率達到99.1%,在幼兒園頂崗實習期間受到各園所廣泛好評。
職業技能大賽任務的設計工作導向思維依據職業標準,呈現崗位真實工作情境,側重考量參賽選手的核心職業能力,因此,技能大賽對專業建設的引領是從技術標準到典型工作過程、從職業能力到專業標準的全方位立體式的引領。這就要求專業建設必須從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院校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等全方位著手,設置相應建設任務點。(見圖2: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助推專業建設結構示意圖)。

圖2 以技能大賽為抓手助推專業建設結構示意圖
以課程改革任務點為例,遵循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銜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的職教理念實施“崗、課、證、賽”融合帶動戰略,以崗設課、以證開課、以賽促課、以創融課。(見圖3:崗課賽證融合策略)

圖3 崗課賽證融合
為促進大賽資源轉化,起到引領教育作用,首先將大賽賽項內容與學生崗位任務相結合,提煉學生關鍵能力,由關鍵能力倒推課程設置,提煉課程核心知識點,開發對接大賽的課程標準,同時將大賽的賽項融入課程教學中,教師實現教賽一體,上課就是組織學生備賽。學生實現學賽合一,學的過程就是備賽的過程,而參加比賽是對學校效果的檢驗,使學生更有深度的學。其次,院校深入融合,共同開發任務式的新型教材。將大賽要求和賽項設置引入教材中,教材以學生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以技能提升為主體,理實一體化,構建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實踐教學內容、方法和課程體系。
學前教育專業群將研討總結,把大賽賽程安排作為學生技能考核的主要依據融入日常教學中,促進大賽成果落地轉化,真正起到引領教育的作用。并且通過大賽,檢驗學生崗位技能的掌握情況,更好驗證專業與教學改革成果,促進專業建設,引領專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在學院領導的指引下,學前教育專業將大賽賽項與學生職業技能相結合推出了項目化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按照大賽任務理念進行學生九項技能的開發和設計,同時依據幼兒園典型工作任務,以園校深度合作培養為互動平臺,把課程實訓和幼兒園頂崗實習貫通起來。開展“校內學,園內訓”實訓教學活動,聘請幼兒園知名園長和一線骨干教師為校外指導教師,與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學生校內學習。同時教師帶領學生將校內設計優化的活動方案運用于幼兒園真實情景。學生自評、他評、園長評、教師評,通過多方評價讓學生獲得全面的教學反饋和核心崗位經驗。返校后,師生再次進行總結反思,完善活動設計,為后續的課程實訓和定崗實踐等奠定基礎,做到課程與崗位對接。通過“校內學、園內訓”的雙向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學習從空談到實戰,從虛擬場景到真實情境,解決了教、學、用脫節,園、校隔離的現象。通過“雙主體”育人、“雙導師”教學,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同發展及師德素養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德技并修、愛崗敬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技能大賽,拓展合作幼兒園,共建幼兒園園內實訓基地。在大賽的指引下,與幼樂美(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密切合作關系新建和改建了實訓室。新建后實訓室使用面積達3700平米,資產總值 1000多萬元,能同時容納 1000多人實訓。這些實訓室依據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訓練標準建設,軟硬件結合,設計先進,條件一流,實訓教學能力大大提升。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大學培訓系統

學前教育實訓中心硬件設施
定期邀請區域知名幼兒園園長共商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及高質量發展大計。
園長們從幼兒園實際工作經驗和典型工作任務出發對高水平、高質量專業建設提出中肯建議。并多次就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等進行了深入論證,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完善意見。在多次研討中構建了園校合作四大框架:
1.構建“園校互動”雙師培訓平臺。實現園校深度融合、共促“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在園校互動平臺中,提高園校雙方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促進雙方共贏,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
2.拓展“走園”教學模式時間軸。完善“走園”為主線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課程實訓—跟班見習—畢業實習”為主線的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走園”實踐教學模式。增強學前教育專業的適應性,服務專業高質量發展。
3.建設園校融合命運共同體。改變以往單一的實習見習合作形式,深入到多層次、多維度內涵式的融入合作,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區域協同、社會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承等方面聚力凝智,爭取共贏、共榮的深度合作新局面。
4.打造“園校”融合發展科研中心。制定青年教師“駐園成長計劃”,加強園校科研合作,打造集人才培養、兒童研究、社會服務一體的“園校”融合發展科研中心。
職業技能大賽和專業內涵建設相輔相成,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以職業技能大賽為抓手,助推專業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又推動職業大賽取得豐碩成果,形成良性閉環。以技能大賽為助手,助推專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展示職業教育辦學成果,加強卓越幼師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