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宇 武志鵬 胡世堂 張美 董偉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醫學中比較多見的骨科治療手術,全髖關節置換術對髖關節疾病的治療十分有效,但是這種手術方法對患者的創傷性比較大,而且手術后的恢復時間相對來說也比較長,再加上老年患者的年齡比較大,有可能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等并發癥的發生[1]。認知功能障礙的高發人群主要以老年人居多,認知功能障礙在術后的并發癥中比較常見,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時間大概在術后的3~5 d,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感知障礙、記憶力缺失以及思維障礙等。右美托咪定屬于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藥物,使用右美托咪定能緩解術中帶來的應激反應。本文主要探討持續輸入小劑量右美托咪定對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76 例全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患者的文化程度均為小學文化,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23 例;年齡68~83 歲,平均年齡(76.63±7.25)歲;體重45~73 kg,平均體重(53.65±8.65)kg。觀察組男18 例,女20 例;年齡65~83 歲,平均年齡(75.21±9.62)歲;體重42~70 kg,平均體重(58.21±8.21)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入選者年齡≥65 歲且≤83 歲;對其進行CT、X 線檢查,對患者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特征進行證實;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分級為Ⅱ~Ⅲ級。
1.2.2 排除標準 有高血壓、精神障礙、糖尿病以及認知障礙等患者;存在使用鎮靜、抗凝、止痛以及抗交感神經類藥物等患者。
1.3 麻醉方法 患者進行手術前的4 h 禁飲,8 h 禁食,進入手術室后開放患者的外周靜脈,隨后直接監測患者的常規心律、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以及心電圖和血壓,同時監測患者行橈動脈穿刺置管術后的有創血壓,并使用腦電雙頻指數(BIS) 監測儀對患者的鎮靜深度進行監測。觀察組給予持續輸入小劑量右美托咪定麻醉方案,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再對患者實行麻醉誘導,并在麻醉誘導后對患者行頸內靜脈穿刺,并放置測壓管,對其進行測壓。隨后使用0.2 μg/(kg·h)的速率對患者進行持續輸注,直到手術結束為止。對照組給予等容量0.9%氯化鈉溶液。麻醉誘導方法:使用0.02~0.04 mg/kg 的咪達唑侖、1.0~1.5 mg/kg 的丙泊酚、2~3 μg/kg 的芬太尼以及0.8 mg/kg 的阿曲庫銨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在插入全身麻醉誘導管之后與麻醉呼吸機進行連接,并對呼吸的參數進行調整,將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控制在35~45 mm Hg (1 mm Hg=0.133 kPa)。手術結束后的72 h 內,給予患者0.4%的曲馬多、0.0004%的芬太尼進行輸注,讓患者自控靜脈鎮痛(PCIA),速度為2 ml/h,PCIA 量0.5 ml/次,15 min/次。若患者手術后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3 分,則表明鎮痛效果不良,可以再追加0.2 μg/kg 的芬太尼。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采用MMSE 評價患者手術前以及手術后1 d 時的認知功能,其中包括定向力、注意力、計算能力和短期回顧以及語言能力等,30 分為測試的最高分,分數越高,患者的認知功能越好。②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麻醉時間和失血量、補液量、術后曲馬多以及芬太尼的用量。③記錄72 h 內POCD 的發生情況。判斷POCD 的標準為手術結束后與手術前對比低2 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MMSE 評分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的MMSE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1 d,兩組患者的MMSE 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MMSE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MMSE 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手術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手術后1 d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的術中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麻醉時間、失血量、補液量、術后曲馬多用量、術后芬太尼用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中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術中情況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72 h 內POCD 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72 h 內發生POCD 5 例(13.16%),對照組術后72 h 內發生POCD 13 例(34.21%)。觀察組術后72 h 內POCD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59,P<0.05)。
近年來,我國人口的老齡化情況不斷的在加劇,高齡的骨科手術患者也在不斷的增多,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體臟器功能減退,逐漸出現骨質疏松的現象,所以老年人對手術的耐受能力比較低,并且還會伴有其他的疾病,這種情況下,就很大程度的增加了麻醉的風險性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2-4]。目前,關于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還不太清楚,一般情況下,可能跟患者的年齡、機體狀況、麻醉藥物的使用以及手術的類型等幾個方面相關。老年患者認知功能障礙降低主要是因為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會導致老年患者的機體出現應激反應,從而使免疫系統被刺激,引發中樞與外周神經炎癥所致[5-7]。
本次研究顯示,手術后1 d,兩組患者的MMSE 評分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麻醉時間、失血量、補液量、術后曲馬多用量、術后芬太尼用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72 h 內POCD 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持續輸入小劑量右美托咪定可以幫助患者減少認知功能的降低程度,并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右美托咪定可以與藍斑核相互作用,從而使腎上腺素的表達降低,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手術帶來的應激反應,有效的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對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使用持續輸入小劑量右美托咪定對認知功能的維護以及炎癥的反應程度控制都十分有效,同時對患者的預后效果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