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魯伃
糖尿病作為代謝類疾病之一,高血糖為其疾病主要特征,因為病程較長,并且反復發作,從而治愈較為困難[1]。其表現主要集中于多尿、多飲、消瘦以及多食,并且系列并發癥往往伴隨發生。在人們飲食結構逐漸發生改變情形下,糖尿病發病率亦呈現出明顯提升,并且表現出年輕化特點,所以確定有效方法展開糖尿病治療意義顯著[2]。以往治療期間以二甲雙胍藥物應用較為普遍,但是獲得療效以及血糖水平控制方面有待提高[3]。本文將針對糖尿病患者探究采用利拉魯肽注射液進行治療的價值,以促進糖尿病患者的病癥改善以及預后轉歸。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4 月~2019 年5 月本院110 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 例。對照組女21 例,男34 例;年齡41~75 歲,平均年齡(55.72±10.69)歲;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6.75±3.82)年。研究組女22 例,男33 例;年齡42~77 歲,平均年齡(55.73±9.71)歲;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6.77±3.8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糖尿病患者未表現出系列臟器疾病現象;②實驗中知情同意書順利完成簽訂。排除標準:①在病理資料收集方面表現為缺失;②對于二甲雙胍以及利拉魯肽禁忌。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臨床接受調脂、血小板抵抗、飲食控制以及降壓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劑量為0.5~1.0 g/次,2 次/d,口服。研究組采用二甲雙胍+利拉魯肽注射液進行治療,二甲雙胍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利拉魯肽注射液首周頻率為0.6 mg/d,第2 周用藥頻率為1.2 mg/d,之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藥物劑量調整,確保最高劑量<1.8 mg/d。共治療2 個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1.5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糖尿病患者系列癥狀表現改善程度尤為顯著,并且患者血糖水平達到正常要求范圍;有效:糖尿病患者系列癥狀表現改善程度一般,但患者血糖水平呈現出輕微波動;無效:糖尿病患者不滿足上述疾病控制效果[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8.18%,高于對照組的76.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治療前,兩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空腹血糖(5.93±0.81)mmol/L、糖化血紅蛋白(6.05±0.86)%及餐后2 h 血糖(7.75±0.76)m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7.59±0.52)mmol/L、(8.42±0.51)%、(9.23±1.08)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64%,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27%,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n(%)]
表2 兩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近幾年,伴隨人們飲食結構以及生活環境發生改變,糖尿病發病率顯著增加,分析發病機制,主要集中于代謝功能異常方面,患者血糖濃度以及尿糖濃度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往往伴隨出現一系列并發癥。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率較低,尤其對于肥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標率更低。分析與其自身肥胖有顯著相關性,選擇降糖藥口服或者胰島素皮下注射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對此需確定更為有效方法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5,6]。臨床針對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二甲雙胍應用廣泛,其對于非胰島素依賴組織可有效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能夠充分減少胰島素抵抗,對患者血糖水平以及體重可以進行對應控制,但是對臨床效果仍然有待提高,血糖水平控制欠缺理想[7,8]。在此基礎上研究有效藥物進行治療,使治療效果獲得進一步提升。
在應用二甲雙胍聯合利拉魯肽注射液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利拉魯肽注射液的序列同 胰升血糖素樣肽 1(GLP-1)受體表現較為類似,于機體進入后能夠充分激活GLP-1 受體,從而促進胰島素分泌,確保有效降低血糖,此外皮下注射可以有效延長藥效,顯著促進血糖穩定。此外,可明顯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2 h 血糖水平[9]。
本次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2 h 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在二甲雙胍基礎上添加利拉魯肽注射液治療,不會使得糖尿病用藥安全性受到威脅,可以對用藥安全做出保證的條件下充分發揮藥物作用,最終獲得顯著治療效果,進一步說明對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魯肽注射液進行治療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利拉魯肽注射液治療糖尿病患者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并不會對安全性造成影響,利于糖尿病患者的預后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