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亮
帕金森病是臨床神經系統常見的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發病機制是由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變性壞死[1],紋狀體內的多巴胺含量迅速減少,臨床常表現為震顫強直等運動功能障礙及睡眠、抑郁、認知功能障礙等非運動功能障礙。起病初期疼痛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最大的因素,臨床以藥物治療為主。多巴絲肼片與左旋多巴常用于治療帕金森病,可改善大腦內多巴胺能水平,調控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通過多巴絲肼片聯合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現將臨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8 月~2019 年9 月于本院治療的110 例帕金森病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①參照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 版)”[2],患者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②患者及家屬均認可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患病時間>6 個月。排除標準:①確診為心理認知障礙者;②存在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者;③治療依從性差;④患有帕金森綜合癥及內科常見器質性疾病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5 例。實驗組中男35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51.02±1.03)歲,平均病程(3.27±1.83)年。對照組中男27 例,女28 例;平均年齡(49.72±1.52)歲,平均病程(3.83±1.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康復及認知功能訓練。對照組單純口服多巴絲肼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家準字H10930198)治療,0.125 g/次,3 次/d,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適當增減藥物劑量。實驗組患者口服多巴絲肼片聯合左旋多巴(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888)治療,多巴絲肼片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左旋多巴0.25 g/次,3 次/d,聯合用藥2 周,病情未見好轉或加重,逐漸增加藥量,至最大劑量(1.5 g/d)截止,若病情緩解,持續低劑量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均行12 周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UPDRS 評分、治療后MoCA 評分以及臨床療效。①預后生存質量:采用UPDRS 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3],共包含4 個評價維度,情感障礙和精神行為為第Ⅰ維度;日常生活能力為第Ⅱ維度;運動能力為第Ⅲ維度;藥物治療為第Ⅳ維度;評分越低,說明預后生活質量越好。②認知功能評價:采用MoCA 量表進行評定[4],分為7 個維度,共30 分,包括語言、記憶、執行能力、命名、定向力、注意力、抽象能力,分值越高表示認知功能越好。③根據漢密頓抑郁量表及《神經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價標準[5],將本次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抑郁量表減分率≥50%,臨床癥狀消失,生活自理良好;有效:抑郁量表減分率≥25%且<50%,臨床癥狀改善,基本生活能夠自理;無效:抑郁量表減分率<25%,臨床癥狀未好轉甚至加重。減分率(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UPDR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UPDRS Ⅳ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UPDRS Ⅰ、UPDRS Ⅱ、UPDRS Ⅲ、UPDRSⅣ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UPDRS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UPDRS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治療后MoCA 評分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MoCA 評分(29.67±1.29)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0.18±1.7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總有效率96.3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3.6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中常見的非運動癥狀的退行性變,發病群體主要為中老年人,患者日常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帕金森病臨床表現以運動性功能障礙為主,包括運動遲緩、步態障礙、靜止性震顫及肌肉強直,同時伴有非運動性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表現為便秘、嘔吐、睡眠功能障礙等抑郁癥表現,患者定向力異常、記憶力明顯降低、計算能力及視空間能力下降,執行功能受損,言語表達能力降低。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尤為復雜,其中非運動性疼痛與大腦內側的藍斑復合體區、臂旁核區和丘腦內側等區域的疼痛系統相關,其中疼痛主要包含運動性疼痛、骨骼肌和神經根性疼痛,造成機體自主反應能力及認知功能的下降,患者感覺疼痛強弱由丘腦底核神經元、黑質網狀神經元及蒼白球內側神經元活動調控,活動能力越強,疼痛感越重,因此治療過程減緩患者疼痛感是一項重要任務,遺傳及神經細胞凋亡能夠降低機體免疫功能,損傷黑質-紋狀體系統[6]。多巴胺類神經元的分泌能力降低,神經元數目大幅下降,造成機體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及運動功能障礙表現,同時患者仍伴有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改善認知功能,減緩患者疼痛感的藥物是選擇的方向。多巴絲肼片作為疾病治療初期的常見藥物,半衰期短,隨著疾病的進展,難以維持藥效,改變藥物劑量的治療方案通過臨床研究,并不能增加治療效果,反而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長期使用患者出現失眠、惡心、便秘等耐藥性的不良反應。為彌補單一用藥的弊端,藥物聯合應用是現階段臨床研究的重點,左旋多巴主要以神經遞質的形式通過血腦屏障發揮治療的目的,是目前臨床上的首選藥物,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但該藥長期應用會出現“劑末效應”的異動癥表現。經有關學者研究表明[7],“劑末效應”的產生與機體長期服用左旋多巴,引起脈沖樣多巴胺能刺激作用有關,同時,該藥物能夠在小腸局部發揮被吸收作用,血藥濃度在攝取左旋多巴1 h 后發揮至最大濃度,而多巴絲肼片是左旋多巴和芐絲肼的復方制劑,能夠將左旋多巴轉變為多巴胺,經機體的L-氨基酸脫羧酶催化作用,將加速多巴胺的合成,提高體內多巴胺含量;芐絲肼是外周脫羧酶抑制劑,具有抑制脫羧反應,提升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同時能夠在小腸黏膜及肝臟中轉變成三羧基芐基肼,經代謝作用降低左旋多巴的毒副作用,清除左旋多巴的半衰期為1.5 h,主要經過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內,降低單一應用左旋多巴引起的不良反應,有效改善患者癥狀,臨床治療費用相對較低且安全性高,可應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中。
綜上所述,多巴絲肼片聯合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能夠減少藥物不良反應,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預后生活質量,患者依從性好,可作為治療帕金森病的基礎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