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煥翔 蔡永進
藥費是醫院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治療中獲得最佳的治療經濟效益,是患者的內心需求,同時也是降低藥物成本、追求治療效果的最佳狀態。從藥物經濟學的層面,如何更好的追求療效、降低成本成為醫院轉變經營管理理念的重要出發點,中醫作為中國四大國粹之一,在臨床治療中具有副作用小、療效顯著等優勢,在現代醫療服務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藥配方顆粒調劑、中藥飲片均作為常見的中藥形式,其中中藥飲片的形式最為常見,在直接成本等方面,相比于中藥配方顆粒調劑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1]。但從治療效果來看,中藥配方顆粒調劑更優。從成本-效果的藥物經濟學評價中,對兩種中藥配方顆粒調劑進行評估分析,為臨床科學合理用藥選擇提供一定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本院86 例患者使用的平胃散、風熱感冒方兩種藥方作為研究對象,其中,43 例患者實施中藥飲片治療方案;43 例患者實施中藥配方顆粒調劑治療方案。其中,男38 例,女48 例;年齡24~75 歲,平均年齡(46.9±15.3)歲。
1.2 方法 本文應用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對中藥配方顆粒調劑、中藥飲片進行評價,具體評價內容:①在保障藥物治療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分析藥品價格成本-效果;②在保障藥物治療安全的基礎上,對劑型、配伍等方式進行綜合評估,以更好的選擇治療方案,降低藥物治療成本。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種藥物不同劑型的直接、間接成本。比較兩種藥物不同劑型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指標值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發熱、頭痛等改善明顯;無效:臨床癥狀及病情未見明顯改善[2]。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種藥物成本-效果評價情況及治療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藥物直接、間接成本比較 風熱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藥飲片直接成本明顯低于中藥配方顆粒調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風熱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藥配方顆粒調劑間接成本明顯低于中藥飲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種藥物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風熱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總有效率高于中藥飲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種藥物直接、間接成本比較(±s,元)

表1 兩種藥物直接、間接成本比較(±s,元)
注:與中藥飲片比較,aP<0.05

表2 兩種藥物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3 兩種藥物成本-效果評價情況及治療時間比較 平胃散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成本-效果低于中藥飲片,風熱感冒方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成本-效果低于中藥飲片,風熱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治療時間短于中藥飲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種藥物成本-效果評價情況及治療時間比較(±s)

表3 兩種藥物成本-效果評價情況及治療時間比較(±s)
注:與中藥飲片比較,aP<0.05
當前,隨著中醫藥的快速發展,中藥成為諸多領域治療的重要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實現治療效果最佳化、成本最小化,是新時期醫療服務最優化的重要基礎。藥物經濟學分析,旨在通過成本、效果等的評價分析,就藥物的應用經濟效益做出評估,為臨床用藥科學選擇提供可靠依據[3]。在藥物經濟學評價的研究中,形成了相對比較豐富的研究資料。黃惠萍等[4]在研究中指出,合理用藥是提高用藥治療效果的重要基礎,在藥物經濟學評估價中,用藥量、藥品價格并未對治療結果形成較大影響。對癥下藥、合理選擇藥品類型是縮短治療效果,獲得最佳成本-效果的有力保障。郭用莊等[5]在研究中發現,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直接成本價格高于常見的中藥飲片,但從臨床效果而言,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效果更顯著,在藥物經濟評價中得出,中藥培養顆粒調劑的成本-效益優于中藥飲片。
本文研究顯示,風熱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藥飲片直接成本明顯低于中藥配方顆粒調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風熱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藥配方顆粒調劑間接成本明顯低于中藥飲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主要在于生產制作過程中,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工序更加繁復,涉及到審方、計價、調配、復核、包裝等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顆粒調劑的成本[6]。在成本方面,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無明顯優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消費者選擇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從治療效果來看,風熱感冒方和平胃散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總有效率高于中藥飲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在成本-效果的綜合評價中,風熱感冒方和平胃散的中藥配方顆粒調劑低于傳統中藥飲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實際治療中,雖然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用藥直接成本高,但是從臨床治療效果及時間而言,中藥飲片弱于中藥配方顆粒調劑,患者實施中藥配方顆粒調劑治療的經濟成本下降[7]。
當前,中藥飲片憑借價格等方面的優勢,在臨床應用領域更加廣泛,并且很大部分患者基于藥品價格因素的考慮選擇中藥飲片。但是從綜合經濟評價來看,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成本-效果更佳,能夠在經濟方面降低患者的壓力。特別是對于慢性疾病而言,在對中藥飲片或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選擇中顯然選擇后者的經濟效應更顯著,縮短治療時間、減少用藥量,整體降低用藥經濟壓力[8]。因此,在臨床用藥選擇等方面,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臨床經濟性更加顯著,這為其臨床推廣應用創設了良好條件,同時提高民眾對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正確認識。
綜上所述,在藥物經濟學評價中,中藥配方顆粒調劑的成本-效果明顯低于中藥飲片。相比于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調劑在市場推廣中,其市場價格相對較高,但臨床治療效果更好,在成本-效果的評價分析中,中藥配方調劑顆粒優于中藥飲片。在臨床用藥選擇中,應科學合理選擇用藥形式,保障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