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梅
子宮腺肌病為臨床常見婦科疾病,主要是子宮內膜向子宮肌層良性浸潤所致,可導致子宮彌漫性增大,引發月經量增多、月經期延長等癥狀[1]。既往臨床多經子宮切除手術治療,但可導致生育能力喪失,且手術創傷大,恢復慢,并發癥(如術后性生活不和諧、盆底功能障礙等)多,而近年來保守療法日趨引起關注[2]。口服避孕藥為該病常用保守治療措施,雖可短時間內緩解癥狀,但治療不徹底,停藥后癥狀易復發。曼月樂是一種常用局部用藥方法,不僅有避孕效果,還可促進子宮內膜腺體萎縮,促使子宮內膜、肌層內神經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下調,減輕疼痛程度,且具有操作方便、患者耐受性好等特點[3]。本研究為探尋曼月樂治療子宮腺肌病療效及臨床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樣法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子宮腺肌病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4]中子宮腺肌病診斷標準;②近期無生育要求;③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患有下生殖道感染或其他生殖道病變;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③近期有妊娠計劃;④對所用藥物過敏;⑤近3 個月內有感染性流產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45 歲,平均年齡(34.12±5.23)歲;病程6 個月~3 年,平均病程(1.96±0.74)年。研究組患者年齡22~45 歲,平均年齡(34.09±5.19)歲;病程6 個月~3 年,平均病程(1.92±0.7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治療:米非司酮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49,規格:10 mg)口服,10 mg/次,1 次/d,持續治療6 個月。研究組患者給予曼月樂(芬蘭Bayer Oy,國藥準字J20140088,規格:含左炔諾孕酮52 mg/個)治療:由同一位專業臨床經驗豐富的婦產科醫師進行操作,在月經干凈后3~7 d,在子宮內放置曼月樂,采用B 超監測確定其位置,持續治療6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程度評分、治療前后BISF-W 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痛經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自“無痛”到“劇痛”以0~10 分表示[5]。②采用國際BISF-W 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性生活質量,包括性欲、性高潮、性喚起、性心理、性生活中異常癥狀、性生活滿意度6 個維度48 個條目,各條目采用5 級評分法,總分范圍1~240 分,得分越高則性生活質量越好[6];③統計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乳房脹痛、骨痛、腹痛、心煩氣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程度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程度評分均小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小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ISF-W 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ISF-W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ISF-W 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18.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程度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程度評分對比(±s)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ISF-W 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ISF-W 評分對比(±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當前,臨床尚未具體明確子宮腺肌病發病機制,考慮與遺傳、激素、免疫、細胞增殖等因素有關,且該病具有擴散、浸潤、轉移等特點,需加強早期診斷、治療[7]。既往臨床多采用子宮切除治療,但可導致患者生育功能喪失,且子宮雙通路供血特殊性,也可導致子宮切除后給卵巢功能造成影響,引發卵巢早衰,影響遠期預后。近年來,臨床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該病治療中藥物保守療法的應用,包括口服避孕藥、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其中,米非司酮為臨床常用避孕藥,可調節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抑制卵泡發育,控制黃體功能,誘發黃體溶解,連續服用還可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導致閉經。但部分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療不徹底,且長時間服用可導致出現較多不良反應,停藥后復發風險高。
曼月樂是一種局部用藥治療方法,屬于安全、有效且可逆性長效避孕裝置,置入子宮后可每天釋放20 μg左炔諾孕酮,幾周后血漿濃度達150~200 pg/ml,可促進內膜萎縮,控制月經量[8]。據調查,大多數接受曼月樂治療的婦女排卵不會受到抑制,雖然子宮內放置前3 個月內可引發70%~85%月經周期無排卵,但3 個月后排卵率可增加至50%以上,而口服避孕藥不僅可抑制雌激素產生,還可抑制排卵,影響卵巢功能、生育能力[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程度評分均小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小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是因曼月樂主要經局部用藥,使用期間釋放的左炔諾孕酮可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提升局部孕激素水平,減少雌二醇受體,降低其作用、子宮內膜敏感性,且可對子宮血管增生進行抑制,促進內膜萎縮,縮短經期,減少月經量,還能促使子宮內膜、肌層內神經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下調,減輕痛經程度。研究組治療后BISF-W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曼月樂治療可改善患者性生活質量,分析是因曼月樂治療無需長時間服藥,對患者心理影響小,且可減輕痛經、性交痛等癥狀,減輕炎癥反應,利于改善性生活質量。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是因曼月樂為局部用藥,可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對卵巢無毒副作用,有一定安全性。
綜上所述,子宮腺肌病治療中應用曼月樂可獲得理想效果,可顯著改善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程度及性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少,值得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