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有口述 涂宏偉整理

我叫陳長有,現為湖北省老河口市離休干部。1932年7月出生,1949年5月參加工作,1951年5月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1956年1月入黨,1995年11月離休。
2020年金秋十月,我接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真是感慨萬千,我們做點有益的事情,黨和國家總是會記?。≡趥ゴ蟮目姑涝瘧馉幹?,我從一名入朝作戰的熱血青年成長為擔任板門店談判的警衛人員,如今回憶起來,我仍心潮澎湃,感到無限光榮。
踏上征程
1951年開春時節,我的家鄉河南省唐河縣上屯鄉小陳莊村傳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消息。當時,18歲的我已是小陳莊村的村長兼民兵隊長,保家衛國的戰鼓讓我熱血沸騰,豪情萬丈。
我作為年輕的基層干部,理應帶頭報名參戰。于是,我一邊做好宣傳動員工作,一邊率先報了名。我如愿以償接到入伍通知。
踏上征程那天,我真的是雄赳赳氣昂昂。我胸佩紅花,身挎“萬年紅”背包,在鑼鼓嗩吶聲中,一躍坐上送行的“牛篷車”(當地民間的一種牛拉車)。正當我驕傲地揮手向鄉親們告別之時,一眼望見我的母親在哭喊中追趕過來。“娃子!我的娃子……
家中兄弟三人,我是長子,也算家里的頂梁柱,這去……怎能不讓母擔憂啊。想到這里,我穩了穩情緒,大聲喊道:“媽!您回去吧,我走了,有黨和政府關照呢!等打敗了敵人,我回來孝敬你們!”此時,只見村婦聯主任及一幫村干部都拉著我的母親勸說。我滿含眼淚,毅然回頭望著前方。
此時是1951年5月,我人伍了。我來到駐馬店后被分配進部隊,當時三十八軍主力已經入朝,我成為第三十八軍的一名新兵。我個子高,身體壯,一報到就深受班長和老兵的喜愛,他們摸摸我頭,拍拍我肩,噓寒問暖。我領到1支蘇式轉盤槍和4個手榴彈,頓時感到自身威武無比,也感到部隊大家庭的溫暖。老兵們抽空就教我瞄準、射擊、投彈等軍事動作,學習殺敵本領。后來聽說,我們三十八軍是走南闖北戰無不勝的鐵軍,我更加感到光榮和自豪。
入朝后的第一戰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1年6月初的一天,我們乘坐的列車剛剛跨過鴨綠江大橋,突然接到警報稱有敵機要來襲擊轟炸,部隊命令全員迅速跳下火車,以連排為單位,進山邊隱蔽,聽候指揮。
一天晚上,我們剛吃畢晚飯,連長命令大家抓緊時間休息。然而,還未入睡,只見偵察員帶著兩個朝鮮老鄉氣喘吁吁地回來報告:敵軍火炮營先遣部隊已經在葫蘆嶺一帶架炮設防,有100多人,距我連住處有10多千米山路。接到情報后,連長決定帶隊伏擊,經請示上級同意后,迅速召集排以上干部開會研究戰術,然后全連官兵集體宣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寧死陣前,不死陣后;只當英雄,不當狗熊。最后連長下令:同志們,這次戰斗,主動權在我們手里,聽說了嗎,炮兵害怕步兵!我們兵分三路迂回接近,直搗敵巢。都給我狠狠地打!
連長的戰前動員,一掃我們新兵初次參加戰斗的恐懼感,我緊握鋼槍,斗志昂揚地緊隨部隊出發。我們到達敵人前沿時,發現有少數敵人在站崗放哨,有小部分敵人在溝邊居民家居住,大部分敵人是在帳篷內休息。我們接近敵軍50米左右時,被敵方崗哨發現,當即,連長迅速連放3槍,我也打出我的第一槍。頓時,手榴彈在敵營區連環爆炸,輕機槍、沖鋒槍、轉盤槍、步槍齊發,射向敵人。我軍三路人馬以迅雷之勢直搗敵人巢穴,猛、快、準,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暈頭轉向,沒有還手之力。戰斗結束,消滅美軍官兵80多名,有28名敵人舉起雙手跪下投降。我們迅速清理現場,收繳步槍、手槍110支,又把拖炮車和15門山炮全部就地毀掉,然后帶著俘虜迅速撤離回營。
這次殲滅戰,從打響到撤離只用40多分鐘時間。我們剛撒離不久,敵人的機動車增援部隊就趕到。第二天,據翻譯官介紹,這股敵人是剛登陸來的,本身就帶著恐懼心理,但他們都懂得舉手投降,能保小命。就這樣,我們入朝的第一次戰斗初戰告捷,上級授予連隊集體二等功。
這場戰斗之后,1951年7月,全國政協組織的赴朝慰問團來了。那天,在朝鮮青泉溝樹林下舉行的1000多人的慰問大會上,選派10名志愿軍代表上臺接佩紀念章,我有幸被邀請上臺佩戴一枚紀念章。記得是一位首長給我掛在胸前。他還在大會上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尊敬的志愿軍將士,同志們!你們是最可愛的人為祖國而戰斗,你們辛苦了!毛主席想念你們,祖國人民想念你們!盼望你們早日打敗帝國主義!
“請毛主席放心!請祖國人民放心!我們有決心打敗美帝國主義!”“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祖國人民萬歲!”全場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山川大地……
南川公路打援阻擊戰
1951年9月初,志愿軍總部計劃“吃”掉一個萬人敵軍師團。當時,分給我們團的任務是打援阻擊。
戰斗打響了,我們先把川溝公路挖斷,在兩邊放些樹枝雜草,埋好地雷,樹枝上掛好手榴彈的導火線。第二天上午,敵人增援部隊到了,前面用坦克、裝甲車開路,緊跟著汽車、步兵、炮兵,戰線延續了幾百米。這是1個加強營的兵力,伴有傀儡軍隊。敵人前邊有3輛坦克,已有2輛因清障而被炸斷鏈軌,變成“鐵砣子”。敵步兵沿山邊河套小公路蜂擁前沖。我們的部隊占據有利地形,用步槍、機槍、轉盤槍、手榴彈連續向敵群開槍猛射,敵軍也連續反攻搶路,雙方槍聲、炮聲四起,風煙滾滾。由于山高谷深,兩軍近距離對峙,敵機只能在高空盤旋,無法展開轟炸。經過連續3個多小時的戰斗,敵人援軍只好撤退。我們立即派小分隊清查現場,斃敵400多人,沒有發現活著的敵人。
南川溝彎道路口有兩處敵尸體堆,我們也顧不得清理,除留下小分隊守護要道口,大部隊迅速撤離,以防敵機群前來報復轟炸。戰斗中,我也負了輕傷,一塊小彈片刺進右肋骨上,流血不止,后到戰地衛生室取出彈片,縫了4針,幸無生命危險。輕傷不下火線,我執意不住醫院,興高采烈地回到支隊,唱起了三十八軍戰斗歌:我的轉盤槍,它的本領強,72發子彈裝滿了膛,戰場上它就把話講,達達達達達達連聲響。打得那鬼子命亡,一命亡!我的手榴彈,它的脾氣暴,黑黝黝的腦袋裝黃藥,戰場上它就發了狂,轟隆隆轟隆隆連聲響,炸得那鬼子無處藏,無處藏!………
奮戰在鐵道線上
鐵道是志愿軍的生命線,也是敵人的眼中釘。1953年4月中旬,我們連隊駐扎在平壤附近的沙里溝帶,離鐵道線較近。天快亮時,敵人的一架重型轟炸機飛了過來,它靠著北山坡上的3發信號彈指引(當時我們的防空哨也發現了),在鐵道涵洞北約300米的地方投下1枚重型炸彈。頓時爆炸聲震天動地,該段鐵軌被炸成兩節,鐵軌的兩頭也都彎到一邊。鐵道地面形成寬20多米、深5米的彈坑,鐵路運輸當即被中斷。
爆炸點距我們連隊帳篷區約有1千米遠。這時,天已經大亮,連首長當機立斷,決定帶隊趕赴現場救援。我們100多人的隊伍輕裝上陣,跑步前進,趕到現場后,立即投入搶修戰斗。眼前,已有100多名鐵道兵緊張而熟練地在那里,忙個不停;道班人員送來很多方木、柱子、抓釘、搭架、鐵軌等搶修用的物件設備;當地老百姓也在那里回填彈坑。鐵道兩側數百人奮勇搶險,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戰斗,枕木軌架連通了,新軌鋪好,彈坑也填平。一位列車員英姿勃勃地在胸前閃動著綠色信號燈,一列火車聲長鳴緩緩通過。路兩側參加搶修的人群也隨著火車鳴聲長出一口氣,由憂變喜,用掌聲目送著列車。“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聲,響徹山川,響徹大地,響徹鋼鐵運輸線上。
事后,我們連隊還派1個班的人員到北山坡放信號彈的地方搜查,但沒發現什么,后交由當地公安機關追查此事。
這次我們連隊搶修鐵路,是在沒有接到上級命令情況下主動參加的。為此,我們連隊受到志愿軍總部的通報表揚。
板門店談判的警衛員
朝鮮戰爭板門店談判舉世矚目,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志愿軍戰士,有幸被選拔為板門店談判的警衛員。
1953年3月,朝鮮戰爭停戰談判,談判地點最初在北方控制的開城市郊來風莊進行,后移到軍事分界線的板門店。史稱板門店談判。
總部要求我們師選派15名志愿軍組成警衛班,警衛板門店談判。人員要求具備以下條件:政治堅定,槍法好,應變能力強,英俊威武,身高1.75米左右,體重140斤左右。經過層層挑選,我成了警衛班的一員。我在榮幸之余,深感責任重大。這個警衛班所接觸人群不同,既代表中國軍人的威武形象,又擔負著嚴肅艱巨的任務。
談判地點搭了一些帳篷,我們住在帳篷里。談判也在大篷里進行。談判時,我們往往在談判桌右邊站崗,7人一班。我們個個都是小精靈,對方的一個眼神、一舉一動,都掌控在我們眼中,真是嚴陣以待!首長來或走時,都會和我們握手,說“辛苦了!辛苦了!”
我們平時的工作生活大體是每天早上集體出操,高唱《志愿軍戰歌》;集體讀書讀報,由警衛人員輪流領讀;打掃衛生,整理帳篷;輪流巡邏,輪流幫廚;觀察山川上敵軍動態,撤軍情況,真停假停?若有動向,及時上報。我們也常和美國兵打招呼,相互使個眼色。不過,我們處處警惕,保持距離,不與他們翻臉尋事。我們還會細心觀察來往人群動向,保證不出任何意外事故。
1953年7月27日10時,雙方正式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劃“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
我作為板門店談判的警衛人員,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