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布拉提·卡列力汗
摘要:簡述了山羊片形吸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方法與防治措施,以便做出有效防控,確保羊群健康,避免傳染性疾病傳播流行。
關鍵詞:山羊片形吸蟲病;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7?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2-0012-02
山羊片形吸蟲病又稱為肝質病、肝病吸蟲病,是由肝片吸蟲感染引起的反芻動物最常見的一種體內寄生蟲病,常呈地方流行或散發流行。片形吸蟲病是牛羊等反芻動物群體中很容易傳播流行的一類傳染性疾病,其中放牧養殖的牛羊群比舍飼養殖的牛羊群更容易感染該病。該種寄生蟲主要寄生在羊的膽管與肝臟組織中,屬于一種慢性消化類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被毛干燥發黃,體表皮膚失去光澤,失去彈性,羊毛大量脫落,同時還會影響羊群的正常采食,身體逐漸消瘦,經常打噴嚏,敏感性增強,危害嚴重時還會造成羊群死亡。寄生蟲侵染初期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或表現出輕微的臨床癥狀,不會引起養殖戶的重視,因此常錯過藥物防治的最佳時機,造成病情快速傳播蔓延,帶來嚴重經濟損失。針對這種情況,就要不斷加強該種寄生蟲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具體的發病動態,以便做出有效防控,確保羊群健康,避免傳染性疾病傳播流行。
1? 流行病學
片形吸蟲病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中間傳播媒介的參與,成蟲主要寄生在羊的膽管與肝臟組織中,產出的蟲卵通過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后,實現致病原的循環浸染、循環傳播。蟲卵在適宜的溫度與濕度條件下,短時間內發育成具有侵染性的毛蚴,在遇到淡水螺后,侵入其體內進行發育,從淡水螺的體內鉆出,繼續發育成囊蚴。羊在采食過程中食入大囊蚴后,經過消化道進入體內,隨后在膽管與肝臟組織中定植繁殖造成發病。任何年齡與品種的羊對該種寄生蟲病都具有易感性,其中對羔羊造成的危害最嚴重,常呈地方流行或散發流行。由于寄生蟲傳播流行需要中間媒介,因此該種疾病傳播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往往發生于每年的夏秋季節,6—9月發病率最高。羊群受到寄生蟲侵染后,由于身體抵抗力、年齡、養殖管理條件不同,表現出的臨床癥狀存在一定差異。當羊體內有50條以上的寄生蟲繁殖后,就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
2? 臨床癥狀
根據體內寄生蟲侵染數量的不同以及季節發病不同,病羊表現的嚴重程度存在一定差異性。羊群在短時間內遭受寄生蟲的嚴重侵染,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急性發病經過,發病初期患病羊體溫升高,逐漸衰弱,很容易疲勞,不能跟上放牧節奏,精神狀態逐漸變差,采食量下降。在短時間內病羊身體消瘦,出現明顯的貧血癥狀,肝臟腫大,病情嚴重的在出現臨床癥狀幾天后死亡。慢性型主要從急性型或輕度感染后的病羊轉變而來,主要表現為貧血,生長發育不良,黏膜蒼白,眼瞼與下頜胸下腹部存在炎性水腫,被毛雜亂或脫落,生長發育不良,食欲嚴重下降,直到停止采食,肝臟腫大,表現出明顯的腸炎。通常經1~2個月的發病后,病情逐漸惡化衰竭死亡。若能拖到第2年春天,飼養條件改善后患病羊逐漸恢復。
3? 病理變化
將病死羊解剖后,發現寄生蟲主要攻擊肝臟組織與膽管,各個臟器器官的病變程度會因為寄生蟲感染情況的不同存在一定差異。肝臟受到大量寄生蟲的侵染,表現為異常腫大,且存在明顯的出血情況,同時在肝臟表面還能看到2~5 mm長的暗紅色索狀物[1]。將肝臟橫切后從中流出渾濁的淡黃色液體。病情嚴重死亡的病羊還會表現為腹膜炎癥狀,在腹腔中蓄積大量的鮮紅色內容物。病死羊黏膜蒼白無光澤。慢性病例死亡的羊,肝臟劇烈腫大,受危害部位的肝臟組織嚴重萎縮,質地變硬,外觀呈灰白色,肝臟表面不整齊,膽管顯著擴張,內部存在大量灰褐色的膽汁與大量蟲體相互膠著[2]。
4? 實驗室診斷
采集病羊排出的新鮮糞便10 g,將其放置在100 mL的燒杯中,加入清水充分攪拌后,加入10倍清水,自然沉淀20 min,上層的清水去除,再加入清水混合均勻,如此反復2~3次,直到液體清澈為止,然后去除上部的大量清澈液體,吸取少量沉淀物放置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在低位顯微鏡下觀察,發現金黃色橢圓形的肝片吸蟲蟲卵,蟲卵的大頭一端存在明顯的卵蓋,在可視區域內能看到蟲卵3~5個。仔細觀察病死羊膽管中的蟲體,整個身體顏色呈現棕紅色柳葉狀[3],身體最長3.5 mm,寬1.3 mm,前端呈現三角形,口吸盤與復吸盤位于前端。結合上述診斷結果,最終可以判定致病原因為肝片吸蟲。
5? 防治措施
確診后應將病羊單獨隔離飼養,并選擇敏感的藥物對羊群進行驅蟲處理。同時結合病羊的具體臨床表現,還要做好對癥治療工作。所有病羊選擇使用硝氯酚,使用劑量為6 mg/kg體重,1次/d,連續使用2 d為1個療程。沒有發病的羊群選擇使用丙硫咪唑,使用劑量為5 mg/kg體重。在治療過程中對于癥狀緩解較為緩慢或危重癥的羊群應該延長治療時間。使用驅蟲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的同時,還應該進行對癥治療。選擇使用5%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10%的維生素C注射液,10%的安鈉咖注射液,10%的碳酸氫鈉注射液,其中前3種藥物混合后,靜脈注射使用劑量分別為200、10、10 mL。最后一種藥物,單獨靜脈注射,使用劑量為100 mL。上述藥物1次/d,連續使用3 d,強心補液預防酸中毒。通常采用上述手段連續防控4~5 d后,養殖場的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為了更好的防范該病再次流行,在日常養殖中,應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堅持每年春秋兩季進行2次驅蟲處理,春季驅蟲在3—4月,秋季驅蟲在10—11月。還應該做好養殖場糞便的清理工作,將糞便清理后堆積發酵,殺滅糞便中的蟲卵。另外,應妥善做好飼養管理工作,保證飲用水與飼槽的清潔衛生。有條件的養殖場應避開有淡水螺的地區放牧,讓羊群飲用自來水或流動的河水,或井水,避免飲用污水或死水。放牧前,養殖戶可以選擇使用10 000倍液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噴霧,殺滅中間傳播媒介淡水螺,可以有效降低該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流行,保證羊群安全生長。
6? 小結
羊片形吸蟲病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為防范該病的傳播流行,關鍵應做好養殖場的預防工作,構建綜合的防控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養殖戶應提高重視程度,定期對羊群進行有效的驅蟲處理,并結合當地情況,在疾病流行高發期增加1次驅蟲。另外,還應處理好養殖場的糞便與污染物,將糞便堆積發酵,殺滅糞便中的蟲卵。對于放牧養殖的羊群,在放牧前應該做好放牧地的消毒工作,可以選擇使用10 000倍液的硫酸銅溶液進行噴灑,消滅該病的中間傳播媒介。一旦發病,應單獨隔離進行針對性的診治,這樣才能保證治療效果,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 譚向鵬,謝? 婷.一例山羊感染片形吸蟲病的診治[J].廣西畜牧獸醫,2017,33(2):90.
[2] 田泰安,武守艷.中草藥驅蟲制劑對山羊吸蟲的驅除效果觀察[J].山西農業(畜牧獸醫),2008(11):7.
[3] 王孝友,許國洋,徐登峰,等.山羊肝片吸蟲病診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8,14(10):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