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忠
摘 要:文物是集古人智慧、文化、藝術以及汗水為一體的歷史產物,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重要載體,是我國發展進程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瑰寶,對研究古代文明歷史和科技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面臨著諸如制度、意識以及技術等多方面的困境,急需找到有效的工作發展新出路,以此全面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從當前文物保護的困境與出路兩方面進行了細致的討論,希望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文物保護;困境;出路
文物是經歷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風雨洗禮而留存下來的物質遺存,主要有遺物和遺跡兩種,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寶貴的歷史財富,同時也是無法復制、無法重生的。因此,文物保護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并且隨著人們文物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文物保護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目前,在文物保護工作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凸顯了一些現實的困境,急需相關工作人員及時找到困境的根本原因,并且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找到新的發展出路,保證文物保護工作的健康發展。
1 當前文物保護所面臨的現實困境
1.1 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制訂不完善
我國是法制社會,各種各樣的法律、法規條文比較豐富,并且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科學的法律體系。在文物保護方面,我國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并且于1982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文物保護進行了解釋與行為約束,并且在之后有過數次修訂,是我國文物保護的主要法律文獻。通過分析文物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發現,《文物保護法》中所涉及的內容只是對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行為和工作原則進行了規范,并沒有涉及更多的文物保護內容,法律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不是很高。這也為相關的文物保護執法部門的工作開展帶來一定的阻礙,缺少足夠的法律支持,導致執法力度減弱,通常需要依靠公安或者工商部門去進行聯合執法。
1.2 文物保護意識缺失
對普通的人民大眾而言,文物是一種只能在電視或博物館中看到的歷史遺物,與大眾的生活關聯較小,也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并重視文物保護,達不到文物保護意識的層次。另外,由于博物館屬于一類特別的場館,通常不會對外開放,或是需要購票進入,再加上博物館不會像其他的場館一樣進行宣傳,人們對于博物館的印象比較模糊,也不會過于熱情地去參觀博物館,從而導致對文物的認識相對較少,文物保護意識相對薄弱。與此同時,由于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與文物有關的教育,人們對文物的認識僅僅局限于年代久遠方面上,對文物的考古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等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不經意間發現歷史文物的時候,也不會考慮到文物的真實價值,或者損壞了文物,或者出賣了文物,造成文物不可挽回的損失。
1.3 文物保護團體的素質參差不齊
現階段,從當前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現狀來看,文物保護工作依然屬于小眾的工作,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人數十分有限,并且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很難高效、高質地開展文物保護工作。首先,文物保護工作涉及了發現、挖掘、修復、保護、宣傳以及研究文物等眾多工作內容,對工作人員的文物相關知識和技能有著很高的要求。然而,受到就業形勢和教育規劃的影響,文物考古專業的學生數量比較少,而且就業困難,使文物考古專業學生數量不斷減少,并且很多學生在畢業后也沒有從事文物保護工作。其次,文物保護團體的組成通常需要由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進行牽頭,從各級文物保護部門調用或者錄取相關的工作人員。大多數的工作人員都是文物考古專業畢業的學生,缺少足夠的工作經驗,而且有部分工作人員屬于中途轉崗,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具體內容和相關的知識、技術等都不了解,整體的工作水平不高。
2 文物保護工作發展新出路
2.1 制訂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
文物保護工作作為我國重點開展的工作之一,除了要加強工作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以及責任意識以外,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對現有與文物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補充和完善,出臺、制訂一套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文物保護法需要對與文物保護有關的個人行為、企業行為以及文物保護工作操作規范等進行全面的敘述。同時要對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條文進行細化和具體化,要對現階段的文物保護工作實施與落實的困境進行全面的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律條文,對現實困境進行有效的解讀和應對,保證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有法可依。另外,在完善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國家文物保護部門以及各級地方政府,也要結合當地的文物保護現狀和工作開展問題,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實施與落實進行進一步的規劃,并要給予文物保護部門足夠的執法權,并且出臺地方政策和法規,為文物保護工作的現實執法提供充足的依據,以此提高基層執法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強制性,從而起到威懾的作用,減少文物破壞問題的發生。
2.2 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
為了有效地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單獨依靠法律、法規的建立和文物保護工作人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得到全國人民的共同支持與重視,每一個人都付出一分努力,才能全面推動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高效實施與發展。因此,國家和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加大對文物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能夠深入了解文物,認識文物的文化價值和考古價值,真正了解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神圣地位,以此提高個人的文物保護意識。一方面,各級文物保護機構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定期開展全范圍的文物保護宣傳工作,各層次的居民都能夠獲得與文物保護有關的知識,知道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流程和困難,并且能夠積極提供與文物發現有關的有效信息,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的高效實施。另一方面,各級的博物館需要通過網絡、報紙雜志、電視等多個渠道對館藏進行展示,幫助人們獲得更多有關于文物的知識,了解每一件文物的歷史與來源等,以此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文物,認識文物,從而提升文物在大眾心中的地位,提升大眾文物保護的意識。
2.3 加強文物保護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實施主要以國家為主體,各級文物保護機構為輔,負責文物的發掘、修復、保管以及宣傳等,文物保護隊伍建設是工作有效實施的前提保障。因此,文物保護各級單位需要對現有的工作隊伍水平進行綜合的評估,并且找到工作人員的薄弱點和不足,給予有效的教育與培訓,以此全面提高文物保護隊伍的整體素養和技能水平,為文物保護工作提供充足的動力。第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對在職的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職業培訓,向其傳授更多與文物保護有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豐富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第二,要為初學者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要在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文物保護工作,并且及時給予其工作指導和經驗傳授,幫助初學者盡快了解文物保護的工作流程和相關技術;第三,要加大對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購進先進的文物發現、挖掘以及修復設備等,提高文物保護工作效率。同時要不斷為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引進最新的工作理念和技術,提高文物保護隊伍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科技水平,為文物保護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3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依然面臨著諸如意識不到位、技術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嚴重制約著文物保護工作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從工作實際出發,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發揮出文物保護機構和國家的主導作用,對現有的法律制度、工作方式等進行全面的創新和完善,以此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推動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可持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孔凡運,張洪艷.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祖國,2017(11):94.
[2]王昌榮.淺議基層文物保護工作困境及對策[J].中國民族博覽,2017(1):223-224.
[3]李慧榮.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神州,2018(19):260.
[4]常平.試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3):156-157.
[5]張煥玲.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8(1):74-75.
[6]李錦.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與對策探討[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96-97.
[7]周措卓瑪.新時期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困境及對策思考[J].大眾文藝,2018(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