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超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在社會文化建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國家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博物館作為國家歷史和文化傳承與展示的重要社會服務性場所,承擔著社會文化生活建設、歷史文化資源現代化應用轉型等重要責任。重視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博物館在現代社會文化傳播中的服務能力、影響能力和教育能力,是博物館發展的關鍵。基于這樣的思考,文章就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和原則進行深入分析,旨在為我國博物館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有效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意義與原則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體現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蘊和民族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的奮斗道路上,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才是實現中國強國之路的關鍵。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內容,影響的是國家文化和歷史的傳承,也向社會各界人士展示了中國的底蘊與豐富文化資源。在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中,深刻認識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和原則,才能更好地實現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建設。
1 博物館文化產業概述
1.1 博物館文化產業的概念與內涵
博物館文化產業是以博物館為載體,匯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和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文化、物質、精神財富的一種集合性產業,是關于博物館文化與博物館經濟發展的組織總稱。博物館文化產業的內涵十分豐富,包含經濟性、文化性、公益性、產業性等多方面內容。博物館文化產業的建設和發展關系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傳播和發展的效果,也關系到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經濟發展水平。①
1.2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背景分析
黨的十九大指出,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這樣的新時代社會發展階段中,要提高社會文化生活建設水平,就要在傳統文化中找資源,讓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中的優秀資源在今日社會文化建設發展中發光發熱。因此,近年來我國的博物館文化產業受到國家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呈蓬勃發展的態勢。在國務院頒布的《博物館條例》中,提出要深度挖掘博物館藏品的內涵,鼓勵文化創意產業和博物館旅游產業的發展。在《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國務院辦公廳也鼓勵相關單位進行文物文化創意開發。由此可見,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新時代中國文化建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②
1.3 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特征
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其特征性,了解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特征,才能更深刻理解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并總結出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則。筆者對博物館文化產業當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其特征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博物館文化產業的建立雖然是依托古老文物和歷史文化,但是其在新時代的發展仍需要擁有獨立的結構和獨特的創意,創新出更多符合當代受眾參觀、學習、知識需求的優質博物館展覽及其衍生產品,才能提高博物館未來發展的潛能。③第二,具有很強的文化性。文化屬性是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屬性,從博物館文化產業根源挖掘,文化性是其發展的基礎和創新的源動力。第三,具有社會教育作用。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受益人非常廣泛,從兒童到成人,在博物館文化產業中都能有歷史、文化、精神方面的收獲,能夠起到很強的社會文化教育作用。
2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
基于對博物館文化產業內涵與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我們能夠認識到,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中國社會在新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揚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從博物館建設發展和社會文化環境塑造等多角度思考,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意義
首先,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之路有重要意義。自十八大之后到十九大以來,中國文化產業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在如今互聯網時代中,社會文化的發展有向淺薄、快餐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這對中國優秀歷史文化傳承、社會文化深度的傳播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愿景都有一定的消極影響。而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對大眾審美觀、文化觀進行積極的引導,提高社會中人們對優質歷史文化的關注度,減少快餐化網絡文化、民生新聞等對社會文化深度的影響,提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質量。因此,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方面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2.2 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發展也有積極的意義。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正在帶動博物館文創產業和產品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新的博物館文化產業經濟鏈。隨著近年來中華文化復興和社會各界對傳統文化及文化產業的關注,博物館文化產業已經不僅局限于傳統的博物館參觀和游覽,以博物館及博物館中的館藏歷史文物為依托,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被設計研發出來。當前博物館文創產品已經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國家及各級政府也在積極扶持和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及產品的開發。多樣化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涌入市場,不但實現了對博物館產業潛在市場價值的挖掘,傳播了優秀的博物館及歷史文化,更重要的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為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經濟發展開辟了全新道路,展示出重要的市場經濟價值。①
2.3 對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意義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國家文化產業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逐步轉型發展,文化產業已經逐漸成為國民支柱型產業之一。依托博物館資源,國家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可以深度挖掘博物館優秀歷史文化內容,進行創意文化產品的制作,開發文化旅游線路,將博物館文化資源與如今的新媒體、直播等結合,促進中國傳統文化和文物歷史知識的傳播,在抵御外界不良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提高國家文化產業的世界影響力方面發揮作用。這是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另一重要意義。
2.4 對博物館產業發展的意義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博物館自身的建設發展也有積極意義。首先,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能夠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服務能力,讓博物館用更加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更好地肩負起社會文化傳播的職責。其次,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也能夠為博物館帶來一定的資金收入,這些盈利可以用來建設博物館,增加更多科技化的硬件服務設施,提高博物館的參觀體驗,讓更多人熱愛進入博物館參觀,是新時代推動博物館向現代化、多元化、功能化等發展的關鍵。由此可見,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博物館自身的良性提升意義重大。②
3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則分析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國家文化建設、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形象塑造、社會文化生活服務效果優化方面都有重要意義。而在實際進行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操作中,政府及社會組織和相關部門需要認清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原則,在明確發展原則的基礎上,推動博物館文化產業向優質、健康化方向發展。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應遵循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和諧發展原則
首先,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應該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和諧統一發展作為原則。博物館的社會效益主要在于對文物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要在博物館載體的基礎上保證文化意識形態的繼承和發揚。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中應該處理好當前時代利益和民族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文物保護和社會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將文物及文化保護和搶救放在第一位,注意發揮文物和博物館文化在社會文化建設中的服務和教育作用。同時也要注重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經濟效益,提高文物和博物館文化的經濟利用率,在滿足受眾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也重視博物館文化的經濟生產能力,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共同提升的效果。
3.2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
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注意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博物館文化產業作為社會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市場經濟影響。要想保持博物館文化產業的活力,就應該從市場經濟角度考慮文化商品和文化市場的發展需求,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可靠的文化產品,滿足不斷發展的文化市場對博物館文化發展的要求,這樣才能實現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①
3.3 堅持文化傳播與歷史傳承相結合原則
博物館文化產業還應該堅持文化傳播與歷史傳承結合的原則。博物館本身是一種文化傳播和服務的延伸,在其產業化發展中,也要繼續堅持對文化和歷史的傳承。在文化傳播中除了要保持博物館文化的個性化,避免博物館之間的雷同和文化商品的互相模仿,同時也要將博物館本身的歷史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的特色,提高博物館自身在文化產業中的競爭力。
3.4 堅持創新多元化發展原則
新時代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還要堅持多元化發展原則。博物館是社會重要的文化傳播場所,其功能性還值得挖掘。在其發展中,可以將博物館與商業活動、文化教育活動、文創產品銷售等營銷活動結合,堅持文化傳播、多元發展、跨界合作、創新經營,活化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形勢,讓博物館文化產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和消費體驗。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對社會文化、經濟建設、國家文化傳承等方面都有重要幫助,堅持多元發展、遵循市場經濟、重視多重效益和諧發展等方面的原則,將推動我國博物館文化產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