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 霍家亮

摘 要
本文闡述了自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來,針對“物聯網工程”這一專業的“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及工程教育認證評審”的狀態。對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計算機工程系下屬的“物聯網工程”專業,不斷完善自我和準備工程教育認證評審的思考與準備。相信對于有類似目標的高校將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
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建設;物聯網工程
中圖分類號: G64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9.03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于2018年9月下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明確指出,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發展潛力和發展水平。為了全面提升教育水平與人才培養能力,就需要針對本科教育、面向未來,通過教學改革真正的激發學生興趣與潛能實現因材施教,建設一批一流專業學科。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設一流專業并通過工程教育認證,便成為一段時間內全國各級高校的主要工作目標。
1 建設一流專業的內涵與評審情況
1)一流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為了落實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貫徹并且有效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推進本科教育的全面提升;其次,也是作為調整優化專業結構的重要突破口。例如,2020年山東省高考改革正式實施,考生在報考政策做出了重大的調整,按“專業”進行志愿填報,就是強調專業優先的表現;再次,促進專業建設質量提升,推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2025中國智造的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復興都需要科技產業的不斷提升,回歸教育本質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結構是重中之重,要強調要發展新工科及專業的整合。
2)一流專業評審條件需強調以下幾方面。培養質量方面,應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畢業生行業認可度高、社會整體評價好。專業定位方面,服務面向清晰,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學校發展定位和辦學方向。專業管理方面,滿足國家標準要求,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秉承國家質量標準,管理規范有序。改革成績方面,以新理念、新形態、新方法引領帶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且成績突出。師資力量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和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教研活動廣泛開展,教學團隊結構合理、整體素質水平高。
3)一流專業建設的主要任務及原則。擬建設10000個國家級一流專業點,突出重點高校的優勢力量,起到領跑及標桿示范作用;另建設10000個省級一流專業點,側重服務于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一流專業建設具有幾項特點:
(1)兩個覆蓋:即各類高校全覆蓋、各個專業全覆蓋;
(2)兩個賽道:中央賽道、地方賽道,使各級單位都能夠有的放矢;
(3)突出示范領跑,以點帶線,從線到面的開展專業建設,從而有效的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4)建設與認證相結合,以促進建設為本,鼓勵以建設一流專業為目標的改革工作的開展。
2 物聯網工程專業布點及認證情況
自2010年7月教育部批復首批30個物聯網工程本科專業后,2011年~2018年教育部又分八批審批了該專業,截止到2019年1月,全國計算機類專業中“物聯網工程”專業布點數為532個。更多的高職、高專學校紛紛設立物聯網專業,僅2014年1月公布的一批高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備案結果,就有264所學校開設了“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目前國內有近1000所各類學校建立了物聯網相關專業。
隨著專業布點數量的增多,教育部計算機類教指委對物聯網工程的建設工作也在不斷地完善,自“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研究專家組”成立至今,已組織15次全國性質的專業教學研討會議、制定完成專業發展戰略和各類規范、陸續出版專業教材、舉辦專業大賽、建設實踐基地、完成適應不同程序的MOOC課程建設。
至2019年6月,已通過物聯網工程專業認證為1所。2018年12月新受理的物聯網工程專業認證的高校為3所,2019年新申請物聯網工程專業認證的高校為18所。從數據中不難看出,物聯網工程專業發展的近10年的時間里,作為新興專業其成熟度還有待提高,培養方法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 物聯網工程一流專業建設思路
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計算機工程系下屬的“物聯網工程專業”雖成立時間較短,但也積極響應號召,努力學習并探索相關學科的一流專業建設方案并以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為目標,不斷思考及制定方案逐步實施,具體思路如圖1所示。
1)理清培養目標、明確“專業課程樹”,建立有效的培養計劃。新工科專業的建設應以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求為導向,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與人才培養方案反推專業建設方案,明確并制定服務于地方經濟的、適合學院實情的“專業課程樹”結構,形成發展指導綱領用以指導專業的建設。我院所制定的培養計劃經多方調研與反復研究,確定了瞄準海洋經濟、物聯網安全技術方向努力布建。確定專業課程樹的基礎上,在相關重點專業課程中推行實施“貫穿式案例遞進教學法”,形成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哺教學的良性循環。實現企業、教師、學生三方需求相互融合、相互補充、相互完善。
不斷優化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依托地域優勢資源、立足學院實際情況、發展自身特點,爭取實現在“感知層”領域科研突破。為保障“貫穿式案例遞進教學法”的有效開展和實施,通過帶領專業教師進行產業調研、尋找專業項目需求與企業進行對接合作,即向“企業”要知識建設方法;通過參與學科競賽,完成競賽項目設計、實施等方面的訓練,即向“競賽”要知識的建設方法;通過教師項目移植到專業課堂中,使學生“浸入”在實際項目之中,并有效促進就業和反哺科研課題,即向“科研”要知識的建設方法。
2)專業建設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著力點,教學改革的深處是課程改革,課程是高等教育的心臟,居于大學的核心打造金課,助力物聯網工程一流專業建設。本專業教師班底以電子信息專業為主,故在金課建設方面要強調團隊合作、群策群力,選取承上啟下的重要專業課程《物聯網安全技術實訓》。首先,課程具有一定的“高階性”,闡述的內容對于物聯網世界的層次結構進行了總領式的說明,同時也對重要的核心內容給予了介紹。可以根據任課教師的專業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組織和知識深入,也可以將之前學習過的專業課程地行對接,形成項目案例培養解決復雜問題能力;其次,課程內容也具有時代性和前沿性,將創新思維也互動式教學相融合,針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最后,課程也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將所學內容有效吸收,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多方成長。
總而言之,一流專業學科的建設需要投入大精力去準備和建設,是高等教育建設的出發方向和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