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摘 要
傳統教學中存在“老師填鴨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問題,這將導致學生分析與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缺失。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中學習資源開放化、多元化,但是知識內容呈現碎片化、分散化,這會引起學生對知識架構難以形成整體認知,學生的有效學習面臨諸多實踐困境。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聯通主義的面向對象教學方法,首先,借鑒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把綜合性問題分解成多個子問題,再封裝、抽象出一個大問題,構建出整體知識框架。其次,通過聯通主義學習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構建自身有效的學習網絡,充分利用各種內部與外部資源,不斷地對自身知識網絡進行拓展與優化。本文的方法通過面向對象教學方法降低了學生構建整體知識框架的難度;進一步,聯通主義理論增強了學生在現代信息網絡中,以教學交互和自身知識創新為中心的學習觀念。
關鍵詞
面向對象;聯通主義;教學方法;資源關聯
中圖分類號: G642;G434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9.006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there is a problem that "teachers spoon-feed knowledge to students and students passively accept knowledge".Therefore,the question that students will lack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comprehensive problems will be caused.At presen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era,the learning resources on the network present an open and diversified situation, but what we see is fragmented and scattered knowledge content,which will lead to students' difficulty in forming an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structure.In addition,students have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achieving the goal of effective learning. In this paper,an ob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relevance doctrine is proposed.Firstly,learn from the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idea,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he comprehensive problem should be decomposed into multiple sub-problems, then a big problem is encapsulated and abstracted,and the overall knowledge framework can be constructed. Secondly,through the use of relevance doctrine learning concept,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can be stimulated.On the one hand, students can build their own effective learning network.On the other hand, students can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to continuously expand and optimize their own knowledge network.Our method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ng the overall knowledge framework by the ob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Furthermore, the theory of relevance doctrine strengthens students' learning concept,which is centered on teaching interaction and self-knowledge innovation in modern information network.
Key Words
Object-oriented;Relevance doctrine;Teaching methods;Resource association
0 引言
目前,國內教育基本采用的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該模式很難滿足對人才培養的需要[1]。只有學生由被動變主動,自主研究問題的細節,調動自身的求知欲才能解決該問題。由于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的影響,從網絡中查詢知識的手段簡單且多樣,但是知識內容呈現碎片化、分散化[2]。學生難以進行系統化學習,無法構建出整體知識框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有效學習。知識內容的碎片化、分散化,使得學生難以解決綜合性問題,無法構建所學知識的因果聯系,難以明晰知識的本質。
采用編程中面向對象的基本思想,探討如何培養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的教學方法。根據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特征:抽象、繼承、多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把綜合性問題分解成多個子問題,把幾個子問題封裝起來,抽象成一個大問題。使用這個大問題還可以擴展成更大的問題,但和原問題同屬于一類問題,具有共同的特性,體現出面向對象的繼承特征。根據應用條件的不同,針對不同的子問題采用不同的解決方法,體現出面向對象的多態特征。使得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從大局著眼,小處著手,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學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聯通主義學習觀的核心思想包含三個內容,即知識的關聯性、資源的開放性以及過程的交互性[3]。首先,互聯網中的知識內容呈現碎片化、分散化,每個學生無法快速地掌握整體知識框架,因此,知識獲取的渠道比知識本身更為重要。知識的關聯性是指需要在不同學習資源間形成關聯,對知識進行連接、重組與再創造。其次,資源的開放性表現為學習資源的共享性,課堂資源與網絡資源均面向所有學生,每一個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構建知識框架。最后,過程的交互性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交互,在教師授課與課后輔導過程中,學生均可以將網絡中查詢到的相關問題與知識,與教師進行問答與交流。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聯通主義的面向對象教學方法研究,借鑒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和聯通主義學習觀,實現由“教向學”過渡的啟發式教學方法。首先,以大問題為導向,采用面向對象教學方法,先把綜合性問題分解成多個子問題,再封裝、抽象出一個大問題,構建出整體知識框架。其次,通過聯通主義學習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構建自身有效的學習網絡,充分利用各種內部與外部資源,不斷地對自身知識網絡進行拓展與優化。本文的方法不僅通過面向對象教學方法,降低了學生構建整體知識框架的難度;進一步,基于聯通主義理論增強了學生在現代信息網絡中,以教學交互和自身知識創新為中心的學習觀念。
1 面向對象的教學方法
本文采用面向對象的教學方法,目標是培養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與構建整體知識框架的能力。在教學中,時刻體現“以最終培養實際應用為出發點,以大問題為導向,以專業應用和培養創新能力為引導主線,以理論、實驗和實訓三位一體的綜合訓練為基礎”。面向對象的教學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把先把綜合性問題分解成多個子問題,再封裝、抽象出一個大問題,構建出整體知識框架。本文通過如下過程完成面向對象的教學方法:
(1)抽象問題。面對各個領域的綜合性問題,先把教學內容的知識分解成多個子問題,再封裝、抽象出一個大問題,構建出整體知識框架。將綜合性問題與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系統的知識、技能與方法。
(2)利用繼承特性,找出問題的共性,利用拆分與合并的思想講授相關知識點。子問題可以擴展成更大的問題,但和原問題同屬于一類問題,具有共同的特性,體現出面向對象的繼承特征。通過分解與細化,使學生分析出解決綜合性問題時所需要的基礎知識點。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很自然地把知識點滲透其中[4]。
(3)利用多態性,通過類似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知識點。授課過程中,面對綜合性問題“教”的活動,根據應用條件的不同,不同的子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鍛煉學生解決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子問題,通過實驗或習題等形式給學生一個類似問題,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聯通主義學習觀
聯通主義學習觀把學習放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認為學習是知識網絡結構中一種關系和節點的重構[5]。本文的聯通主義學習觀包含知識觀、學習觀、交互觀。學生水平提升的過程就是持續聯通的過程,知識的關聯性、資源的開放性以及過程的交互性都充分體現了聯通主義的特性。
2.1 聯通主義學習觀的理論內涵
知識觀:知識處于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其具有動態性。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知識經過人類的不斷研究,得到了飛速發展。建立連接是知識不斷增長、不斷更新的必然趨勢,學習需要創造新的知識節點,并持續在所有節點之間建立連接。學生通過查詢和理解兩種方式在知識節點間建立連接,凝聚知識網絡中碎片化、分散化的信息,進一步研究出自己的成果[6]。
學習觀:學習是利用資源的開放性,形成學生自身的知識網絡。將教師授課與網絡學習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即外部與內部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把綜合性問題分解成多個子問題,再封裝、抽象出一個大問題,構建出整體知識框架。學生對網絡的信息查詢能力已相當成熟,可以有效地構建自己的學習網絡,充分利用各種內部與外部資源,不斷地對自身知識網絡進行拓展與優化[7]。
交互觀: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不同領域的互動,有助于塑造學生廣博的知識涵養,培養批判精神與判斷能力。因此,要重視發展學生的交互觀,使其可以更好地連接與判斷不同知識、學科或領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課程會在交互時,持續不斷地更新。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達到共享學習資源的目的,團隊協作共同快速進步。學生通過查詢網絡的資料,不斷研究解決綜合性問題的方案。聯通主義學習觀促進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理解了課程之外的學習內容[8]。
2.2 聯通主義學習觀的目標
(1)促進知識的快速更新
在資源信息化時代,關鍵點將由知識本身轉移到知識之間的連接上。關聯主義學習能夠推動知識更快、更有效地更新[9]。不同節點往往蘊含不同的意義,節點的有效連接發揮了不同的價值。知識網絡的節點是豐富多元的,多種元素有效連接,由此形成龐大的知識系統,激發出巨大的學習能量。
(2)塑造科學的學習觀
在關聯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生以節點為中心,構建自身有效的學習網絡。學生突破個體限制,成為一種超個體,蔓延至計算機或互聯網絡中。信息網絡空間作為現階段新型學習平臺,賦予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與判斷能力的培養。原本固定的學習空間開始向外拓展與延伸,學生應始終保持與知識網絡相連接,更加快速地獲取自身需要的資源。
(3)實現有效的交互形式
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共享學習資源,學生在互聯網獲取知識資源,積極對自身學習與人際網絡進行組建與拓展,充分利用集體智慧,對自身學習資源進行補充與完善,以此推動關聯主義學習的建設與共享[10]。
3 小結
加強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培養,這正符合社會對復合型高級人才的要求。但是,現階段存在兩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國內教育基本采用的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缺乏自主創新能力,造成獨立設計與解決綜合性問題能力的缺失。第二,由于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的影響,從網絡中查詢知識的手段簡單且多樣,但是知識內容呈現碎片化、分散化。學學生難以進行系統化學習,無法構建出整體知識框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本文通過基于聯通主義的面向對象教學方法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首先,采用面向對象教學方法,先把綜合性問題分解成多個子問題,再封裝、抽象出一個大問題,構建出整體知識框架。其次,通過聯通主義學習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構建自身有效的學習網絡,充分利用各種內部與外部資源,不斷地對自身知識網絡進行拓展與優化。通過本文的方法不僅降低了學生構建整體知識框架的難度,更有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與主觀能動性的調動,進一步推動學生對學習的參與、實踐與反思。
參考文獻
[1]高淑娟,雷美奇,莫昕.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日語翻譯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0):37-37.
[2]趙新萌.“互聯網+”時代下碎片化學習的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8,5(18):138-139.
[3]趙書靜. “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基于聯通主義理論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8):165-166.
[4]張杰.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切線長定理教學片段與反思[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11):54-55.
[5]王志軍,陳麗.聯通主義學習的教學交互理論模型建構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 2015(5):25-34.
[6]柳文華,高巖.關聯主義:數字化時代大學生有效學習的新維度[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10):157-160.
[7]王志軍, 尹默.聯通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的成人學習及其發展路徑[J].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7(5):30-37.
[8]龍金菊,張德明,楊軍勝.聯通主義理論對新環境下交互式微格教學模式構建的啟示[J].銅仁學院學報,2016,18(4):105-108.
[9]劉菊.關聯主義的網絡學習觀及cMOOC實踐發展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6):42-48.
[10]林安琪.賽伯人際管理促進學習力提升的研究:關聯主義視角[D].江西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