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青



摘 要
為克服傳統的秸稈禁燒監控系統的不足,提高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本文結合物聯網技術,設計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秸稈禁燒監控系統,詳細闡述了整個系統的結構框架,以ARMSTR710FR為控制核心,設計了傳感器的節點、集中器及相關接口電路等。其主要優勢在于數據采集和傳輸的低成本、低功耗及可靠性。
關鍵詞
物聯網;秸稈禁燒;ARMSTR710FR
中圖分類號: TP274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9.072
0 引言
隨著我國農業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秸稈總量迅速增加,秸稈焚燒成了一個屢禁不止的老大難問題,不僅造成環境污染和交通事故,也嚴重影響了農耕環境,社會反響強烈,各級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來積極遏制,但是由于農村地域廣闊,執法難度很大,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秸稈禁燒監控系統,形成長效的禁燒監測機制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目前,國內外秸稈露天禁燒都已列入法律法規,監測機制除了利用人海戰術外,主要利用衛星遙感進行監測,但是這種方法的精度不高,可以發現大面積的問題,并且數據會有滯后,不能實現實時監控。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項目采用Zigbee技術,利用其低成本和實時性優勢,在禁燒區域建立無線監測系統。系統能隨時將預警信息發送到監控人手機或者電腦終端,這樣不僅可以實現遠程監測和無人值守,并且在后期可以逐步擴大區域,劃分區域網格,實現大數據統一監控,形成長效的督查機制。
1 秸稈禁燒監控系統的硬件設計
1.1 硬件系統總體設計
本系統的設計目的是構建一個區域性的遠程監控系統,實現對于禁燒區的遠程監測、控制及自動預警等功能。系統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在禁燒監控區域內分布溫度、煙度、紅外可視傳感器節點,組建傳感網絡,實現對于該區域的信息采集,將信息送到集中器模塊分析處理,再通過ZigBee模塊和GSM模塊進行數據的實時傳輸,送至計算機監控中心和移動終端,當監控數據超過預警值時能迅速報警。同時也能通過計算機和移動終端實現對于現場監控裝置的控制,比如重啟,關機及相關參數的調整等。因為傳感器的壽命直接決定了整個監控網絡的壽命,而控制器的性能決定了監控系統的信息處理能力,因此在器件選擇時應格外注意能耗,信息實時性及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問題。
1.2 無線傳感器節點的設計
秸稈禁燒監控系統所采用的傳感器主要是煙氣溫度傳感器,無線傳感器節點主要包括處理器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存儲模塊、傳感器模塊和電源模塊五個組成部分。其中處理器模塊是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分析、處理采集的數據,并實現任務和能耗的合理管理,執行通訊協議等;無線通信模塊的作用是實現信息的接收和發送,其在整個節點中占用的能耗相對較高,可以通過算法進行優化;存儲模塊中存儲能力的大小可以根據需要而選擇,也可以進行一定的擴展,其主要作用是暫存相關數據;傳感器模塊是整個節點的前端部分,主要負責在相應區域內實時監測所需的煙度溫度信號;電源模塊的作用是為整個傳感器節點提供能量,傳感器節點的硬件框圖如圖2所示。
本設計中處理器使用的是TI公司的CC2510芯片,它是由無線收發芯片以及增強型8051處理器組成,成本和功耗較低,可以盡快地在休眠模式和主動模式之間轉換,可以增長傳感器節點的使用壽命,能滿足以ZigBee為基礎的2.4GHZ的波段應用,結合了4KB的RAM、32KB的可編程閃存及強大的外圍模塊。由于該芯片內置資源比較完整,所以在節點硬件電路中只需要附加電源、晶振及復位電路、煙氣溫度傳感器、運行指示等。本設計采用電池供電,外置兩個晶振Y1及Y2,其中Y1為主晶振,Y2能選擇配置,為CC2510提供精準時鐘源,用以調節CC2510的工作狀態,幫助快速休眠及喚醒。秸稈焚燒屬于低溫狀態不完全燃燒,煙氣中的主要成分為CO和CO2,因此傳感器部分選用SQD1003,可以測試監控區域內氣體濃度和溫度,其尺寸小、穩定性好、功耗低、靈敏度高、響應恢復快。
1.3 集中器硬件設計
傳感器節點群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分布在監測區域內,組成了傳感器網絡,這些節點由集中器來統一管理,集中器負責集合區域內所有傳感器節點采集的信號,將信息進行匯總,并將數據處理后傳送給用戶端,當數據超出了用戶設定的預警值時,及時向計算機及手機終端進行預警,同時負責響應用戶主站的命令,調配執行機構,如進行關機、重啟或者調整參數等。每個小區域由一個集中器管理,這樣可以實現區域網格化,推而廣之,可以形成更大區域的無線監測。
如圖3所示,集中器的電路設計以32位ARM微處理器STR710FR為控制芯片,該處理器有64KB的RAM并可擴展,內置模數轉換器ADC,32個雙向I/O口等,指令長度固定、執行效率高、體積小、低成本、低功耗。其外圍電路包括CC2510無線通信模塊,用以實現與計算機的通訊;GSM模塊,用來實現與移動終端的通訊;FLASH存儲芯片;兩種接口轉換電路,即以太網接口電路和CAN總線接口電路。
1.4 相關接口電路設計
監測區域中的各個傳感器節點通過CC2510將采集的信息發送給集中器,然后集中器將信息收集,處理后再轉發給計算機或者移動終端,反之,也可以將用戶的命令傳輸給傳感器節點,以實現人機通訊。在這一系列信息傳遞中,需要采用相關通訊協議,設計通訊接口電路,微處理器STR710FR與計算機之間可以通過CAN總線或者RS485總線直接連接到計算機,當距離較遠時可以通過ZigBee實現無線射頻傳輸實現與計算機的通訊,或者通過GPRS實現與移動終端的通訊。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通過監測范圍來界定采用哪種方式進行通訊,結合環境要求,可以設計串口通訊接口、以太網通訊接口和CAN接口,以以太網為例,接口電路如圖4所示,該電路以CIRRUS LOGIC公司的CS8900A為控制芯片,符合IEEE802.3以太網標準,功耗低,性能穩定,使用靈活,能根據需求將物理層接口、工作方式及數據傳輸模式進行動態調整,可以適應不同環境的需求,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2 結語
本設計在傳統的秸稈禁燒監控系統的基礎上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對監測區域更加準確、實時的監測。詳細設計了整個傳感器網絡的組成框架、傳感器節點的組成及硬件部分、集中器電路以及相關接口電路,主要的創新點是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秸稈禁燒監控系統中,可以降低能耗、節約成本、并且使監測數據更加準確、實時。設計中也依然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地方,比如軟件部分的設計;傳感器網絡如何更好地實現全覆蓋、不重疊;以及為了使整個傳感器網絡盡可能有更長的壽命,如何通過相應算法來更好地調配節點的休眠和主動機制的轉換等,因此后期將會從這幾個方面繼續改進完善整個系統。
參考文獻
[1]齊志遠,李志峰.基于ZigBee通信的微電網監控網絡,《計算機工程》,2017,43(4):79-83.
[2]張志偉.基于低空遙感技術的秸稈焚燒監控系統研究,《湖北農業科學》,2016(2):481-485.
[3]蔡騫,陳曙光,等.基于物聯網的秸稈焚燒監測系統,《農業與技術》,2015,35(8):254-256
[4]劉卉,汪懋華.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農田土壤溫濕度監測系統的設計與開發[J].吉林大學學報,2008,38(3):60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