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虹 趙青雯 盛一申
隨著技術的創新, 經濟全球化已成為21 世紀發展的重點, 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與地區積極加強對外聯系, 對外貿易愈發頻繁。2003 年10 月,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創立, 并于2003 年、2006 年、2010 年、2013 年 和2016 年舉行了五屆部長級會議,簽署了相關的經貿合作行動綱領, 以此來促進我國與葡語國家貿易往來,截止2019 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商品總值達1249.82 億美元,同比增長15.18%。 其中,中國自葡語國家進口828.65 億美元, 同比增長21.45%;對葡語國家出口421.11 億美元,同比增長0.63%,具體如表1 所示。同時,天津自貿區的發展戰略以制度創新為主, 其中金融創新是其發展的重要動力, 金融改革成為天津自貿區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天津作為北方第一個正式掛牌的自貿區,擁有國家多項政策支持, 澳門利用其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優勢, 深入以天津自貿區為主的北方地區, 擴大天津地區乃至北方地區的貿易合作范圍, 進一步增強天津自貿區和澳門特區的多重政策疊加效應,以此增加天津、澳門特區、葡語國家的貿易往來。
1.國家“十三五”規劃。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強調要加強內地與澳門各領域合作, 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規劃中指出要支持澳門通過建立“一個中心”和“一個平臺”來擴大我國對外合作范圍, 其中“一個平臺”是指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旨在創造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聯系。
2.“一帶一路”戰略?!耙粠б宦贰?戰略強調要發揮海外僑胞和澳門特區的獨特優勢, 澳門因具有與內地聯系緊密、 擁有大量海外僑胞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等優勢,能夠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貿易往來, 同時澳門可以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深化與內地交流合作, 對提升澳門自身競爭力和保持長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天津與澳門特區、 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聯系, 有助于葡語國家通過澳門平臺深入中國北方, 帶動葡語國家在中國北方的投資項目建設,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范圍輻射到京津冀區域乃至整個北方, 帶動京津冀區域主動融入與葡語國家的經濟合作中。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也要求天津要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 進一步促進天津通過澳門, 建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 以此來擴大天津對外貿易合作范圍。

表1 2015—2019 年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商品總值 單位:萬美元
4.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 2003 年在澳門成立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實現了多方政府和多方企業間的多層次、 多維度經貿合作。其中,第五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以下18 項新舉措(如表2 所示)。

表2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宣布的18 項新舉措(2017—2019 年)
從葡語國家的經貿發展現狀來看, 葡語國家各有各的發展特色, 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互補性,具體發展現狀及貿易合作領域見表3 所示。
天津自貿區發展規劃中指出, 天津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擴大雙邊貿易往來范圍, 可以通過鼓勵服務外包企業 “走出去” 參加國際展會, 吸引外資對天津投資以及增加貿易往來, 尤其是研發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等高附加值項目的開展與合作,同時也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加快天津產業轉型升級。 服務外包等高附加值項目在自貿區的開展是一個新的契機, 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國服務企業的關注,在發展互聯網、 信息技術等方面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從而提高天津整體的金融需求量, 以此推動天津自貿區金融創新的發展。

表3 我國與葡語國家經貿發展現狀及貿易領域
為促進天津自貿區發展, 天津市出臺了各類政策以支持天津的金融創新,即天津自貿區發展的核心要點是通過制度的不斷創新來實現的。 2015 年4 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該方案的制定既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 同時也是推動天津自貿區發展的有效手段;同年12 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指出要促進天津跨境貿易發展, 提高天津金融服務質量, 為跨境貿易企業提供金融服務;2016 年天津市發改委、 天津市金融局聯合印發了 《天津市融資租賃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為天津融資租賃行業注入新鮮活力, 使天津自貿區能夠突破發展瓶頸, 發揮政策和地區優勢開拓市場, 提升天津競爭力;2018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 進一步加快了天津自貿區深化改革的進度, 促進了天津自貿區金融創新的發展;2019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強調了天津自貿區金融創新在制度方面的重要作用;2020 年為以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克服疫情影響,天津市出臺27 項舉措,通過金融創新等機制對中小微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給予資金支持,從減免稅費、增加穩定就業、 強化金融支持等方面減少新冠肺炎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影響, 同時天津海關利用天津區位優勢,創新提出海運出口轉關模式,打通空港—海港聯運通道,為外貿企業進行復工復產提供便利。
天津繼續貫徹落實 “一基地三區”建設,加快推進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 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 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 改革開放先行區的建設, 加快建設具有先進項目研發團隊、 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產業基礎的科技創新中心, 堅持以科技促進天津金融創新發展。例如,天津自貿區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跨境融資, 將跨境貿易所涉及的資金流、 物質流和信息流進行融合, 提高了對外貿易的效率, 此外企業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方便快捷的特點, 在跨境融資商務中獲得更多機會。同時,澳門利用科技創新打造世界級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 又處在澳門回歸20 周年的特殊時期,通過制訂政策綱要、 成立科技委員會、成立科技基金等方式,不斷運用科技推動發展,加快建設智慧城市,以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進行國際貿易和金融創新, 對澳門的科技創新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將市場資金、市場信息融合, 為葡語國家貿易提供了技術支持。
對于協同發展的相關測算研究, 目前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有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 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灰色關聯度模型, 其中復合協調度模型能夠更好的體現子系統間以及子系統各要素協調發展關系, 與本文中所測算的天津金融創新子系統(E1) 和 國 際 貿 易 子 系 統(E2)的協調度更為契合。 因此本文采用復合協調度模型對天津金融創新子系統(E1)和國際貿易子系統(E2)的協調度進行計算。
為綜合研究E1- E2 復合系統協調發展的動態趨勢特征, 本文將天津金融創新—國際貿易復合系統協調度劃分為10 個等級,如表4所示。
本文以天津為研究對象,選取2010—2018 年的相關數據, 構建復合系統協調度測算指標體系, 如表5 所示。 天津市金融創新子系統指標數據來源于 《天津統計年鑒》,葡語系國家國際貿易子系統指標數據來源于 《中國貿易統計年鑒》,指標的計算采用matlab、excel 等計算機軟件。

表4 復合系統協調度等級劃分
首先, 本文運用熵權法計算各要素指標的權重,對2011—2018 年的各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由于同一個指標對子系統有序度貢獻程度不同,所以計算天津各指標的熵值和權重,結果如表6 所示,所選指標的熵值均大于80%,能夠反映大部分初始信息。

表5 復合系統協調度測算指標體系

表6 指標熵值及權重
其次, 運用復合系統協調度模型計算天津金融創新—葡語國家國際貿易復合系統的協調度, 從表7 中可看出, 天津金融創新—葡語系國家國際貿易復合系統協調程度均處于較高水平。 總體看, 天津金融創新—葡語系國家國際貿易復合系統的協調度呈上升的態勢, 天津復合系統協調度在區間[0.6,0.69]、 [0.7,0.79] 和[0.8,0.89] 穩 步 發 展,2018年達到最高。
天津自貿區可以考慮創新進口貿易發展模式, 促進保稅展示交易模式的運用,進一步深化葡語國家在天津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建設, 企業可以通過該交易平臺按照完稅價格進行交易,待銷售完成后,再進入交稅環節,同時運用具有互聯網技術優勢的 “互聯網+易貨貿易”模式,突破傳統貨物交易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貿易全球化。 針對“引進來” 產業分布不均衡現象,政府部門應該將天津的融資租賃、高端設備維修和服務行業的優勢和特點深入地融入天津發展規劃中,同時深入分析葡語國家的產業特色,在提高對外貿易透明度和提高開放度方面進行優化調整, 并在教育、衛生、國際產能合作等行業增加開放措施以及對葡語國家的優惠政策, 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限制。

表7 天津金融創新—葡語國家國際貿易復合系統協調度
統籌利用好中葡合作發展基金、 澳門工商業發展基金,為“引進來”企業提供低利率的貸款和資金。 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用,積極吸收社會資本,擴大融資渠道,通過采取債權、基金等形式為“引進來”企業提供長期外匯資金支持。 同時天津自貿區可以發揮自身的融資租賃優勢,為“引進來”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通過構建 “網絡化”稅收服務機制,實現部門之間的“網絡化”建設,縮短稅務機關與企業間進行互動交流的距離。 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簡化行政審批流程, 激發對外市場活力,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過對受影響企業核準延期申報、進行臨時減免稅等措施,減少突發疫情對貿易企業的影響。 同時,通過澳門文化交流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加強相關葡語國家國際稅收服務人才和國際貿易納稅人的培訓,加強我國與葡語國家稅收信息政策的交流,降低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 積極引入第三方機構,利用第三方機構的專業優勢,為開展國家貿易的相關納稅人提供針對性和專業性的服務,引領建立更加完善的稅收服務體系。 加強與葡語國家的國際稅收合作,完善雙方稅收爭議協調機制,加強與葡語國家的稅收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