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科
(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第二醫院,河北 邯鄲 057151)
急性心絞痛以藥物治療為主,臨床常用藥物主要有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等。其中,氯吡格雷的治療效果逐漸引起臨床關注。為分析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效果,本文選擇心內科收治的100 例急性心絞痛患者,開展分組比較研究[1],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100 例急性心絞痛患者,均在我院心內科進行住院治療。患者均經心電圖等輔助檢查確診,其臨床癥狀明顯。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數量均為50 例。觀察組中,女18 例,男32 例;年齡39-84 歲,平均(61.72±5.19)歲,病程6 個月至13 年,平均(5.25±2.27)年;對照組中,女30 例,男30 例;年齡38-85 歲,平均(62.60±6.21)歲,病程6 個月至12 年,平均(5.01±1.98)年[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進行比較,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口服依那普利進行治療,10 mg/次,1 次/d;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 片/次,1 次/d,連續服藥4 周。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再增加氯吡格雷片進行治療,給藥劑量25 mg/次,3 次/d,連續治療4 周[3-4]。在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對其心絞痛發作情況進行嚴密觀察。
1.3 觀察指標。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時間與發作頻率,測量治療前后膽固醇、舒張壓及收縮壓。治療結束后,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數據皆以例(n)、率(%)進行分析,行檢驗;計量資料以進行表示,行t 檢驗。組間比較結果輸入統計學軟件,如果顯示P<0.05,說明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時間與發作頻率比較。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無論是心絞痛持續時間還是發作頻率,都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差異較大,統計學檢驗滿足條件(P<0.05),見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時間與發作頻率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時間與發作頻率比較
組別 例數 心絞痛持續時間(min) 發作頻率(次/d)對照組 50 5.61±0.5 1.81±0.4觀察組 50 3.57±0.3 0.85±0.2 t - 11.794 11.182 P ? <0.05 <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膽固醇、舒張壓及收縮壓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膽固醇、舒張壓及收縮壓,組間比較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都有一定的改善,但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差異較大,統計學檢驗滿足條件(P<0.05),見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膽固醇、舒張壓及收縮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膽固醇、舒張壓及收縮壓比較
組別 例數 膽固醇(mmol/L)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4.69±0.32 3.99±0.42 151.54±4.58 142.57±5.91 103.23±5.88 85.48±4.59觀察組 50 4.71±0.29 3.50±0.11 151.89±4.43 131.47±3.87 102.96±5.72 76.44±4.37 t - 0.2457 5.2621 0.7736 8.2570 1.3338 8.3771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急性心絞痛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一種,極易誘發冠心病,好發于中老年群體。病情發作時,患者會因心肌急劇缺血、缺氧而導致胸部不適、胸痛,還會出現瀕死感,這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誘發心絞痛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與機體過勞、吸煙、寒冷、貧血、情緒等有關。及時采取有效的藥物治療,可以較好地緩解患者的病情[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無論是心絞痛持續時間還是發作頻率,都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差異較大,統計學檢驗滿足條件(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膽固醇、舒張壓及收縮壓,組間比較差異較小(P>0.05),治療后,都有一定的改善,但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結果差異較大,統計學檢驗滿足條件(P<0.05)。這說明,在常規用藥依那普利與阿司匹林基礎上,再加用氯吡格雷,臨床治療效果要顯著優于常規治療。不少研究對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絞痛的效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均認為在常規心絞痛藥物治療基礎上,加上氯吡格雷藥物,可以有效控制心絞痛癥狀,明顯提高急性心絞痛的治療效果。如孫俠選擇急性心絞痛患者126 例進行分組比較研究,對照組采用常規心絞痛治療方法,研究組再結合以氯吡格雷進行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心絞痛持續時間、發作頻率,都明顯優于對照組。李明選擇68例急性心絞痛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藥物治療,實驗組患者應用常規藥物聯合氯吡格雷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心絞痛頻率與持續時間都優于對照組[6]。這與本文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對急性心絞痛患者聯合應用常規藥物與氯吡格雷,開展協同治療,可以現狀改善患者的心絞痛癥狀,縮短心絞痛持續時間與發作頻率,對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積極的裨益。在臨床治療時間中,醫師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和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