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文
(武警四川總隊醫院,四川 樂山 614000)
急腹癥作為婦科常見病,多表現為偶然性腹部劇痛,但在劇痛前,少部分患者伴有輕微疼痛或無痛感,絕大多數患者則存在盆腔包塊、惡心嘔吐等癥,呈現起病迅速、進展快、危險性高的特點,若未及時救治則必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而超聲檢查則為現代常見疾病診斷方式,是以現代超聲技術為前提,呈現高精準性、操作簡便、反復檢查等優勢,是現代醫療機構首選診斷手段。對此,取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9 年3月時間段內診治的50 例婦科急腹癥患者,探討婦科急腹癥的超聲診斷價值,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取我院2017 年4 月至2019 年3 月時間段內診治的50 例婦科急腹癥患者,年齡為23-41 歲,平均(24.8±2.8)歲;體重為53.6-91.6kg,平均(71.3±5.5)kg;腹痛時間為12-53 min,平均(25.6±5.5)min;出血量為200-300 mL,平均250 mL。同時,患者均存在劇烈腹痛現象,個別患者還伴有陰道出血、發熱和白帶異常。
1.2 方法。借助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日立HIVISION Avius)的使用,對患者予以有效的超聲診斷。于檢查前,要求患者多飲水,保持膀胱充盈狀態,再向膀胱內注射定量無菌生理鹽水;調整探頭頻率,對下腹部、恥骨等部位予以全面檢查,即由恥骨直至臍下處予以橫向診斷,且執行橫切、縱切和多切面掃描,以強化子宮和附件觀察度的同時,鑒別其盆腔病變狀況,例如盆腔炎癥和盆腔積液、器官病變等,再和手術病理學結果相比較[3-4]。
1.3 統計學處理。取統計軟件SPSS 20.0,對本文研究數據加以匯總處理。即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數據用t 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數據用χ2檢驗。P<0.05 時,各數據間比較有意義。
2.1 符合率。于超聲診斷中,50 例患者均被診斷為婦科急腹癥,18 例為異位妊娠、15 例為黃體囊腫破裂、10 例為急性盆腔炎、5 例為卵巢囊腫蒂扭轉、2 例為子宮內膜異位癥。而在病理學結果診斷中,可知異位妊娠符合率為100.00%、黃體囊腫破裂符合率為93.33%、急性盆腔炎符合率為100.00%、卵巢囊腫蒂扭轉符合率為80.00%、子宮內膜異位癥符合率為100.00%。
2.2 超聲圖像
(1)異位妊娠。多見子宮正常或微大,向健側移位,子宮內膜回聲增粗或增強,偶見蛻膜反應,依據其妊娠部位和病程的差別,劃分為以下幾類:①孕囊型。子宮旁、子宮底存在囊樣但未見回聲,超聲檢查可見胚芽、胎心搏動等現象;②流產型。子宮及其底部可見混合性回聲,但多為液性暗區;③破裂型。盆腔出可見混合光團,且存在盆腔積液現象;④陳舊型。盆腔結構形態不均勻、不規則,未見包膜,且邊緣模糊,存在少量暗區。
(2)黃體囊腫破裂。可見子宮正常,但內膜處表現為增生性生理病變,且還存在盆腔積液現象,積液多見不均質;卵巢處存在囊性回聲,邊界相對模糊或呈現蜂窩狀、網格樣改變,和盆腔積液銜接,無血流信號,但個別情況下可見黃體血流信號。
(3)急性盆腔炎。可見附件區呈球狀和防椎狀,且表現為囊性、混合性和實質性腫塊,腫塊處存在回聲和液性暗區,邊界模糊;癥狀表現為發熱、下腹部疼痛、白帶膿性物、卵巢及附件變厚、壓痛感。
(4)卵巢囊腫蒂扭轉。可見子宮和內膜正常,患側卵巢無聲像,下腹部和附件區可見囊性、囊實性腫塊,邊界模糊;內部透聲相對較差,回聲處可見光點和光團;患側處經觸痛試驗,可表現為陽性。
(5)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見子宮正常,異位囊腫表現為圓形、不規則形和橢圓形,單側和雙側均可發病;囊壁呈現增粗、增厚現象,內壁相對毛糙;囊腫大小及回聲和月經期相關,但位置不變;癥狀表現為經期下腹墜痛、不孕和腰骶部酸痛。
婦科急腹癥(Acute Abdomen)是指以腹部疼痛為核心表現的婦科急癥,呈現起病急、進展快和病情危重的特點,危及生命安全。超聲檢查技術則是以精準評做好臨床診斷為前提,再依據患者癥狀表現,而采取的現代疾病診療方式,具有創傷小、操作方便和反復檢測等優勢。隨著超聲檢查技術的持續性健全和完善,雖可不斷增強其價值,但也存在相應的局限性。以婦科急腹癥為例,因其診斷結果和其他冰箱相似,往往需要綜合診斷,否則會延誤最佳救治時機,而這也會增加檢查工作的難度。超聲檢查則是借助精準化癥狀表現診斷的方式,對急性盆腔炎、黃體破裂及膀胱結石等癥予以有效鑒別,輔之腫瘤、血管性疾病和出血狀況的測定,提高超聲檢查符合率[5]。
本文可知,于超聲診斷中,50 例患者均被診斷為婦科急腹癥,18 例為異位妊娠、15 例為黃體囊腫破裂、10 例為急性盆腔炎、5 例為卵巢囊腫蒂扭轉、2 例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和病理學結果比較,可知超聲診斷異位妊娠符合率為100.00%、黃體囊腫破裂符合率為93.33%、急性盆腔炎符合率為100.00%、卵巢囊腫蒂扭轉符合率為80.00%、子宮內膜異位癥符合率為100.00%。
同時,針對婦科急腹癥患者而言,除常規對癥治療和手術治療外,還應執行針對性護理干預,強化患者術后恢復。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①術前護理。由于患者多表現為恐懼和焦慮等情緒,應在有效評估患者情緒狀態的同時,多和患者間交流,明確疾病基礎知識,消除負面情緒;做好腸道準備,禁止口服瀉藥和灌腸,以免在增加腸蠕動的同時引起腹壓增高;構建靜脈通道,快速完成備皮和置導尿管等操作。②術后護理。時刻評估患者神志變化、體征變化,特別針對血壓及脈搏等指標的把控;觀察引流管、引流液情況,鑒別引流管是否固定、是否通暢,明確尿液顏色、量和性質等,若存在堵塞現象則應立即處理,術后24 h 可拔出尿管;術后陰道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若流量過多時應檢查患者體征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告知醫師;術后指導患者做好床上和床下活動,排空腹部氣體,促進腸蠕動,評估患者腹脹程度,若術后3 h 未排氣且表現為重度腹脹,應協助患者按時翻身,飲蘿卜湯,促進排氣。③基礎護理。麻醉未清醒時,取平臥位,若患者表現為惡心和嘔吐等狀況,應將頭偏至一側,待麻醉失效時可協助其翻身,時刻保證床單干燥和清潔,及時沖洗患者會陰部。④飲食護理。術后6 h 若患者未表現為惡心嘔吐等事件,可飲用少量溫開水,加快腸蠕動;術后1 d 可食用流食,待正常排氣后可改為半流食,拆線后改為普食,但應少食多餐,補充維生素和營養,但應禁食牛奶、含糖類食物,預防脹氣。
總而言之,于婦科急腹癥診斷期間,超聲診斷能夠精準評估子宮、盆腔及附件等病變狀況,再依據自身無創性、動態性和實時性的優勢,可為后續治療提供參照數據,應引起醫療機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