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鴿
(吉林市中心醫院 神經內科,吉林 吉林 132000)
急性腦梗死是因為腦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導致該血管區域的腦細胞缺血造成的。對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如果能夠在發病后3-4.5 小時之內及時溶栓,能夠有效減少腦細胞的死亡,對預后效果有很大的幫助[1-2]。筆者研究了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效果,并將報告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樣本選取時間:2017 年1 月至2017 年12 月;研究對象:6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2 組,分別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實驗組30 例,男14 例,女16 例,年齡48-69 歲,平均(58.5±2.7)歲,病程0.3-4.8 小時,平均(2.55±0.05)小時;參照組30 例,男19 例,女11 例,年齡49-74 歲,平均(56.5±1.9)歲,病程0.5-4.2 小時,平均(2.35±0.28)小時。從性別、年齡及病程等基本信息上比較,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先給予抗感染、調節血壓、降低顱內壓等急救治療。實驗組給予阿替普酶(生產廠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大藥廠;批準文號:S20110052;藥品規格:50 mg/瓶)和依達拉奉(生產廠家:南京先聲東元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31342;藥品規格:10 mg×6 支)聯合治療。本實驗中的研究對象發病時間均在6 小時以內,將100 mL 阿普替酶在90 分鐘內分3 次給藥,先靜注15 mg,其后30 分鐘靜滴50 mg,剩余35 mg 在60 分鐘內滴完,最大劑量不超過100 mg;依達拉奉以靜脈輸注的方式在30 分鐘內滴完。每次劑量為30 mg,每日2 次[3-4]。參照組給予單一的阿替普酶治療,方法同實驗組。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4 天。
1.3 療效評價標準。采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判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眩暈、頭痛發生,NIHSS 評分降低大于90%;有效:患者的癥狀有所緩解,NIHSS 評分降低大于49%(小于90%);無效:患者的癥狀沒有改變甚至加重,NIHSS 評分降低小于15%。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 統計實驗數據,以(n/%)的形式表達計數數據,用χ2檢驗。以P<0.05 作為統計值差異標準。
從表1 可知,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急性腦梗死,俗稱中風,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該疾病是由于大腦動脈因血管、血液或血液動力學的異常出現狹窄或堵塞造成的,具有復雜的發病機制。患者可表現為偏癱、講話含糊不清或不能說話、手腳麻木、頭疼、眼球活動受限、視物不清、眩暈、不自主運動、意識障礙等癥狀。處于急性發作期的患者,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病情會在較短時間內發展迅速,導致預后不良,帶來不同程度的殘疾甚至是死亡[5-6]。目前醫學上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溶栓治療、調整血壓、降低顱內壓以及后期康復訓練使患者得到較好的預后[7-8]。
在本研究中,針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取了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和依達拉奉聯合治療的方案。阿替普酶是一種纖維蛋白溶酶激活劑,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是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卒中的常規用藥,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它對纖維蛋白具有高特異性,可以與血栓中的纖維蛋白結合,將血液中的纖維蛋白酶激活,使纖維蛋白降解,從而抑制血小板的活性,減少血小板的凝聚,使腦部血液循環的阻力降低,達到加速血栓溶解的效果[9-10]。阿替普酶的半衰期短,約4-5分鐘,可以迅速發揮藥效。但是,單獨使用阿替普酶,對血管擴張的作用有限,所以一般采取聯合用藥的方式,增強血管擴張,使血塊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溶解。依達拉奉是一種自由基清除劑,對大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和其他的自由基相比,它的分子量較小,可以很輕松的通過血腦屏障,將大腦內的羥自由基清除,降低高度毒性細胞對腦組織的損傷。患者在發生急性腦梗死時,腦梗損傷部位會出現大量羥自由基,它可以導致神經元細胞大量死亡。依達拉奉可以大量清除掉這些自由基,保護神經元細胞,使腦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害程度降到最低,對腦組織損傷部位起到保護作用,阻止腦梗死和腦水腫的進展,抑制遲發性神經元死亡,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11-12]。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生活質量水平優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可見將兩藥聯合使用,減輕了腦梗死對腦組織的損傷,促進了腦部血液循環,改善了神經功能,使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和依達拉奉聯合用于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促進了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有效緩解了臨床癥狀,降低了并發癥的幾率,使患者獲得較好預后,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