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菲,馮帥,李如良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 康復醫學與理療科,廣東 廣州 510000)
慢性胃炎在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病,病程長,遷延反復,屬于消化系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發病率約占所有胃鏡檢查的80%。本病是由胃黏膜的慢性炎癥引起,臨床認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精神因素、飲食及藥物因素、胃食管反流等與本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但不能完全解釋本病的發病機制,故臨床無特效藥物治療[1]。西醫多采用抑酸、保護胃黏膜、抗Hp 等方法,雖有一定療效,但容易復發,根治效果較差。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之本為脾胃運化、升降功能失司,與寒凝、氣滯、血瘀等有關,臨床以脾胃虛寒證最為常見,治療當以健脾益氣、溫中補虛、緩急止痛為主[2]。本次研究,就我院消化內科治療的112 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慢性胃炎中醫分型屬于脾胃虛寒型使用黃芪建中湯合理中湯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共112 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6 例,男26 例,女30 例;年齡23-76歲,平均(43.9±11.2)歲,病程1-18 年,平均(9.2±4.5)年;對照組56 例,男26 例,女30 例;年齡25-78 歲,平均(44.2±11.5)歲,病程1-20 年,平均(9.6±4.8)年;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確診為慢性胃炎,胃鏡下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黏膜皺襞變淺,黏液增多;中醫辨證符合脾胃虛寒證,癥見胃脘脹滿、隱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嘔惡清水、饑不欲食、神疲乏力、大便稀溏等;排除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道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藥物過敏等;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對照組使用常規西醫治療,服用枸櫞酸鉍鉀膠囊0.3 g/次,4 次/d,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 mg/次,2 次/d,若Hp 檢查為陽性,則增加阿莫西林膠囊和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膠囊1 g/次,2 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25 mg/次,2 次/d,連續治療4 周。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服用黃芪建中湯合理中湯,藥用黃芪20 g、黨參10 g、桂枝10 g、白芍10 g、白術10 g、茯苓10 g、半夏10 g、干姜10 g、延胡索10 g、甘草6 g;隨證加減:反酸者加吳茱萸10 g、煅瓦楞10 g、烏賊骨10 g;內寒偏盛者加附子3 g、肉桂10 g,去桂枝[3];每日1 劑,水煎2 次,150 mL/次,早晚飯后30 min 服用,連續治療4 周。
1.3 療效判斷標準。顯效:胃脘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復查胃鏡胃黏膜充血水腫、出血、糜爛等均消失,無活動性炎癥;有效:胃脘痛等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復查胃鏡部分胃黏膜存在紅腫,無糜爛,活動性炎癥明顯減輕;無效:胃脘痛等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復查胃鏡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無改善或加重,活動性炎癥明顯[4]。
1.4 觀察指標。采用中醫證候積分評估治療前后癥狀變化,包括胃脘疼痛、四肢不溫、嘔惡清水、饑不欲食、神疲乏力等,每項3 分,癥狀與得分呈正比;統計治療期間有無不良反應,如頭痛、頭暈、腹瀉、便秘等。
1.5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根據資料類型行χ 2 檢驗或t 檢驗,對療效、中醫證候積分、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統計學檢驗,用P<0.05 表示組間統計學檢驗有巨大差異。
2.1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中醫認為,本病屬“胃脘痛”、“嘈雜”、“痞滿”等范疇,素體陽虛、脾胃虛弱為發病之本,復感寒邪為發病之標,導致脾胃運化及升降失司,引發胃脘疼痛、反酸、納差、畏寒等癥狀,因此,臨床辨證多屬脾胃虛寒證,治療當以溫中散寒、健脾助運等為主[5]。黃芪建中湯和理中湯均源自《金匱要略》,是治療脾胃虛寒證的名方,本研究將兩方配伍加減,意在增強溫中散寒、健脾和胃之力。方中黃芪、黨參健脾益氣升陽;白術、茯苓健脾利濕,增強健脾助運之力;桂枝、干姜溫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嘔;白芍、延胡索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甘草調和藥性。全方共奏健脾溫陽,溫中和胃之效,助脾陽升、胃健運、寒邪除,使得諸證消除?,F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可抗炎、調節免疫、調整胃腸激素分泌,提升胃黏膜的抗病和修復能力,加快胃黏膜炎癥的消退[6]。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胃脘疼痛 四肢不溫 嘔惡清水 饑不欲食 神疲乏力觀察組(n=56) 治療前 2.35±0.42 2.32±0.36 2.37±0.34 2.41±0.33 2.45±0.30治療后 0.24±0.11 0.29±0.14 0.23±0.10 0.34±0.15 0.36±0.14?對照組(n=56) 治療前 2.38±0.40 2.35±0.37 2.35±0.36 2.42±0.36 2.42±0.28治療后 1.03±0.25 1.08±0.23 1.12±0.28 1.16±0.21 1.12±0.27#
綜上所述,慢性胃炎中醫分型屬于脾胃虛寒型使用黃芪建中湯合理中湯可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能有效改善癥狀,且服用后患者的耐受性好,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明顯降低,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