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運,程新梅,覃敏莉,陳柳西,文玉萍
(廣西科技大學 醫學部,廣西 柳州 545005)
根據柳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18 年4 月,柳州市總人口386 萬人,其中,60 歲以上的老年人有71.9 萬人,占總人口的18.36%。數據表明柳州市人口結構已進入了老齡化。近年來,柳州市對養老問題十分重視,已逐步構建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隨著居家養老照護模式功能的弱化,老人對社區、機構養老的長期照護的需求不斷增長。長期照護的模式一般分為三種,以家庭為平臺的居家照護服務;以社區為平臺的社區照護服務和以專門機構為平臺的機構照護服務[1]。
1.1 研究對象。以廣西柳州市柳鋼仙源頤養中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榮譽軍人康復醫院兩家養老機構的76 位入住老人為研究對象,其中女42 例,男34 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0 歲;②能正常溝通,獨立完成本調查者,或可在家屬和護理人員幫助下完成本調查;③在養老機構入住3 個月及以上者;④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調查者。排除標準:①不愿意接受本調查者;②有精神損害疾病、明顯記憶與智能損害、明顯聽力和語言表達障礙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工具:根據文獻資料和研究內容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由老人的一般資料、養老現狀與需求的相關問題組成。其中關于養老現狀與需求內容包括:入住原因、對養老機構環境、娛樂設施、飲食等的需求、對養老院總體滿意度、生活質量滿意度等共11 項內容。
1.2.2 調查方法: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逐個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
1.3 資料整理。將所得數據和資料進行分類整理,采用SPSS 20 對老人的一般資料、養老現狀與需求的相關問題的具體選擇百分率進行描述,對訪談記錄資料進行整理。
2.1 柳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養老現狀(見表1)。
2.2 柳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的需求(見表2)。
3.1 正視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推進養老機構體制改革。世界發達國家人口老齡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而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之快,在上個世紀末的人口普查就已突顯[2]。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養老成為了當今的熱點問題。老人對養老院的總體情況不了解以及了解途徑單一,可能導致老年人不了解機構養老。因此必須重視建設和完善養老機構,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擴大養老服務網絡覆蓋面,推進供養型、養護型、醫護型養老機構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老年照料服務[3]。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消除傳統觀念,可在社區發放宣傳單或創建信息服務網站,使人民能通過多種途徑了解機構養老,讓更多人接受并選擇機構養老。

表1 柳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養老現狀

表2 柳州市養老機構老年人的需求
3.2 健全醫養結合的健康評估體系,提高醫療衛生條件。大部分柳州市養老機構的老人身體狀況較差,老人生活無法自理,存在一定的危險因素。安全需求是老人重要的需求之一,而養老機構的醫療衛生條件是評定其市場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參考國外養老機構,由于國外醫療制度本身的設計,養老機構可以從國家財政方面獲得老人的醫療補助,因此可聘請大量的專業人員。由于我國醫療制度的不完善,養老機構無法大量聘請專業人員[4]。因此可借鑒國內一線城市養老機構的發展經驗,可在柳州市范圍內推行開展統一的培訓,培養專業的老年醫療護理團隊,以高質量的護理水平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的長期照護。另外,各養老機構間應建立健康評估體系,及時更新每一位老人在各個養老機構的療養記錄,以便在老人轉院時能及時了解每一位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既往病史,并進行針對性信息化的全面評估;鼓勵養老機構健全醫養結合模式。
3.3 重視老年人的心理護理,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從實地訪談得知部分老人并非自愿而是由于各種原因無奈才選擇到養老院養老。其中由于養老院規范和為了減輕子女負擔而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占比較多。老人的入住質量也與之有關,可見老人精神心理和渴望溝通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對此問題,首先要幫助老人正確認識養老問題,循序漸進讓老人正視機構養老;護理人員平時應多關心老人,與老人談心,建立護理人員與老人間的和諧信任關系,以便了解老人心理狀況,進而幫助老人建立養老院內的人際社交關系,不同性格、不同身體狀況的老人要進行個性化護理;入住老人有嚴重的心理不適者,應提供及時的心理疏導和規范的心理治療;養老機構要與老人子女保持定時的聯系,讓子女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幫助老人建立家庭支持系統;養老機構還可與高校合作,讓高校志愿者來到養老機構,給老人帶來關懷與慰藉。
3.4 豐富多元化的照護服務內容,提高專業化的照護服務質量。柳州市養老機構在為豐富老人個人精神生活和娛樂服務生活有多樣化的活動,能基本滿足老人的自我實現需要,大部分老人對養老院所舉行的文娛活動基本滿意。對于所需增設的娛樂設施,大部分老人覺得自身身體狀況以及性格的原因不喜參加娛樂活動。對此,養老機構應充分考慮入住老人身體狀況及性格不同的情況,增設不同類型的娛樂活動,為喜安靜的老人提供更多適合的休閑娛樂項目,鼓勵老人合理運動,充實自己。養老院除了給可以自理的老人提供娛樂活動外,還可以給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針對性的必要的康復訓練活動,制定康復運動的計劃。
3.5 重視特殊飲食護理工作,為老人提供符合消化功能情況的飲食。本次調查的兩所養老機構是醫養結合養老院,并沒有單獨供給老人飯菜的食堂。在飲食方面大部分的老人反映院內提供的飲食種類過于單一,不符口味或飯菜質量太低。飲食和營養是維持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要,養老機構須注重滿足老人的飲食需求。大部分老人比較喜歡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且營養均衡,符合個人身體情況的飲食。因此,可根據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情況,提供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飲食,同時要保證足夠的優質蛋白攝入。有研究提出:在食物的選擇、衛生、口味和食量上滿足不同老人的用餐需求。同時也要平衡膳食,營養搭配,尤其是對患高血壓、糖尿病等老人應按照醫生提出的飲食要求科學配置[5]。同時,護理人員應做好老年人飲食護理工作,督促老人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本文通過對柳州市養老機構長期照護現狀的調查和分析,發現當前柳州市養老機構存在的一些問題,且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柳州市養老機構的良性發展提供參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