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香
(青海省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 檢驗科,青海 西寧 810000)
肝硬化為臨床消化科常見慢性進行性疾病之一[1],主要發病人群為中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2]。臨床資料顯示,引起肝硬化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慢性肝損害[3]。其早期一般無明顯癥狀,晚期可逐漸表現為肝功能損害、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脾功能亢進等癥狀,使患者生命安全以及自身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因此,該病現已引起臨床高度重視。臨床相關資料顯示,多數肝硬化患者病史較長,且隨著患者病情的發展,極易引發并發癥的發生,如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很有可能引發癌變,導致生命終結[4],因此,應對肝硬化患者盡早進行診斷、治療,保障患者生命安全[5]。為進一步探討生化檢驗在肝硬化疾病中的診斷效果,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48 例肝硬化患者及48例行健康體檢人員,均實施生化檢驗,皆在探討生化檢驗在肝硬化患者中的診斷情況,現做如下闡述。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樣本開始時間為2016 年7 月,研究樣本結束時間為2017 年7 月,研究對象為我院接受治療的48 例肝硬化患者(實驗組)及48 例行健康體檢人員(對照組)。對照組48 例患者中男25 例,女23 例;年齡為23-58 歲,平均(40.5±1.6)歲;實驗組48 例患者中男26 例,女22 例;年齡為24-59 歲,平均(41.5±1.6)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開展臨床研究。
1.2 方法。對對照組與實驗組人員行空腹靜脈采血,共計5 mL。將抽取的靜脈血進行無菌保存,以保證采取的靜脈血標本無質量問題。采取由西門子公司生產的ADVIA24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驗,將儀器轉速設置為3000 r/min,將血液標本置入儀器內實施離心約3 分鐘左右,使采取的靜脈血液標本中的血清完全分離開來。對所有生化檢驗項目均實施檢測,包括總蛋白、丙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谷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Y-谷氨酰轉肽酶和白蛋白、谷丙轉氨酶,共九項指標。
1.3 觀察指標。觀察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總蛋白、丙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谷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Y-谷氨酰轉肽酶和白蛋白、谷丙轉氨酶等指標。
1.4 統計學處理。將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核實無誤后將其輸入SPSS 14.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應用n(%)描述,組間經檢驗,計量資料(年齡、生化指標)應用描述,組間經t 檢驗,差異P<0.05 時,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總蛋白、丙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谷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Y-谷氨酰轉肽酶和白蛋白、谷丙轉氨酶指標對比。經對比,實驗組患者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谷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Y-谷氨酰轉肽酶及谷丙轉氨酶指標,均顯著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患者總蛋白、丙氨酸轉氨酶及白蛋白指標則明顯高于實驗組,兩組間差異明顯,存有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谷丙轉氨酶指標對比表1 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總蛋白、丙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谷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Y-谷氨酰轉肽酶和白蛋白、

谷丙轉氨酶指標對比表1 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總蛋白、丙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谷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Y-谷氨酰轉肽酶和白蛋白、
組別 (總um蛋ol白/L)丙酶氨(酸g轉/L)氨(總u膽m o紅l/L素)堿(性U磷/L酸)酶谷(草U轉/L氨)酶直(接u m膽ol紅/L)素Y肽-酶谷(氨U酰/L轉) 白蛋白(g/L) 谷(丙U轉/L氨)酶(對n照=4組8)77.54±8.34 1.63±0.79 14.15±4.01 77.43±11.56 16.72±3.21 3.14±0.49 19.12±6.14 51.57±6.46 18.42±2.25(實n驗=4組8)43.87±8.46 0.69±0.41 85.56±9.34 189.73±20.33 95.82±14.66 37.41±8.79 173.83±21.47 27.59±4.61 56.87±10.41 T 19.6362 7.3170 48.6739 33.2682 36.5169 26.9695 47.9995 20.9342 25.0122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臨床上,肝硬化疾病為消化科常見病,且為慢性進行性肝病。肝硬化是由多種或一種病因反復作用或長期作用而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引起該病的發生原因主要為營養阻礙、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工業毒物、循環障礙、藥物以及代謝障礙和血吸蟲病、膽汁淤積等因素[6],臨床常見癥狀表現為黃疸、腹脹、乏力、肝脾大以及肝掌和腹水、蜘蛛痣等癥狀,其中,多數患者發生肝硬化的原因為肝炎后肝硬化,而少部分患者發生肝硬化的原因為血吸蟲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由于肝硬化早期肝臟代償功能無明顯損害,繼續表現為較強功能,因此,肝硬化早期多無明顯癥狀,隨著該病的持續性發展,病情逐漸加重,則表現出門脈高壓和肝功能損害,同時,
對患者多系統造成損傷,甚至發生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繼發感染、腹水和脾功能亢進、癌變等疾病,對患者生命造成損害,甚至使生命終結。因此,建議行定期檢查,且對于疑似肝硬化或伴有肝硬化癥狀患者應及時到院就診,且給予生化檢驗,使該疾病得到確診[7-8]。本次研究,通過對肝硬化患者以及健康體檢人員進行生化檢驗,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谷草轉氨酶、直接膽紅素、Y-谷氨酰轉肽酶及谷丙轉氨酶指標,均顯著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總蛋白、丙氨酸轉氨酶及白蛋白指標則明顯高于實驗組(P <0.05),因此,對肝硬化患者實施生化檢驗項目,能有效診斷出患者肝硬化發生情況,從而采取針對性治療,使患者早日康復,具有參考價值。綜合以上分析,生化檢驗項目能有效判斷肝硬化患者情況,使患者疾病得到進一步確診,早日實施針對性治療,促進患者康復[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