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倞如
(西安630 醫院,陜西 西安 710000)
臨床生化標本檢驗是醫療服務中的支點,可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的實驗診斷依據。其檢驗質量將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具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醫院的臨床生化標本檢驗在先進的檢驗設備的助推下檢驗精度和準確性日益提高,能夠較好地滿足診斷服務要求。而不可忽視的是,臨床生化標本檢驗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方面的質量影響因素,其檢驗前、檢驗中及檢驗后存在著多種異常原因會導致檢驗偏差的出現,在這一過程中,檢驗人員在檢驗過程中環節控制的失當將導致檢驗結果的失誤。本文將以臨床生化檢驗為例,試探生化標本臨床檢驗異常的原因及檢驗前質量控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到我院檢驗科進行生化檢驗的患者521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2例,女239 例;患者年齡12-79 歲,平均(40.2±10.19)歲。本次所選則的521 例患者均知曉此次研究的內容,并自愿簽訂了研究同意書。521 例患者共進行了1424 次的臨床生化標本檢驗。其中,患者的谷草轉氨酶(AST)檢驗次數為480例;谷丙轉氨酶(ALT)等肝功能檢驗為212 次;腎功能檢驗次數為380 次;血脂次數為151 次,血糖檢驗次數為201次。對研究對象的標本進行臨床生化檢驗,其中檢驗方式,檢驗人員、檢驗設備、檢驗時間等均形同,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生化樣本進行采集和檢驗。檢驗內容包括: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等肝功、腎功能、血脂、血糖檢驗等。在這一過程中,采用自動化的生化檢驗分析儀及配套試劑來完成,在對標本的采集、處理及檢驗儀器的使用嚴格遵循生化標本檢驗的質量控制體系的要求。在生化標本檢驗前,就檢驗前的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了告知,同時,在采樣前由檢驗科醫護人員進行禁忌藥物、不適癥狀等方面的問詢和篩查。符合檢驗要求后,對患者進行標本采集、檢測,并出具生化標本檢驗報告。最后,對其中臨床生化標本檢驗中出現異常的標本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基于這些原因提出相應的改善策略。
1.3 統計學分析。統計資料以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原始記錄為準,對結果異常的例數和結果異常內容的評價以百分數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生化標本臨床檢測異常分析。在本次生化標本檢驗質量管理研究中所選取的480 例患者,共進行了1424 次的臨床生化標本檢驗,共出現生化標本檢驗異常26 例(1.82%),就檢驗前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高到低依次為標本量少(26.92%)、標本溶血(23.07%)、餐后抽血(19.2%)和運動后抽血(15.38%),見表1。

表1 生化標本臨床檢測異常分析統計
3.1 加大職業道德培訓力度。臨床生化檢驗的質量控制是一個相對完成的體系,醫院需通過對生化檢驗的檢驗前、檢驗中及檢驗后的綜合控制,最終確保檢驗質量,從而為患者后期的治療提供可參考的診斷依據。而對于這三個環節的建設而言,檢驗前控制作為臨床生化檢驗治療控制的起點和基礎,對后續兩個環節的開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做檢驗前控制失當,將直接影響到下階段檢驗工作的規范化開展。在此次研究的總結中,發現造成檢驗異常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標本量少、標本溶血等層面,且這兩個環節的異常率較高,與檢驗人員的處置不當有著直接的管理,這就要求生化檢驗的管理部門能夠在強化技能培訓的同時,加大對醫療檢驗人員崗位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以服務態度的轉變推進服務技能的提升,從而有效減滅這些異常因素的發生。
3.2 規范檢驗標本采集環節。嫻熟的檢驗技術、規范的采集操作、崇高的職業道德、安全的采集環境將成為確保采集前治療控制的重要保證。檢驗科應對患者是否空腹、是否服用禁忌藥品等進行問詢,若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地終止標本的采集操作。在檢驗過程中,臨床生化標本的檢驗人員需具有嫻熟、過硬的采集技術,能過在確保標本質量的前提下,準確、迅速地采集,盡量縮短患者在標本采樣中操作時間,以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心理波動而影響到采集的效果。如在血糖檢驗標本的采集過程中,標本的采集人員需能夠一針見血,并是血液順著管壁緩慢注入到試管內且避免有氣泡進入管中而發生溶血現象。同時,應注意對標本采集量和標本放置時長這兩個質量管理高危因素的處理,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
3.3 做好患者生化檢驗教育。標本來源于患者,因此,患者自身的因素對標本的影響也十分重大。在此次研究過程中發現,餐后抽血在檢驗異常中的占比相對較高。這與被檢驗人員的認知態度和其自身對檢驗基本知識的掌握不足有著直接的關聯。因此,檢驗科的工作人員應將對患者標本采集知識的科普,納入到科室工作的范疇之內,通過圖版、宣傳冊、LED 屏等媒介,不斷強化患者自身的檢驗質量意識,從而使患者能夠依據自身所要開展的檢測項目,作為早安排、早預防,從而在源頭上減免此類檢測失誤發生的例數,檢驗前控制的核心環節。
3.4 創新生化檢驗考核辦法。在質量控制的理念下,應不斷強化生化檢驗績效管理的效能。以完善的考核體系為基礎,不斷地促進生化檢驗服務質量的提升。同時,在這一理念下,在對檢驗人員的工作態度、業務能力、職業素養等傳統考察模塊下,應加大對檢驗質量的有效傾斜。如在日常管理中,可將檢驗的失誤率、檢驗的滿意度作為績效考核的著力點,促使檢驗人員更好地基于實際情況予以精準、高效地服務,從而實現檢驗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雙提升。
實踐證明,生化標本檢驗的檢驗前質量管理是提高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先決條件。就一定角度而言,只有生化檢驗的異常情況降低了臨床生化標本檢驗的最大價值才能發揮出來。而從臨床檢驗的質量管理反饋而言,在檢驗前、檢驗中及檢驗后的環節分析中,存在著較為多樣的影響因素,其中,檢驗前的質量控制極為關鍵。資料統計,檢驗前質量管理的問題占到整個生化檢驗質量的占比高達五成以上,而針對這些異常因素的對應控制及控制措施實施后的措施改進,將成為臨床生化標本檢驗質量提高的重要支點。臨床生化標本檢驗中,需加大職業道德培訓力度、規范檢驗標本采集環節、做好患者生化檢驗教育、創新生化檢驗考核辦法,策略的設施,從而使臨床生化標本檢驗更好地服務于患者的診療,提升醫療機構的整體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