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燕
(山西省臨汾市榮軍康復醫院,山西 臨汾 041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類疾病,一般來講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存在意識層面的障礙,智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這一類疾病治療后仍然有較高的復發率,因此病程由此遷延。在患者發病初期,呈現出來的狀態是敏感多疑,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在病情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患者會出現更糟糕的表現,逐漸出現妄想癥狀,病情得不到控制的情況下不斷發展,病情趨于嚴重,甚至有明顯的感知障礙的出現。這樣一來患者的生活帶來相當嚴重的影響。該篇文章就人文關懷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下面將具體的情況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2016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來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研究患者在恢復期的護理情況。結合研究需要選擇研究對象的例數為200 例。將200 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均有100 例患者。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其中實驗組患者男48 例,女52 例;年齡24-59 歲,平均(34.4±4.3)歲,病程從1-5 年,而分析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男51 例,女49 例;年齡25-57 歲,平均(35.2±3.9)歲,患者的病程從1-6 年。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論是性別對比,年齡區間還是病程長短都不具備統計學意義,通過P 值的大小判斷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當P>0.05 的時候,表示差異不具備統計學差異。
1.2 研究方法
1.2.1 明確納入的具體標準,明確排除標準:明確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將排除標準一并明確。納入的標準,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診斷情況分析,病情的診斷結果應該與中國精神障礙分類以及診斷標準中的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相符合,同時所有的患者必須可以進行正常的交流,溝通不應該具備太大的障礙,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患者的家屬都應該就此次研究的目的詳細了解,并且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都自愿配合本次的研究情況。排除的標準:必須將伴隨有嚴重的心肝腎類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如果伴隨有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的患者,不服從合理用藥的患者也都不能列入研究對象范疇中。
1.2.2 具體實施方法:對實驗組以及對照組患者選擇不同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照組患者接受的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融進人文關懷。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
(1)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方法。患者一入院就給與常規的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必須謹遵醫囑嚴格服藥,基礎護理工作包括生活方面的指導與護理、安全護理,必須注意為患者提供好的住院環境,患者在住院期間飲食合理搭配是保障營養的關鍵,讓患者的新陳代謝水平保持在好的狀態。對患者嚴加看護,切不要出現不良事件。
(2)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方法。對待實驗組患者則選擇完全不同的護理模式,當然基礎是建立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患者的營養保障充足,服藥正常等等。融入的人文關懷包括健康宣教,需要讓患者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在充分了解自身病情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的對待治療,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多談心,注意說話的語氣,讓患者對其打開心扉,病情在交談環節就患者的基本信息一定要詳細了解,結合患者的病情以及身體實際明確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保障健康教育開展的具有針對性。需要將患者的具體的發病原因,發病所呈現出來的基本特征,在具體用藥環節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到等等詳細的告知給患者,讓患者就自身疾病能夠充分的了解,這樣心理顧慮明顯減少,患者對待自身疾病的心態也變得更加積極。減少心理顧慮的發生,通過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必須格外注意飲食,患者在恢復期間有必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護理人員一定要溫馨提示患者千萬不要暴飲暴食,不要抽煙酗酒,多食用一些容易消化,清淡健康的食物,平時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食用富含纖維的食物。讓患者養成好的睡眠習慣,這一系列行為對于患者病情的恢復都是十分有利的。心理干預工作必須要做到位,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耐心積極的溝通交流,讓患者了解自己的主治醫師,在交流過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多向患者介紹一些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治療自信,同時患者更信任護理人員,護患親密度提升。還可以考慮到患者的實際定期舉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患者與患者之間能夠無障礙的溝通交流,講述自己的恢復進展,恢復感受,病友間的相互鼓勵對患者的恢復十分有利。病友相互鼓勵,共同戰勝疾病。患者自我生活能力需要不斷提升,護理人員必須本著為患者的恢復充分負責的態度展開這方面的護理,一定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平時生活,將其在平時生活中國存在的問題詳細記錄下來,結合患者的生活習慣制定更具針對性的監督和指導,例如引導患者做好生活用品的擺放,床鋪整理整潔等等。考慮到患者的個人情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體力訓練,如果患者的身體條件允許,則可以進行一些強度大的訓練,這對于患者的恢復十分有幫助。
1.3 明確具體的觀察指標。借助精神病評定量表BRPS 對治療前以及質量后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評分,使用設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 評價患者的生能力,BRPS 得分與病情成正比,同樣IPROS 得分與病情呈現正比。也就是得分越高病情越重
1.4 統計學分析。對于本研究所有數據選擇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對于其中涉及到的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述,使用t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RPS 評分,見表1。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RPS 評分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BRPS 評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三個月 治療后半年實驗組 48.9±3.4 25.4±1.9 21.2±1.1對照組 48.6±4.0 28.6±2.3 25.4±2.1
2.2 對比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IPROS 評分,見表2。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IPROS 評分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IPROS 評分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三個月 治療后半年實驗組 44.9±3.4 22.4±1.9 19.2±1.1對照組 44.6±4.0 26.6±2.3 22.4±2.1
精神分裂癥是常見的精神類疾病,病情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相當復雜,僅僅一兩方面的原因根本總結不出來[3-4]。再加上社會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因此精神分裂癥疾病的發病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病情精神分裂癥疾病的發病群體越來越年輕化,這無疑加重了社會負擔。因此需要高度重視精神分裂癥患者,給與恰當的治療和護理,最大限度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精神分裂癥患者屬于弱勢群體,在平時的生活中更需要關心和溫暖。在患者的恢復階段,護理人員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由于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因此臨床治療環節如果僅僅給與常規的護理,那么難以滿足患者實際治療需要,在常規護理中融入人文關懷更符合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恢復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情實際,考慮到患者的心理狀況,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工作,提升患者適應社會的能力,幫助患者將以往的不良生活習慣改變,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也變得更加深刻,全程給與患者健康教育,讓患者更為積極的配合治療[5]。本研究表明,加工人文關懷融入到恢復期的精神分裂癥的護理中能夠極大的改善患者的病癥,無論是BRPS 還是IPROS 評分均明顯降低,表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有必要將人文關懷融入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