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運城市第一醫(yī)院 骨科,山西 運城 044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中發(fā)病率非常高,以腰椎間盤髓核退行性病變?yōu)橹饕憩F(xiàn),在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下,椎間盤出現(xiàn)纖維化破裂,壓迫神經根,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生[1]。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fā)展,人們的工作、生活壓力增大,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率逐漸升高,對人們的身體、生活、工作等均帶來影響[2]。手術治療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主要方法,但術后容易出現(xiàn)諸多不良反應,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基于此,本次取94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進行研究,對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患者術后實施的效果進行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94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 例。對照組中,男26 例,女21 例;年齡45-73 歲,平均(52.6±3.7)歲,病程2-7 年,平均(5.1±0.8)年;觀察組中,男27 例,女20 例;年齡44-74 歲,平均(53.1±3.5)歲,病程2-9 年,平均(5.4±0.7)年。所有患者均經MRI、CT 等診斷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均行手術治療;排除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腫瘤者、骨折病變者、嚴重內科及外科疾病者、凝血障礙者等。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本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含生活指導、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疼痛護理。在對患者術后護理中,需先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包含患者對術后疼痛的認知、耐受程度、心理狀態(tài)及個人特質等。同時還保證病房環(huán)境干凈、舒適,提高患者機體舒適性,對減輕疼痛有一定作用;同時可為患者播放輕音樂、與患者聊天及給予心理支持等,分散患者注意力,同樣也可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3]。②在直腿抬高訓練。術后,在患者引流管拔出后,在患者耐受的情況下,盡早進行直腿抬高練習,注意動作輕緩。初期練習時,患者手術切口部位受牽拉作用易產生疼痛感,需加強疼痛護理;隨著術后逐漸恢復,疼痛可逐漸減輕,此時,患者可逐漸增加直腿抬高分幅度及鍛煉次數(shù)。③早期康復指導。術后2 d 開始,對患者等長訓練進行指導,協(xié)助患者進行站立、行走等練習,并逐漸延長練習時間;術后2-7 d,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時開展腰背肌收縮鍛煉[4];術后3 d 開始進行踝關節(jié)及膝關節(jié)環(huán)轉、背伸等運動;術后4-12 d,適時指導患者進行髖膝關節(jié)、腰背肌鍛煉等。④在生活康復指導。術后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臥位、坐姿等;在飲食方面,以高鈣、高纖維及高蛋白食物為主,注意改、維生素等的攝入;叮囑患者在康復期間保持情緒穩(wěn)定、心情舒暢,注意自身情緒管理,使機體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得到最佳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康復效果進行對比,顯效:護理后患者活動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護理后患者日常生活基本恢復,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生活能力尚未恢復,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1-無效率。對兩組護理后生活質量從心理、物質、社會及軀體幾個方面進行評分,評分區(qū)間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采用本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對比,問卷滿分100 分,非常滿意:≥90 分、滿意:70-89 分、不滿意:<70 分,滿意度=1-不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t 檢驗,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2.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護理總有效率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n(%)]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在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方面,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組別 心理功能 物質生活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觀察組(n=47)89.74±4.95 91.67±5.64 90.17±5.14 95.38±4.37對照組(n=47)74.28±2.03 73.36±1.88 75.82±2.69 74.57±2.15 t 7.507 8.892 7.463 9.214 P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中比較常見,該病發(fā)病率比較高,且由于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對人們的正常工作、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目前,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中,手術方法是治療的主要方法,且治療效果也受到廣泛肯定。但由于手術存在創(chuàng)傷性,術后以出現(xiàn)腰腿疼痛、神經根粘連等情況,對術后恢復帶來不利影響[5]。所以,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術后需給予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促使患者盡早康復。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中應用,是通過術后盡早進行鍛煉,使患者肌肉功能、關節(jié)功能盡早恢復[6]。且術后嚴格進行規(guī)律鍛煉,堅持早期原則,循序漸進,結合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適當強化康復鍛煉,在術后不同時間段采用不同訓練方法,對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減少機體不良反應等,均有促進作用。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能夠使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有顯著促進作用;在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及軀體功能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方面,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使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生活能力能盡早恢復,對生活質量的提升有促進作用;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表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護理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對護理服務質量有顯著提升作用。
綜上所述,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護理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護理質量較高,對患者盡早康復有促進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