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先進,張凱東
(1.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西固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30)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第三腰椎橫突周圍組織由于不良坐姿、扭傷等因素引起的腰部疼痛,主要的癥狀是第三腰椎橫突周圍壓痛比較明顯,本病也被稱作第三腰椎橫突周圍炎,是臨床上能夠引起慢性長期腰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多見于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的青壯年患者。因為影響鄰近神經組織,疼痛范圍能擴大至臀部、大腿后側、膝關節、內收肌及下腹部,但一般不超過膝關節,本次研究選擇甘肅省中醫院脊柱骨二科門診2018.09 至2019.05 確定診斷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的病人64 例,把所選出的病人隨機地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給口服杜仲腰痛丸10 粒/次2 次/d,觀察組給口服杜仲腰痛丸10 粒/次2 次/d+小針刀治療1 次,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8 年9 月至2019 年5 月甘肅省中醫院(脊二門診)確診為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的64 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2 例。觀察組男20 例、女12 例,平均45.19±6.20歲;對照組男22 例、女10 例,平均46.66±6.24 歲。兩組在年齡(見表1)、性別(見表2)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者年齡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年齡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性別對比(例)
納入標準:參照《中醫診斷療效標準》[1]:①患者有腰部扭傷、腰肌勞損病史,好發人群多為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②癥狀:突發腰部疼痛,彎腰后疼痛加重,第三腰椎橫突壓痛(+);③拍片示:第三腰椎橫突過長或不對稱。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標準者;②正在接受其他相關治療的患者,影響本次研究觀察指標的應排除;③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合有其他的內科重大疾病,如心血管、腦血管等疾病,肝腎相關臟器疾病等;④拍片能夠排除引并起腰痛的其他疾病。
對照組:給予口服杜仲腰痛丸10# bid po(飯后30min),治療1 個療程后觀察效應指標。杜仲腰痛丸的藥物組成為岷當歸、膠木、大牛膝、明沒藥、土元、乳頭香、廣木香、酒萸肉、參三七等17 味中藥組成。
觀察組:給予口服杜仲腰痛丸10 粒/次,2 次/d,飯后30min 服用,在此基礎之上給予一次性小針刀治療,采用北京華夏針刀醫療器械廠,HZ 系列針刀?;颊呷「┡P位,采用壓法于第三腰椎橫突處,尋找最為劇烈的壓痛點,用記號筆做相應標記,標記點5×5cm 周圍進行常規的消毒,在標記點處針刀垂直進入,當刀鋒進入到骨面后,此處就是橫突尖端,于橫突尖端的上、外、下骨端逐次切開,松解與剝離粘連的組織,松解及剝離后,再進行縱行疏通,橫行剝離;等感到針下有松動時再垂直出刀,用棉簽按壓止血20s,然后使用創可貼包扎,囑咐患者3d 內保持創口干燥,禁止沾水,治療15d 后收集資料,觀察臨床指標。
1.4.1 VAS 評分法
總分為10 分,0 代表無疼痛,10 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痛。給患者講清楚VAS 評分方法,再讓患者根據自己的疼痛程度狀況,讓其在該直線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目前疼痛的點,即為患者疼痛強度的評分值。
1.4.2 JOA 評分表
采用日本骨科協會JOA 評分表[2],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腰痛改善情況進行評價。治療后評分改善率=[(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29-治療前評分)]×100%。
1.4.3 有效率
顯效:腰腿疼痛癥狀消失或者基本消失,行走或彎腰活動正常;有效:腰腿疼痛緩解,但仍有殘余腰部或疼痛癥狀。無效:治療之后病人腰腿疼痛沒有得到明顯的緩解,或疼痛癥狀較治療前有加重。
1.4.4 滿意度
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5 統計方法
1)兩組在治療1 個療程后,觀察組癥狀完全消失者有24 名,主要的表現是行走或彎腰活動不受限,癥狀減輕者5 名,無效者3 名。在對照組中,顯效、好轉及無效者分別是20、7、5 例。治療后相比,觀察組的顯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具體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顯效率比較
2)兩組在治療后,JOA 評分值與治療前相比,均顯著上升,且觀察組分值增長更高(22.31±2.85>19.84±2.61),癥狀緩解情況明顯優勝對照組。具體JOA 評分值見表4。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JOA 評分對比
3)兩組在治療后,VAS 評分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且觀察組VAS 評分降幅高于對照組(2.03±1.23<4.19±1.12),臨床療效明顯勝于對照組。具體VAS 評分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
4)兩組在治療1 個療程后,調查患者對本次治療療效滿意度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中,對此次治療療效的滿意及基本滿意的人數多與對照組,觀察組滿意度93.76%,高出對照組6.26 個百分點。具體數據統計見表6。

表6 兩組在治療后患者滿意度比較
第三腰椎解剖位置較為特殊,位于腰曲的頂點,是腰部活動的重要樞紐,有許多重要的腰背肌肉附著于此,對于維持腰部及臀部的正常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三腰椎橫突較長,與其他腰椎相比,其承受的腰部活動時更大的應力,特殊的解剖結構決定了其發病的基礎。加之腰部不良姿勢及長期彎腰等活動,容易發展為本病。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屬于祖國醫學“痹癥”范疇,《內經》亦有關筋結“橫絡盛加”的記載[3],認為腰部疼痛的病機總歸為“不榮則痛、不通則痛”?,F代醫學認為,本病主要是因為腰肌勞損或受涼后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癥,導致局部出現腫脹、充血及滲出,最終影響周圍神經導致神經纖維變形[4]。本病臨床上治療方法主要是包括局部封閉、理療、按摩等在內的保守療法,但上述保守治療臨床收效甚微[5],此次研究是應用小針刀聯合杜仲腰痛丸治療本病,在臨床上能取得比單純應用藥物及保守治療更好的療效。杜仲腰痛丸是在中醫臨床過程中的經驗總結而成的,由岷當歸、大牛膝、膠木、槲寄生、炒狗脊、廣木香、川芎、赤芍、醋元胡、土元、桃仁、乳頭香、明沒藥、酒萸肉、西紅花、生甘草、參三七等十七味中藥組成。方中岷當歸既能補血又能活血,膠木能補肝腎、壯腰膝,酒萸肉、大牛膝、槲寄生、炒狗脊補肝腎、壯筋骨、除風濕、通筋絡,川芎、明沒藥、赤芍、乳頭香、延胡索、土元、西紅花、炒桃仁、參三七散瘀血、通經絡、止痹痛,木香行氣止痛,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以行氣血、補肝腎、通筋絡、除風濕、止痹痛。杜仲腰痛丸作為中成藥從補益肝腎為本,從根論治,解決腰腿痛的根源,另輔以活血化瘀,疏經通絡以減輕腰腿麻木疼痛的外在癥狀。小針刀療法屬于閉合性神經松解術的范疇,其作用機制主要是對第三腰椎橫突周圍的粘連組織進行剝離,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具有操作簡單易行、損傷小、療效突出的特點,治療時間短,病程短,在治療完成后無需休息,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故患者樂于接受。此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觀察組在治療后疼痛評分(2.03±1.23)小于對照組(4.19±1.12)總有效率達90.63%明顯優于對照組84.38%。小針刀聯合杜仲腰痛丸能夠有效緩解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引起的腰腿疼痛的癥狀,能夠有效治療本病,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