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潔
(古浪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甘肅 古浪 733100)
妊高癥是妊娠期女性常見的疾病,該病的發病率占到女性群體的10%,對這疾病若不能及時的治療會給孕婦及胎兒健康造成不良影響[1]。妊高癥的患者因為疾病反復發作影響正常生活,這使得產婦常常會出現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緒,這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針對妊高癥的患者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療,同時在疾病治療期間還需要做好產婦的護理干預工作。但是在妊高癥的常規護理中,常常只是針對疾病本身的干預,強調通過護理干預以起到促進疾病康復及穩定的效果,然而實際的護理實踐結果表明常規的護理干預常無法取得滿意的效果,容易出現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情況,這樣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不利[2]。產前護理干預是推廣使用的針對妊高癥患者的干預模式,該護理干預模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處理強調對疾病本身的干預,還重視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干預,通過合理的護理干預顯著緩解產婦的焦慮情緒及提高產婦生活質量[3]。研究探討了對妊高癥的患者,實施產前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6 年2 月-2019 年4 月縣婦計中心收治的70 例妊高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的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中關于妊高癥的診斷標準,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等全面分析的方式進行正確診斷[4]。(2)患者均有良好的認知以及完整的臨床資料。(3)患者知曉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等功能不全的患者。(2)合并精神障礙的患者。(3)依從性差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以下兩組:實驗組35 例,該組患者的年齡21~37 歲,平均(29.2±1.5)歲;孕周37~41周,平均(39.1±1.2)周;產婦類型:初產婦21 例,經產婦14 例。對照組35 例,年齡22~37 歲,平均(28.8±1.3)歲;孕周37~41 周,平均(38.9±1.2)周,初產婦20 例,經產婦15 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方式,主要包括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采取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妊高癥的相關知識,為患者營造良好的治療環境等。
實驗組則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予以患者實施產前護理干預,具體的干預策略如下:(1)行為指導。采取合理的誘導方式來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比如熬夜、賴床、飲食過膩等,通過健康講解的引導方式來鼓勵患者養成規律的飲食及作息習慣,并指導患者在平常需要加強運動鍛煉,這樣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自身血壓,讓胎兒得到健康的生長及發育。(2)健康宣教。采取面對面講解、發放宣傳資料、集體講解等多種方法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宣教的內容包括:妊高癥發病原因、疾病危害、疾病治療等,其中關于疾病治療上可解釋治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堅持用藥對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常見用藥后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的干預等。通過健康宣教可以最大程度的緩解產婦的焦慮及抑郁情緒,這樣可以讓患者更好的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穩定病情及提高生活質量[5]。(3)心理疏導。在妊高癥患者中,很多患者會因擔心自己的病情及害怕疾病對胎兒的不良影響而出現明顯焦慮及抑郁情緒,這些不良情緒的出現會給疾病的治療及護理工作帶來巨大困擾。所以相關的護理人員在對妊高癥患者的護理干預中,必須準確的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狀態進行評估,了解產婦心理狀態及負性情緒產生原因,根據產婦的負性情緒發生原因制定并且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具體可針對患者的處境設身處地的進行引導,讓患者可從護理人員的言語及關懷中感受到溫暖;內定解答患者以及家屬的疑慮,傾聽患者對疾病治療的述求,緩解負性情緒;分享積極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及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兩組均在護理前后,采取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焦慮程度,量表總分為100 分,以50 分為分界線,50 分以下為無焦慮,50 分以上為有焦慮,且50 分以上隨著評分的增加焦慮情緒也越嚴重。(2)在護理后均采取簡易生活質量評分(SF-36)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分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精神健康及心理功能4 個方面,各個方面的總分均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3)采取自制的滿意度問卷,以現場發放及回收問卷的方式進行滿意度調查,問卷總分為100 分,分成非常滿意(90~100 分)、滿意(70~89 分)與不滿意(70 分以下)三個等級。
使用SPSS20.0 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使用t 減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使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護理前,經相關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明顯較護理前降低,但是在評分的降低幅度上則是實驗組要明顯比對照組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SAS 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SAS 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
在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各個方面的評分上,實驗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情況比較(,分)

表2 護理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情況比較(,分)
在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上,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上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比較[n(%)]
妊高癥是妊娠期女性群體常見的疾病,疾病的病因復雜,在疾病發病后患者常常表現血壓升高、蛋白尿、腎功能衰竭等癥狀,嚴重者還可出現休克癥狀,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脅,所以針對妊高癥需及時的進行診斷及治療[6]。
對于妊高癥的治療,具體是采取間斷吸氧、補充適量蛋白質、解痙、擴張血容、降壓等對癥治療的方式,然而采取以上對癥治療的方式僅僅可以穩定患者的病情,為了改善患者預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疾病的治療過程還需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干預工作[7]。但是針對妊高癥的常規護理中,常常過于重視對疾病的護理,具體護理重點圍繞疾病康復,忽略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護理,這使得護理干預效果往往不理想[8]。隨著臨床中對妊高癥治療及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對妊高癥的護理中,提倡在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產前護理干預[9]。產前護理干預在實際的護理中更加體現出細致化的特點,在原本關注疾病康復的干預上還重視對患者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護理,比如在實際的護理過程,借助健康行為指導讓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早睡早起、合理飲食、堅持運動鍛煉等,這樣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穩定自身血壓;借助健康宣教可讓患者掌握妊高癥的病因、治療方法及不良反應的處理,這樣可提高患者的認識及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借助心理疏導的方式則可通過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穩定患者病情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本次研究結果也顯示,相對比護理前,經護理后兩組焦慮評分均降低,而實驗組降低幅度明顯要比對照組更顯著;在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各個方面的評分上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此外在護理后的滿意度問卷調查情況上,實驗組總滿意率也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也提示產前護理干預對妊高癥的干預效果滿意。
綜上所述,針對妊高癥這一妊娠期女性常見的疾病,在對癥治療的過程實施產前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因此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