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楊子嬌
4月26日,走進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經緯大道的忽米網一樓展廳,大屏上實時滾動的一串數字格外醒目——
注冊用戶:227751(戶),企業級服務商:81882(家),訂單數:23323(單),訂單金額:1705461730(元)。
“目前,忽米網的訂單金額已經突破17億元。”忽米網副總裁沈韜向記者介紹,“疫情期間公司全員加班加點,對接需求金額4億元+,平臺詢盤量突破60萬次,實現了逆勢上漲,業務量同比增長20%。”
當不少企業復工復產面臨困境時,忽米網卻大顯身手,不僅促進了母公司宗申產業集團的復工復產,也對整個重慶的產業鏈協同復工發揮了重要作用。
“受疫情影響,許多制造生產企業面臨抗疫物資缺乏、生產原材料缺乏、部分產品滯銷等問題。”沈韜說,“而忽米網在資源調配、助力生產上展現出了自身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忽米網“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生產”,幫助企業通過“忽米云”及“產鏈通”等解決采購和銷售問題,實現全產業鏈協同復工。
線上協同
——上線“疫情防控工業資源共享平臺”,開放300萬條產業鏈資源助推企業協同復工
2月18日,忽米網上線“疫情防控工業資源共享平臺”,連接了全國數十萬家口罩、防護服、酒精、手套生產企業。
一周后,重慶恒賢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便從平臺上采購了口罩3000件、消毒液250公斤、酒精200公斤、體溫槍10把。
“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重慶恒賢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公司是璧山區一家生產加工機械配件的企業,在復工復產之際遇到了防疫資源不足的問題。
2月28日,重慶恒賢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按時復工。
疫情發生以來,忽米網利用平臺優勢,向制造業企業開放300萬條產業鏈資源,匯聚了近20萬臺工業設備和近萬名國際行業專家,實現人才、技術、設備等資源共享。
“以汽車行業為例,重慶的汽車制造企業可以通過平臺與全球40萬家包括原材料、軟件、設備等供應商直接對接,極大地解決了疫情期間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供應鏈難題。”沈韜介紹。
疫情期間,重慶勝利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遇到了原材料供應不上的問題。
“他們主要生產汽車摩托車變速鼓,通過忽米網強大的供應鏈資源,順利找到了新的供應渠道,解決了復工后無法生產的問題。”沈韜介紹。
線下走訪
——實地走訪收集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因戶施策”幫助企業“觸網上云”
4月9日,九龍坡區華巖鎮,忽米網線下小分隊走進集電子、機械制造、鑄造于一體的重慶兆際科技有限公司。
“現在復產了有遇到什么問題嗎?”
“主要是原材料問題,原有供貨商還沒復產,且價格提高不少……”該公司負責人程序眉頭緊鎖,2月24日復工以來,公司一直面臨毛坯料等原材料緊缺問題。
隨后,忽米網將該公司需求上傳平臺,幫其對接符合重慶正常市場價格的供應商。
3月初,忽米網成立“復工復產調研小組”,推進“企業騰云計劃”——通過走訪交談、紀實反饋的方式呈現企業的復工狀況,發揮忽米網平臺角色作用,協調平臺資源,更好解決受訪企業面臨的問題。
“雖然這是一種比較辛苦的運營方式,但是很有效。我們會繼續以這種方式推進‘企業騰云計劃,一直持續到5月底。”沈韜介紹,“下一步,我們還會調整推進方式,聯合全國的產業鏈代表企業,以更高效的方式推進企業上云。”
今年3月以來,忽米網收集了大量的企業供需訂單,由專業交易顧問進行跟進;同時,為一些有臨時性緊急問題的企業進行了視頻專訪,以視頻欄目的形式為他們尋找供應商或客戶。
智能護航
——為母公司宗申產業集團建智能化系統,生產線實現線上互動全線復工
4月25日,走進宗申1011智能生產線,機聲“隆隆”。
“疫情之下,聽到這些機器的轟鳴聲,心里特別踏實。”宗申產業集團黨委委員劉功輝告訴記者。
2月10日,宗申1011智能生產線實現全線復工,比大部分企業提前了一周時間。
眾所周知,制造業產業鏈長,宗申產業集團僅摩托車發動機這一種產品,上游就有300多家配套企業。
要復工,就得讓整條產業鏈一起動起來。
300多家企業一級一級地配套,供貨的時間、數量和產品標準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滿盤皆輸”。
但宗申卻做到了快速復工,其秘訣正是得益于忽米網。
2017年以來,忽米網為宗申1011生產線等多條生產線實施了智能改造,通過SRM、CRM、MES等智能化系統平臺部署,實現了供應鏈的全面智能管理。
“依托于上述智能管理工具,宗申實現了與零部件供應商的線上互動,對供應鏈實現平臺化管理。”宗申動力制造技術中心主管曹凌介紹,“同時,智能生產線也減少了對人工的依賴,在復工方面要容易很多。”
與傳統的自動流水線相比,經改造后的宗申1011智能生產線人員減少66人,減少比例超過60%。
目前,忽米網已為21個行業打造了智能化解決方案,有效為企業降本賦能。
前瞻布局
——忽米網在疫情期間大放異彩,源于宗申未雨綢繆,較早布局“新基建”
2015年,宗申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左宗申就提出了“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并依托宗申體系孕育產業“觸網”。
“當時,還沒有‘工業互聯網‘新基建這些概念,宗申就前瞻布局這一方向。”沈韜介紹。
經過兩年的內部孵化,2017年10月,忽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忽米網定位為工業互聯網全產業鏈創新服務平臺,是我國首個線上線下融合的工業B2B創新平臺,為工業企業提供從前期產品制造到后期市場投放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針對傳統制造業‘信息孤島、資源缺乏等行業痛點現象,忽米網搭建起‘三位一體的戰略生態體系。”沈韜介紹。
所謂“三位一體”,即以工業互聯網資源協同及交易服務平臺為商業層,以標識解析、智能制造和工業APP等為核心技術層,以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產業智能化賦能中心、標識解析應用創新中心為場景層,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生態圈。
“我們從制造業起家,因此更了解制造業的企業在想什么,以及真正的痛點是什么。”沈韜表示。
在這一平臺上,企業可以找到產業鏈各個環節所需,進一步打破信息孤島,實現設備、人才等共享。
從3月初復工到現在,忽米網幫助300多家企業用上了云管理軟件,為200多家企業解決了臨時性緊急問題,忽米網平臺上跟生產相關的訂單增長了近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