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忠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重申“六穩”的同時,首次提出了“六保”。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再次對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全市扶貧系統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部署和強力推動下,堅持“戰貧”和“戰疫”兩手抓,克服困難、轉變方式、主動作為,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使各項工作推進有力有效。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統籌應對機制。在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揮下,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建立起日調度、周評估機制,實行每周分析上報、定期全市通報,深入分析評估疫情對全市脫貧攻堅的不利影響,及時采取措施統籌應對。目前全市上報分析報告8期,下發全市通報7期,研究出臺《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累計60余條政策措施,著力解決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扶貧企業開工達產、扶貧項目建設、部分農產品滯銷等問題,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堅持精準幫扶,防止因疫返貧致貧。密切關注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狀況,動員駐村干部和幫扶干部開展“五個一”幫扶工作,及時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防止因疫返貧致貧。各區縣通過送終端、送網絡、送流量方式,精準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網課難題,采取按需定期配送藥物、簽約醫生和幫扶干部送藥上門等方式,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看病用藥難題。為貧困人口提供新冠肺炎專屬商業保險,積極幫助貧困戶開展春耕春播、謀劃產業發展,對上半年到期、因疫情影響不能如期還貸的小額扶貧信貸延期6個月還款。同時加強動態監測,建立因疫致貧返貧監測清單,將符合條件的農戶及時納入幫扶。截至目前,5800支駐村工作隊已全部到崗,全市沒有因疫情造成新的致貧返貧情況發生。
突出技能培訓,多方拓展就業渠道。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出臺貧困群眾就業務工政策20條,多渠道引導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開展“不見面”就業信息摸底調查,摸清就業需求和市內崗位供給底數。采取包機包車包列等方式,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從“家門口”到“廠門口”閉環服務。截至目前,全市貧困勞動力已返崗務工71.22萬人,269家扶貧車間全部復工復產,998家扶貧龍頭企業已復工991家。新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人口2萬余人。實施東西協作、市內結對、扶貧集團就業幫扶等舉措,通過網絡平臺促進貧困勞動力和企業進行有效對接,落實崗位近6萬個。
推進項目開工復工,促進就地就近就業。采取調整資金使用結構、簡化項目入庫程序、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優化資金撥付等方式,扶貧項目開工和資金撥付進度明顯加快。優先保障資金,采取提前調度、預安排等方式全力保障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所需資金。進一步簡化優質項目入庫程序,少數重要項目可先入庫、先實施再向社會公示。進一步壓縮區縣主管部門審批時間,部分小微項目可直接委托村級組織自建自營,對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的項目,資金撥付進度一律按最高限執行。
創新消費扶貧形式,緩解農產品銷售難題。采取上門收購、定點采購、電商銷售、“以購代捐”等方式,疏通外銷物流渠道。開展“點對點”對接,組織流通企業幫助銷售扶貧產品12.1萬噸。優選本地電商73家重點銷售貧困區縣特色農產品,推薦12類滯銷扶貧產品在全國“832”平臺重點推介,目前全市6419家預算單位平臺總采購額達30.8億元。舉辦“2020三峽柑橘國際(網上)交易會”,實現交易12萬噸。開展3批扶貧產品認定共1160個產品,制定《重慶市扶貧產品認定管理辦法》,注冊“重慶扶貧”公用品牌。推進消費扶貧專柜落地,全年擬設立專柜1萬臺。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銷售貧困地區滯銷農產品達1.37億元。
總體看,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但仍然不能放松,我們將持續加強疫情影響跟蹤分析,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問題,努力把時間搶回來、進度趕回來、損失補回來。下一步,我們將以開展脫貧攻堅“百日大會戰”為總抓手,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集中力量解決剩余貧困人口總體脫貧、整改清零等各類問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補齊短板弱項,提升脫貧質量,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一是持續開展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的跟蹤分析,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問題。持續推進各項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重點做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扶貧企業復工復產等工作。二是繼續跟進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動態關注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情況,積極開展就業幫扶活動,加大就業技能培訓,暢通就業渠道,推動本地企業復工復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勞動力,保障貧困群眾穩定就業。統籌開發好、管好、用好公益性崗位,辦好扶貧車間,拓展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三是對受疫情影響可能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人員加強摸底排查,做好疫情“加試題”,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