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劍瑋
【摘要】農村電子商務作為農村信息化和產業化相融合的一個新生事物,是創新型農業以及高效農業的體現,將會成為解決三農問題,消除城鄉差異,實現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一步。本文積極探索電子商務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從農村電子商務的內涵入手,分析了蕪湖縣農村電子商務的基本情況,通過調查研究,理清了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具體做法,針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一些創新對策。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村;鄉村振興;蕪湖縣
一、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
(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背景
我國政府于1999年提出了“中國電子商務框架”,分成四個部分,由面到點的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該框架中闡明了中國政府對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視,制訂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原則,并就開展電子商務可能遇到的政策方面的問題作了規定,特別強調電子商務是我國發展的重點,鼓勵企業要參與電子商務。國內學者對電子商務的研究也非常多,從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對企業的電子商務進行了定性或定量的研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其發展的觸角已經下探到農村。
(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義
首先,防范農業生產風險。農村電子商務的應用可以幫助農業生產者實時精準了解市場動態信息,把握市場需求狀況,防范農業生產風險,使得農業生產更加理性,以規避因產量和價格的巨大波動帶來的風險,保障農業收益。
其次,壓縮農產品交易成本。電子商務的優勢在于省去了很多環節,可以實現農產品與消費者的直接交易,有效壓縮了農產品交易成本。
最后,增加了農民收入。銷售渠道增多對于農產品價格的提升和農民收入提高都帶來了利好。
從本質上來看,電子商務提升的不僅僅是農民收入,更重要的是,農村電子商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維護社會穩定。
二、蕪湖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取得的經驗和面臨的問題
(一)基本情況
蕪湖縣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將其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截止目前共創建省級農村電商示范鎮1個、示范村4個,現有家庭農場3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0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0家,通過認證的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76個。2017年榮獲“全國電商示范百佳縣”第十一位,全省第一。2014年以來,先后榮獲首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京東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阿里巴巴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全國農村淘寶最具潛力示范縣”“省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工作先進縣”等稱號。新蕪電商產業園獲“省、市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省電子商務示范園區”榮譽稱號。目前全縣注冊電商企業累計達428家,年銷售額超10億元企業1家、超億元企業3家。全縣建設完成主要電商載體3個,分別是福隆電商產業園、新蕪電商產業園、六郎電商產業園。
1.福隆電商產業園。占地33畝,總投資1億元,規劃總面積為27890平米,目前,成功入駐商家33家,其中,市郵政公司租賃2700平方米廠房作為蕪湖縣分公司農村電商處理中心生產場地。
2.新蕪電商產業園。作為蕪湖縣電商發展的主戰場,目前,13棟樓引進了貝石、恒奧數碼、陌上花開、徽清堂、蘑菇寶貝、海淘、貝石商貿、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雪影等40余家企業,擁有完善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
3.六郎電商產業園。占地8100平方米,其中2700平方用于辦公用房,3000平方米用于倉庫,1200平方米建設人才公寓,對照省級和國家和電子商務示范園申報標準開展建設,目前已經注冊55家企業,正式運營35家。
(二)取得的成效
1.培育載體、招商引智,全面融合,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培育各類電商載體,有效吸引回鄉創業。“新蕪電商谷”創業孵化基地吸引20多家創業企業入駐;為進一步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首個農村青年眾創空間“青年創客團”,首期面積2000平方米,可供近300人同時進行創業孵化。
傳統企業融合電商轉型發展成效明顯。電子商務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變。由幾戶農民和農民企業家共同投資的六郎鎮官巷QQ農場項目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社會經濟的轉變。QQ農場分兩期開發,一期開發面積128畝,分為蔬果采摘區、休閑娛樂區和農耕文化體驗區,其中,蔬果采摘區的QQ農場被分割小型小塊300塊,每塊大小一至兩分,讓無法切身體驗農事生活的城市人來認領,認領分為三種模式,一是自種自收模式,每天一元錢,一是我種你收模式,天天兩元錢,一是我種我收我送模式,一天三元錢。讓城里人可以根據自己空閑時間和經濟承受能力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模式。截至目前,已有一百余塊的小農場被認領,被種上了茄子、玉米等農作物,被“新農民”們種上了喜歡的農作物。
2.農村電商扶貧解困,實現精準扶貧
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發展,為我縣的扶貧工作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安徽省潤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集合互聯網+的新思路,將農產品線下銷售與線上相結合,幫助當地留守老農、殘疾人就業,直接或間接為當地農民解決生產和銷售問題,把成熟的經驗與技術在當地推廣,帶動周邊農民創業致富。新蕪綠色包裝產業園內木托盤企業通過入駐阿里巴巴蕪湖產業帶,打造木托盤網銷專業平臺,帶動1500余名周邊農民就地轉化為產業工人。蕪湖博采蜂產品有限公司融入互聯網+健康以及O2O互聯網思維,建立從采蜜生產、研發生產,到營銷服務一體化的專業蜂產品運作體系,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崔紅旗先生根據多年養蜂經驗,經常給予當地的蜂農對蜜源的選擇,蜜蜂的種類和習性以及養蜂工具等養蜂技術的支持,幫助其解決各種問題,被當地居民稱為“蕪湖蜂王”。
(三)存在的問題
回顧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以來的工作,蕪湖縣農村電商出現濃厚的發展態勢,但也感到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
1.電商人才短缺制約產業發展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大量從事電子商務的人才,電子商務人才的短缺是制約蕪湖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壯大的瓶頸。缺少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專業培訓機構短缺,未能充分利用現有的本縣高校電商人才資源。
2.電商企業融資難問題
大多數農產品電商企業屬于小微企業,以輕資產為主,缺乏有效抵押物,難以從銀行貸款,流動資金緊張,影響做大做強。
3.農產品生態圈不完善
目前,我縣農村電子商務各村、鎮還只是小范圍、小規模的發展,未形成大規模產業集聚,農產品電商產業鏈還不夠完善。
三、提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
(一)努力培育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建立本地化生態圈
本地化生態圈才是農村電商的未來,應加大農民創業園培育力度,建立農村電商集聚區,資源共享降低農產品上行成本,利用二維碼溯源等方式建立健全農產品電商誠信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電商生態圈須進一步推進。不同的電商平臺都有自己的配送主體,各自配送量也不大,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整合農村地區物流配送資源,實行集成配送是今后發展的目標。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專項資金,從人才培訓引進培育、創建電商商學院、建設“雙創”基地、完善電商人才配套實施、農產品電商產業園的建設投入等方面加大投入,是長遠發展農村電商的根基所在。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抓住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機遇,謀劃建設空港物流園、鐵路綜合物流基地,完善電商發展的基礎設施配套。建立配套產業規劃,整合傳統供應鏈、運輸鏈、信息鏈、服務鏈資源。
領軍企業培育方面,培育本地農業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實現市場本地和外來相結合。加速新型電商產業聯合,重點打造新蕪電商產業園、福隆電商產業園、六郎農村電商創業園等。
外部經濟培育方面,建立一個長期穩定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體制刻不容緩。善于發現電子商務方面的可塑人才,根據當地電子商務發展的程度以及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定向培養。
政府行為方面,建立配套產業規劃,整合傳統供應鏈、運輸鏈、信息鏈、服務鏈資源,盡快完善農產品冷庫、冷鏈等保鮮物流設施。加大電商發展資金支持力度,協調農產品QS認證辦理費用和手續,協調設立跨境電商保稅分區,積極引導農民使用電子商務。
(二)創新農村電子商務交易模式
創新農村電子商務的交易模式就是要從農產品的供需矛盾入手。傳統電商交易模式往往以以龍頭企業、農業協會、合作社作為經營主體,直接面向消費者,但從我國農業經營的特點來看,廣大農戶仍然以分散經營、家庭作業為主,正規化規模化的農業企業相對比較少,因此這一模式下農戶很難在市場上獲得平等的地位。所以農村電子商務運作模式不能完全模仿城市的電子商務運作模式,需要通過創新和改進,探索出一條更加適合于農村的電子商務之路,適當引入農業協會、合作社之類的組織,整合分散經營的農戶形成一個整體,爭取到更加公平的市場地位。
參考文獻:
[1]楊會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述評[J].安徽農業科學.2014(2).
[2]李成鋼.“互聯網+”下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2).
[3]韓萌.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與評述[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
[4]岳欣.推進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5(11).
基金項目:
2019年安徽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重點課題成果,項目編號:QS20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