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鈺銘
【摘要】2015年萬科寶能之爭使得險資舉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16年A股市場險資舉牌接連不斷,如寶能系旗下前海人壽不斷舉牌萬科A和南坡A,恒大人壽兩次舉牌萬科A等等,使得險資舉牌被推上風口浪尖。險資舉牌進軍股票市場本身無可厚非,但是有些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引起監管部門的關注被叫停,要求其進行勒令整改。終其原因,主要是其資金運用不合理。
【關鍵詞】險資舉牌;資金運用
一、研究背景
據Wind數據統計2015年險資舉牌59次,占資本市場舉牌總數的36%,2016年險資舉牌10次,占舉牌總數的9.1%。截止到2016年底共有8家保險公司被叫停,其中包括華夏人壽、東吳人壽等公司。險資舉牌進軍股票市場本身無可厚非,險資舉牌被叫停主要是其資金運用不合理,因為險資舉牌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萬能險。萬能險一般結算利率較高,在中國股票市場近期的單邊下跌寬幅震蕩,投資收益必然波動性大,保險資金的安全性就難以保證。例如,恒大人壽買入梅雁吉祥股票9395.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5%,并在當年10月31日全部賣出。整個過程中,恒大人壽始終保持總股本在5%以下,避免了發布權益變動報告的需要。在短短4日內獲利約1.7億元,這種短期炒作的行為存在資產錯配的風險。
二、保險資金運用與險資舉牌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保險資金運用的角度進行分析。首先,保險公司是負債經營的企業,在收取保費以后將保險資金進行投資。保險公司的投資包括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直接投資就是將資金直接投入生產經營過程中,比如購置不動產、直接經商辦廠等;間接投資就是購買國債、股票等。保險公司將資金進行投資有利于降低保險費率,增加保險公司的業務量,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益。其次,保險公司的利潤來源主要是死差益、費差益、和利差益。在保險業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各保險公司為了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往往選擇價格戰的方式,這使得在承保端的利潤不斷下降,甚至有些公司承保端出現虧損,這時保險公司想要保持其較高的收益率,只有在資產端進行突破,于是導致了險資頻繁舉牌上市公司的現象。
三、險資舉牌可能面臨的風險
(一)保險資金來源與投資項目期限錯配的風險
壽險的保險資金具有保險期限較長、安全性較高的特性,因此壽險資金適合投資期限較長的長期資產或不動產投資。財險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期限較短,大多數險種的保障期限都只有一年,因此只能配置期限短的投資品種,一般都是配置于存款、股票、同業拆借等。在實踐中,由于我國資本市場波動較大,具有大周期的特性,導致長期投資回報率非常不穩定,同時中期、長期的投資項目和品種較為缺乏,導致壽險的保險資金偏向投資短期限的投資品種。而財險公司的保險資金也有“短錢長配”的突出問題。財險公司的部分負債端業務呈現出期限短、成本高的特性,當這一部分資金集中投資于長期股權、不動產等變現能力較差的資產時,非常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當前保險資金“長線短配”、“短線長配”問題突出,導致保險資金投資結構混亂,這種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視安全性的模式將對保險資金的運作帶來安全隱患。
(二)利差損風險
隨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在眾多互聯網平臺上發行的萬能險產品憑借著高收益的“噱頭”,很快贏得了市場的關注。萬能險的結算利率一般較高分布在4%~6%之間,甚至有些產品的結算利率在6%以上。這部分高收益的萬能險產品占比是成本收益錯配的重要領域。特別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的保險產品期限一般都非常短,大部分都在1年以內,但為了保證高收益,這類產品主要還是投資非標資產等長期資產,這又導致了期限錯配。這種現象很可能會抬高保險公司的退保率,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容易引起流動性危機,造成保險產品利差損的風險增加。
(三)使被舉牌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增加
從已有的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來看,這種行為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出現股權之爭、控制權轉移、管理層更迭等問題,這些都會導致被舉牌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增加,使投資主體面臨投資損失。股權之爭將給企業造成無形損失,使其品牌形象、投資者信任度等遭受損害。同時也會使得大股東和管理層精力被分散,影響公司日常經營,甚至導致公司涉訴或重大資產重組流產。此外,股權之爭還可能直接或間接侵害中小股東的權益,特別是在信息不對稱、利益不透明的情況下,獨立董事、監事會等監督缺位的問題屢屢出現,導致中小股東的權益沒有得到保護。
四、應對策略
(一)建立雄厚的保險基金,保證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保險資金的特殊性要求保險公司要有足夠的資金來應對未來保險公司可能發生的賠償,因而建立并積累保險基金對于保險公司至關重要,如果保險基金積累不足,就難以保證有足夠的清償能力。保險公司通過運用保險資金,使得保險資金保值增值,保險基金得以積累,不僅會增強保險公司自身的經濟實力,還會提高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進而有利于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保險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
(二)構建投資期限與成本收益合理匹配的模型
中國銀保監會頒布了一系列規定來控制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的風險,其中包括《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指引》和《關于進一步規范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等,其目的都是防范保險公司激進的投資手法,防范“長險短賣”和“短錢長配”等行為。但是,當前保險公司的錯配行為是我國保險市場大環境下的特殊產物,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于是,保險資金必須構建投資期限以及成本收益合理匹配的模型,通過不斷的測試,設立相關的預警指標,在一定的限度內容忍資產驅動負債的主動錯配行為,嚴防相關風險,針對壓力測試的相關指標與比例進行合理調整,守住保險資金入市的風險底線。
參考文獻:
[1]張素敏,孫伊展.保險資金舉牌上市公司股票的現狀、問題及政策建議[J].北京金融評論,2016(2):196-199.
[2]郭融.安邦保險資金舉牌及其投資收益和風險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8.06.01.
[3]陳東升.未來保險資金舉牌上市公司將是常態[J].當代金融家,2017(1):17.
[4]崔曉寧.前海人壽利用萬能險股市配資風險的案例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8.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