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 呂佳
【摘要】通過環境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與建設探索環保產業發展模式,以鋼鐵業、菱鎂業和裝備制造業的創新發展為突破,促進綠色發展。
【關鍵詞】環保產業;環境服務;綠色發展;綠色金融;資源綜合利用
鞍山市環保產業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全面振興鋼都的戰略核心,堅持環境問題導向,以改善環境質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開辟新空間為目標,梳理環保產業發展思路,通過不斷完善環保產業鏈的新體系及資本化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最終形成具有鞍山特色的環保產業新業態。
一、鞍山市環保產業的現狀與問題
(一)現狀
鞍山市的環保產業比較單一與薄弱,主要以環境保護產品制造業和環境服務業為主。根據最新的產業調查結果,全市共有53家規模以上從事環境保護相關產業生產(年主營收入200萬元及以上)和環境服務(年主營收入100萬元及以上)的環保企業。2015年總產值14.7億元(鞍鋼占80%),2015年利潤總額0.7億元(鞍鋼占90%)。經濟指標不足全市1%。
(二)問題
鞍山市的環保產業雖然起步較早,但一直未規范發展,整體抗風險能力不強,環境管理尚未有效納入監管,環保產業發展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夠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環境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展遲緩,新技術示范推廣渠道不暢,環境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整體散、弱的行業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扶持和宏觀調控缺失目前環保產業政策無論是從結構政策、組織政策、布局政策等都不完善。對選擇環保產業“企業”發展的優先順序、扶植對象、資源的有效配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地區間企業(公司)的合理分布、市場的干預程度等缺乏約束機制。缺少政府宏觀調控的工具和手段,以至于市、縣(市)因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導而盲目發展,造成技術整體水平低下、資源配置不均、市場惡性競爭等情況,不利于環保產業健康、協調、持續和穩定發展。
2.政府服務意識不強各級政府對當地環保企業的服務意識膚淺,切入點不深,在資金和政策上缺乏對環保企業的支持,致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政府在行業系統配套上沒有起到引導作用,沒有進行合理分工、互惠互利,致使企業各自為政,互相傾軋、一盤散沙。
3.資金回款慢,融資困難不少環保企業都存在資金回款慢、欠賬、賴賬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導致資金鏈斷裂,對企業的生存構成威脅。另外,我市的中小環保企業都處在企業生命周期的早期階段,都面臨突出的個體融資風險。
二、鞍山市環保產業發展新機遇
隨著國家對企業生產活動中的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提出了更高標準和更嚴要求,生態環境保護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環保投資需求也將日益增加,我國“十三五”期間環保投資需求將達17萬億元,有力的推動了環保產業的發展。
鞍山市通過環境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與建設探索環保產業發展模式,以鋼鐵業、菱鎂業和裝備制造業的創新發展為突破,促進綠色發展,不忘治理污染的初心,打造環保產業的“鞍山品牌”。
(一)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契機,以徹底改善我市環境質量為目標,按照環境問題導向,梳理環保產業需求側。從需求側為我市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廣闊市場。
(二)發展創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按照“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和“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積極拓展挖掘環境健康產業鏈和環保文化產業鏈。
(三)強化政府發展環保產業主導作用,加大政策、制度供給力度,嘗試在特定區域(如循環經濟產業園)將全市環保產業集中化、聚集化,實現環保產業總部經濟。推進我市環保產業供給側改革,優化資源配置。
(四)招商引資培育本地競爭力。利用市場需求吸引國內外的龍頭企業、上市公司、科研院校等社會資本,引進“環境醫院”、“城市合伙人”、“金融+”、“互聯網+”、“產學研一體化”等先進模式,逐步補齊相關領域短板,使我市環保產業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升。
(五)提升投融資能力。搭建環保產業投融資平臺,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提升資本運作和投融資能力。逐步形成具有鞍山特色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資本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