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不僅決定著社會治理的整體效果,還關系到國家整體政策目標的實現,影響著國家治理的整體水平。那么,基層社會治理該如何發力呢?本期,重慶市委黨刊(CQDK)全媒體圍繞“黨組織應如何發揮好引領作用”“如何避免形式主義”等問題,邀請了江津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委直屬機關工委書記余現兵,長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委非公工委書記(兼)朱浩,銅梁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李繼紅,奉節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余力,重慶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教授曹勇,北碚區委組織部組織二科科長須藝聰來分享他們的觀點。
CQDK全媒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黨組織應如何發揮好引領作用?
余現兵: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具體來說,要把村(社區)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確?;鶎由鐣卫淼恼_方向、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
朱浩:首先,要在政治上引領。要通過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帶頭人隊伍建設,持續開展黨組織軟弱渙散整頓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等方式,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戰斗堡壘。其次,要在隊伍上支撐?;鶎由鐣卫?,人才隊伍是關鍵,基層黨組織要加強對干部的選配、培養和管理,造就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再次,要在制度上保障。要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著力推動基層黨建制度與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有機銜接,促進黨組織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常態長效。
李繼紅: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來實現。銅梁區在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抓實“四個基本”,深入實施黨支部“扎樁工程”,通過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把黨員變成“服務員”,有效解決了基層黨組織“力量不凝聚、作用不明顯、群眾不滿意”等問題,形成了“黨員干、群眾贊、黨員群眾一起干”的良好氛圍。
曹勇:要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重在抓關鍵、找重點、把方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平臺效應,強化黨建的服務和協調功能。同時,要增強黨組織的資源整合能力,建立健全黨群服務中心、村(社區)基層黨建聯動中心等平臺,促進村(社區)基層黨建互聯互動,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群眾自治三者的良性互動。
須藝聰:黨組織在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上要發揮兩大作用,一是管體系的作用,二是管人的作用。所謂管體系,就是整合組織資源,構建群眾自治和黨群共治的組織體系。要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不能零敲碎打,要在黨組織的領導和統籌下,采取多種方式,實現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所謂管人,就是要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開展基層社會治理,人是決定因素。要堅持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質量優良的骨干隊伍,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堅強的干部人才支撐。
CQDK全媒體: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如何避免形式主義?
余現兵: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諄諄教誨,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錘接著一錘干,堅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抓基層治理需要啃“硬骨頭”,老辦法不管用就要想新辦法。在這個過程中,要牢固樹立重在解決問題的創新觀,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干表面活、不做無用功、不搞瞎折騰,確保各項工作有實效、可持續、受歡迎。三是要以人民為中心。做工作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腳步多往基層走、眼睛多往基層看、耳朵多聽基層聲,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
朱浩:一方面要杜絕照搬照抄?;鶎由鐣卫肀仨殘猿謱嵤虑笫?,每個地方的情況千差萬別,外來經驗做法可以借鑒,但絕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搞統一標準、統一模式。要摸清基層社會治理的普遍性規律,充分結合本地區具體情況和現實需要開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另一方面要做實基礎工作。只有基本制度落實到位,基礎工作做得扎實,創新才有根基,才會實現錦上添花,否則創新就是一句空話,不會有好的效果。
李繼紅:避免形式主義關鍵在于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重點在于解決社會治理中根深蒂固的問題。銅梁區聚焦社會治理中各類網格“亂云飛渡”、力量整合不到位、工作融合不到位等問題,專題研究、“解剖麻雀”,有效打通了社會治理各個難點、堵點,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余力:有效避免形式主義,這要求我們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要注重黨的組織體系建設,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整頓基層軟弱渙散黨組織,優化提升基層黨員隊伍,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曹勇:形式主義是最害人的,也是老百姓最反感的?;鶎由鐣卫碇v求做細、做深、做實。要以人民為中心,鼓勵群眾參與,及時回應群眾最怨、最煩、最恨、最憂、最急和最盼的問題,增強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要始終堅持重心下移,從基層最小單元、最小“細胞”抓起,優化資源配置、健全智慧治理機制、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觸角向社會每個角落延伸。
CQDK全媒體:事多、人少、任務緊,基層社會治理如何破解“乏力”的困境?
朱浩:首先,要進一步為基層減負增效。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推動村(社區)減負增效,確保村(社區)黨組織聚焦自身建設和服務群眾。其次,要進一步加強基層工作保障。牢固樹立基層導向,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確保有人干事、有錢辦事。再次,要進一步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鶎由鐣卫?,群眾是主體。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相關謀劃、決策中,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匯集群眾智慧。
李繼紅:破解“乏力”,重在有效整合基層資源、力量。面對基層工作隊伍各做各事、力量分散的局面,銅梁區著眼實際,整合黨建、綜治、市場監管等各類網格,實行“多網合一”,按照“一格四員”(一個網格由1名社區干部、3名專職網格員構成)標準配備專職網格員,實現了基層力量在社區、在網格“握指成拳”。
曹勇:要充分調動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有效整合各種力量和資源,確立權責明晰、分工負責、內在驅動、激勵有效的基層社會治理責任鏈條,調動社會力量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必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等科技優勢,加強信息技術驅動的基層社會治理聯動平臺建設和改造升級,提升運用信息技術系統整合基層社會治理資源的能力。
須藝聰:基層社會治理“乏力”,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基層工作負擔確實過重;另一方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專業化力量作用發揮不夠。要解決基層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就要從任務目標、制度機制、組織保障等多方面為基層減負提供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法。同時,要強化制度約束,將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領導基層自治、組織公共服務、推動區域發展、動員社會參與上來。對專業化力量作用發揮不夠的問題,可以通過“購買服務+志愿服務”方式,培育社會組織,積極引導其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CQDK全媒體:在基層社會治理的路徑探索中,如何將“經驗”變成“制度”?
余現兵:一方面,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要通過不斷地總結、提煉,把成熟的經驗保留下來作為參考,把失敗的教訓梳理出來作為鏡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改進工作流程,提升工作實效。另一方面,要注重上下聯動。基層是社會治理的主戰場,對工作中的難點、痛點接觸最深入,感受最深刻,要在工作中多總結經驗,供上級部門參考。同時,上級部門也要多深入基層調研,聽取基層意見,充分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把基層的成功經驗固化為制度大廈的堅實基礎。
朱浩:要在人力和經費上給予支持,鼓勵基層在治理的過程中大膽創新,探索有益的經驗。我區龍河鎮實行“黨員積分”管理、葛蘭鎮推出“灣長制”,都是先鼓勵有條件的村積極探索,取得效果之后,再在全鎮進行推廣。同時,要善于把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經驗做法總結提煉成為制度。
須藝聰:將基層社會治理探索中的“經驗”變成“制度”,要堅持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走好群眾路線。基層社會治理本質上是做群眾的工作,一直以來,北碚區都鼓勵和支持基層黨組織大膽開展嘗試和探索。在嘗試和探索的基礎上,歸納形成經驗,在充分聽取基層意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試點推廣,推廣的效果要以群眾的評價作為重要參考,最終再細化成制度進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