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過去的近兩個月,不管是對我,還是對于我們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所有隊員來說,都是人生中一段難以忘卻的經歷,是職業生涯中值得永遠銘記的回憶。”
3月25日,重慶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全科醫學科護士長張晞載譽歸來。
當天下午,看到熟悉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張晞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陰霾散去終見晴天,起早貪黑連軸轉的日子終于告一段落了。
20天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了《關于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對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全國113個集體、560名個人進行了表彰。其中,張晞榮膺“全國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稱號。
在張晞看來,榮譽,既是對過去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激勵。
“我是一名老護士,應該一馬當先,站在隊伍的最前沿”
從奔赴湖北武漢抗疫一線到3月25日返渝,近兩個月時間一晃而過,但當初主動請纓的一幕,仍深深烙印在張晞的腦海中。
1月25日,大年初一,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決定派首支醫療隊援助湖北武漢。得知消息后,張晞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然而,經綜合考慮后,院領導暫緩了她的申請。
即將迎來48歲生日的張晞自1991年參加工作起,已在護理行業摸爬滾打了29個年頭。2003年SARS病毒暴發和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地震,各種原因導致張晞都未能挺身一線,這成為她心中莫大的遺憾。
兩天后,在重慶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即將馳援武漢之際,張晞再次請求出戰。
“這一批醫療隊全是年輕的護理人員,疫情當前,作為一名有著豐富護理經驗和臨床管理經驗的老護士,我應該一馬當先,站在隊伍的最前沿。”張晞在《請戰書》中寫到,要充分發揮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準備出征,目的地武漢,你有沒有問題?”當天下午,正在上班的張晞突然接到領導電話。
“沒有問題,堅決完成任務!”張晞毫不猶豫,脫口而出。
張晞被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任命為重慶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時間緊迫,她立即回家收拾行李。
雖然丈夫堅定支持她的決定,但張晞害怕母親擔心,所以臨近出發時,才將此事告知了母親。電話那頭,母親縱然萬分擔心和不舍,但依舊鼓勵著張晞,除了讓她注意保重身體外,還要求她每天再忙都要打個電話報平安。“你是領隊,要把孩子們全部安全地帶回來。”母親囑咐道。
“作為領隊和大姐,我一定會帶著大家平安歸來,一個都不少。”出征前,張晞向大家作出承諾。
“隊員們都喊我張媽,我就得盡到做‘母親的責任”
在重慶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進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工作的15名隊員中,張晞最為年長,也是唯一的“70后”。“整個醫療隊平均年齡不到31歲,最小的隊員才24歲。大家分別來自市急救中心、腫瘤醫院和六院,大部分人來之前都沒有穿過防護服。”張晞介紹。
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最早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多,工作量很大。張晞雖早有預料,但在真正面對生死離別時也難免恐慌,不過她想得最多的還是隊員們的安危。
“我們所學的醫學知識是最強大的武器。很多人之所以害怕,是因為對新冠病毒不夠了解,我們只要專注做好每個防護細節,就能毫無畏懼地開展救治工作。”張晞用這句話鼓勵隊員,也為自己加油打氣。
為了做好隊員們的防護工作,張晞積極和武漢方面進行溝通,爭取到了3天寶貴的學習時間,用于防護服的穿戴練習。“防護服的穿戴,僅看視頻是不能搞懂的,光穿一次脫一次就需要半小時,穿上以后手腳還會變得很笨重。”她說。
張晞對每名隊員逐一考試,過關后才允許上崗。在不了解內情的人看來,張晞的要求很是嚴厲甚至苛刻,但隊員們心里都明白,疫情防控不是兒戲,所有的嚴厲苛刻都是值得的。
張晞坦言,剛來武漢時,醫療物資匱乏,生活物資也跟不上。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對外聯絡、院感管理、技術指導、臨床救治……作為隊長,她身兼數職,“隊員們都親切地喊我張媽,那我就得盡到做‘母親的責任”。
醫院不能為隊員們提供防護服練習,張晞便通過私人關系,讓武漢當地的朋友送來了部分物資,又聯系志愿者幫忙。不僅如此,她還把自己在出發前從醫院帶過來的防護服給隊員們進行院感練習。
“那段時間,我的精神處于高度緊繃狀態,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張晞解釋,既要想方設法讓隊員們盡早投入戰斗,及時救治病人,又要為他們對接好吃、住、行及聯絡工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這讓她有些應接不暇。
“每一位病人都像是一起戰斗的戰友,我們之間只隔著一層面罩”
“你們要返回重慶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告訴我們,我們要來送送你們。你們照顧我們這么久,我們想看看你們脫下防護服后的樣子。”從武漢返回重慶前,患者李歡(化名)向張晞提出了這樣一個請求,讓她倍感暖心。
在金銀潭醫院工作期間,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張晞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管理經驗有了用武之地。期間,她與其他援鄂醫療隊的護理隊長一起,梳理工作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議、進一步規范工作路徑,完善院感防控工作流程等。
安全、高效、規范的治療護理成效顯著,患者就張晞牽頭構筑的“防護墻”給予一致肯定。
“護理工作不僅要對患者進行醫療護理,更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有著近30年護理經驗的張晞,把和患者“以心交心”作為工作的準則之一,“對我們來說,每一位病人都像是一起戰斗的戰友,甚至是至親,我們之間只隔著一層面罩”。
在張晞看來,雖說身穿笨重的防護服讓很多患者沒見過他們的模樣,但患者通過走路的姿態和交流的聲音,能準確叫出他們的名字,這份默契是再多金錢都無法衡量的。
在重慶援鄂醫療隊的精心護理下,李歡病情逐漸好轉,無以為報的她特地寫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日志發在網絡上,張晞瀏覽后留言鼓勵了她。
張晞在查房時,李歡還告訴她:“我已經和病房里的另外3個姐妹‘結拜了,大家這幾天都會陸續出院。”張晞清楚地記得,李歡向她提最后一個要求時,眼角滲出了淚花。
“此心此生無憾,生命的火已點燃”
“家人很支持我,走的時候我答應每天報平安,結果到這邊后,工作一忙就忘了,一度讓他們很擔心。工作理順了以后,每天跟家人視頻時已是凌晨了。”張晞仰了仰頭說,此次支援湖北,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
讓張晞最放心不下的,是今年即將參加中考的兒子黃紹珂。
好在,在得知張晞馳援湖北的消息后,渝北區龍溪街道安家嘴社區黨委書記何曉琴迅速啟動了愛心幫扶機制,第一時間上門走訪慰問,向其家屬送去防疫物資等慰問品,并定期幫買生活物資,全力保障其正常生活。
同時,何曉琴廣泛動員,招募“愛心助教”志愿者為黃紹珂開展“一對一”在線幫扶,及時解決他在學習上遇到的困惑和難題。
3月25日,家人趕到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接機,張晞遠遠地便看見了兒子的身影。
“感覺個頭稍高了些,但也瘦了不少。只有經歷了一些事,人才能學到一些東西,我相信經過這次疫情,他應該有所成長。”在張晞看來,生活中的很多感悟,是在順境中收獲不到的。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張晞說,援鄂醫療隊員和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們并肩作戰,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光和熱,用實際行動參與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來,“堅守,是責任,更是無限榮光”。
“一路走來,擔憂、困惑、感動、辛酸、喜悅、疲憊……所有的一切都將化作生命中一段難忘的經歷。”張晞用歌曲《只要平凡》的歌詞概括此次援鄂經歷——“此心此生無憾,生命的火已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