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開梅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沖擊,部分企業遭受重挫,停滯不前。線下產業努力突出重圍的同時,一些線上產業也在“云端”畫出了獨特的色彩。
疫情之下“云”朵頻出
“帶家人看電影,跟好友周邊游,跟同學聚次會……”這是鄒西玟還在學校時就擬好的“新年要完成的事”計劃清單。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原本在春節上映的賀歲片紛紛撤檔,各個景區停止營業,鄒西玟的計劃也就“擱淺”了。
沒想到,“網絡春節檔”應運而生。
“通過手機投屏到電視上,大年初一,我們全家觀看了《囧媽》,雖然沒能去電影院,但一家人圍坐一起觀影,也是一次難得的經歷。”
直到3月15日,鄒西玟已經快兩個月沒有外出了,秉承“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的理念,她的文娛活動全靠各類手機軟件支撐著。
“聚會取消了,周邊游也取消了,沒想到玩個游戲,它還崩了!”鄒西玟笑稱,對不少像她這樣宅在家的年輕人來說,點開手機游戲和朋友們一起“吃雞”,是這個春節假期的首選,天天愛消除、王者榮耀等手游,熱度也都挺高。
春節時,鄒西玟原本想玩玩游戲,沒想到手游和平精英的服務器卻被玩家擠爆了,始終登錄不上,這讓她哭笑不得。
在全民宅家戰疫的大環境下,游戲行業迎來高光點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云”上展覽漫游千年
在游戲行業迎來機遇的同時,線下文娛行業轉型也密集上演,“云演出”“云綜藝”“云音樂節”等紛紛亮相。
“聽說這兒有座神奇的文物動物園,哎呀,敲鼓的人已經過來啦!”
“哎,您是不是出門太著急都忘穿上衣啦?”
“我是來自漢代的說唱鼓,專門表演好玩的節目逗大家開心。別看我又矮又胖,其實,我可靈活了。”
這是《文物的時空漫游》第一集里,2000年前的民間藝人說唱俑與小源和小企鵝的對話。
3月10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和騰訊主辦、青年偶像王源擔任故事推薦官的《文物的時空漫游》音頻節目正式上線。
節目一經推出,便引來眾多關注。重49克的西漢超輕素紗單衣、人見人愛的三彩女立俑唐美麗、英勇威武的秦兵馬俑等化身為各自博物館的“金牌解說員”,通過擬人化的趣味故事,將自身以及其他館藏文物“小伙伴”所處的歷史背景、時代面貌及其蘊含的社會文化意義等一一向聽眾介紹,這讓聽眾們大呼過癮。
“沒想到我的愛好跟我的偶像結合了!”
“這種科普文物的方式真的很有趣,不知不覺就跟推薦官一起夢回千年了……”
從網友的留言中不難發現,疫情期間,博物館的門雖然關上了,但這些創新的線上節目卻意外打開了“云漫游”的入口。
在三峽博物館推出音頻節目讓人們品嘗聽覺盛宴的同時,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也開啟了“帶你宅家看展覽”的活動,相繼推出《巴渝古床基本陳列》《巴渝民俗展》《渝北歷史文化基本陳列》三大VR虛擬漫游展覽,以及《迎祥祈福——傳統木版年畫展》等5個線上臨時展覽。市民不僅可以看展覽、賞文物,還可以720度實景“云”游古床館、民俗館和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
“在網上游覽博物館的體驗非常好,由于VR技術的運用,博物館的展品看起來非常真實且清晰。”南岸區長生橋中學學生薛艷興奮地說,疫情過后,一定要去現場再看上一遍。
文藝演出“云”上重啟
“有一座城,叫做眾志成城;有一顆心,叫做中國心……”
2月2日,舞劇《杜甫》的演員李庚和李晉為給一線戰疫人員鼓勁,專門錄制了祝福視頻。
若不是突發的疫情,這對雙胞胎兄弟此刻可能正在舞臺上排練、演出……
“受疫情影響,原本計劃好的線下演出全部取消了。”重慶市歌舞團董事長黃猛介紹,歌舞團共取消了全國巡演、區縣春晚等各類演出累計30余場。
“但特殊時期,文藝更要發揮獨特作用。”重慶市歌劇院院長劉光宇覺得,雖然疫情給線下演出按下了“暫停鍵”,可人們對藝術的需求依然存在,文藝工作者應靈活應對,滿足市民需求。因此,市歌劇院通過創新開展“空中劇院·好劇在看”以及免費開放歌劇院云課堂、在線精品課程等活動,與市民互動。
隨著文娛消費需求的增長,文藝工作者紛紛出招。
重慶雜技藝術團結合雜技、魔術,共創作了《幸福守護》等20多個雜技表演視頻,在抖音等網絡平臺發布后廣受好評。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聲援抗疫的活動中,重慶民族樂團也計劃舉辦“云上音樂會”。截至3月初,重慶市歌舞團通過遠程協作,創作推出抗疫主題作品22個,覆蓋網絡受眾50余萬人次。
“宅家看演出是個很好的選擇。雖然少了現場的參與感,但多了幾分清凈,不用乘公交地鐵,也省了時間,而且還可以反復看。”渝北區居民劉一航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