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劍
【摘要】以《財務管理》課程為例,《財務管理》課程標準的制定通常包括以下內容:明確課程定位;制定課程教學目標;確定課程教學內容與要求;教學實施。
【關鍵詞】課程標準;財務管理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每一個專業、每一門課程的教學都有對應的課程教學標準。在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中,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出《財務管理》這門課的課程標準,使得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與評價有據可依。本文以財務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課程為例,分析了《財務管理》課程標準的制定通常包括的內容。
一、課程定位
(一)課程性質
《財務管理》是高職高專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與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緊密聯系的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環節,樹立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掌握財務預測、決策、預算等專業理論知識,了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及相關法規,初步具備從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能力。《財務管理》的學習要以《實用基礎會計》《初級會計實務》課程的學習為基礎。
(二)制定依據和思路
《財務管理》課程通過專業教師對財務管理職業崗位群的市場調研分析,經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審定,依據“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財務管理專業導航”設置。其總體設計思路如下:根據會計職業需要,精選教學內容;序化、整合教學內容,按照教學做一體化模式,設計學習情境;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提培養;任務驅動,項目教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相關的職業所需能力。《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選取應突出對學生職業需求的訓練,同時又應考慮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初、中級會計資格證書對財務管理知識的要求。教學效果考核應采取過程性考核與期末理論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項目相結合,重點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
二、課程教學目標
(一)總體教學目標
通過《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環節,樹立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掌握財務預測、決策、預算等專業理論知識,了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及相關法規,初步具備從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能力,并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財務專業理論課奠定基礎。同時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為社會輸送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
(二)知識教學目標
1.理解財務管理的內容、目標;
2.理解資金時間價值的有關概念,掌握資金時間價值的有關計算;
3.掌握風險的類別、測算;
4.掌握現金流量的構成與計算;
5.掌握項目投資評價指標;
6.掌握股票和債券投資價值的測算、收益率的測算;
7.理解持有現金的動機;掌握最佳現金持有量的確定方法;
8.理解應收賬款的成本構成;掌握信用條件的選擇;
9.理解存貨的功能與成本;掌握存貨的日常管理方法;
10.理解影響股利分配的因素;掌握常見股利政策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
11.掌握經營杠桿、財務杠桿與總杠桿的測定;
12.理解成本性態分類,掌握本量利分析的相關計算;
13.掌握資本成本的測算;
14.掌握資本結構的決策方法;
15.理解企業籌資渠道與方式。
(三)技能培養目標
1.會計算資金時間價值;
2.會對風險作出測算;
3.能夠辨別成本性態,并利用本量利分析工具進行利潤預測;
4.能夠測算資本成本、會對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總杠桿作出測算;
5.能利用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指標評價投資項目的可行性;
6.能對股票和債券投資價值作出測算
7.能夠根據資金數量,選擇最佳籌資方式;
8.會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存貨的經濟批量、應收賬款的最佳信用期間;
9.能夠分析影響企業股利分配的因素,并選擇最適合企業的股利政策。
(四)綜合素質目標
通過《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培養出企業需要的財務管理人員,讓他們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職業溝通與協調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團隊合作和協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誠信品格和社會責任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三、教學內容與要求
(一)教學內容選取和安排
《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是依據財務管理的工作環節,參照國家對初、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的知識和技能要求,在分析財務管理崗位與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確定,以資金時間價值、風險、成本觀念作為財務管理的基本工具,以財務活動為主線構建課程內容體系,按照資金管理過程來設計教學單元。
根據教學對象的現狀,結合企業對財務管理的職業要求,目前在職業技術學院這類高職高專院校一般設置五個學習情境:
1.財務管理基礎知識
2.籌資管理
3.投資管理
4.流動資產管理
5.分配管理
(二)實踐教學項目安排
根據上述教學內容,還應安排相應的實訓內容。通過相關實訓的訓練:能模擬企業經營;能進行收益風險的評價與測算;能進行資金時間價值的計算;能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能進行證券投資價值的分析;能對應收賬款進行信用評價;能對籌資方案進行正確選擇;能完成股利分配方案的制定。
四、教學實施
(一)教材選用或編寫
《財務管理》課程優先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家規劃教材,如:馬元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企業財務管理》及其配套的《企業財務管理實訓》;孔德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財務管理實務教程》等。
(二)教學組織形式
《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的組織。教師應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教師演示與學生分組討論、訓練互動,學生提問與教師解答、指導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完成工作任務,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在組織實施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進行。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使教學內容模塊化,具體可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可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分別采用案例分析法、實訓操作法、案例討論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
(三)課程考核與評價
《財務管理》課程的成績考核可采取過程性考核與期末理論考試相結合、基礎知識考核與實訓操作考核相結合的課程考核辦法。既注重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也看中學生平時的出勤、學習態度,課堂表現、實訓結果。真正培養出企業需要的,具有一定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財務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課程標準制定原則》.
[2]百度文庫.《課程標準制定要求》.
[3]馬元興.企業財務管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馬元興.企業財務管理實訓(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5]孔德蘭.財務管理實務教程(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