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超 王妮娜 董繼承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抑郁癥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數(shù)字法分成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研究組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結果:研究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抑郁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在臨床上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應用該種護理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正確的自我觀念,有效的緩解患者內(nèi)心的不良心態(tài),從而到達改善患者出現(xiàn)的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應當在臨床試驗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抑郁癥;常規(guī)護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on patients has achieved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in clinical practice.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ursing mode can not only help patients to have correct self-concept and effectively relieve patients' inner bad mentality, thus improving patient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bad psychological emotions.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hould be applied in clinical trials.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1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科疾病之一,在臨床上又被稱為抑郁障礙[1]。該病的發(fā)生與患者生存的環(huán)境、心理以及社會等因素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在臨床的主要表現(xiàn)是情緒或者心態(tài)低落消極、對事物失去興趣以及思維遲緩等一系列的心理癥狀。抑郁癥的發(fā)生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輕生的現(xiàn)象[2]。隨著現(xiàn)在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導致抑郁癥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藥物治療是重要手段,但是不可忽視的還有心理上的疏導。本文為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抑郁癥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隨機數(shù)字法分成兩組。
其中研究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21-56歲,平均年齡(25.6±4.8歲),病程0.8-15.6年,平均病程(7.4±3.7)年。
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23-55歲,平均年齡(26.5±3.6歲),病程1.1-16.2年,平均病程(7.6±3.9)年。
兩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干預期間均接受有關抗抑郁藥物的治療,使用方法如下:給予患者指導口服50 g舍曲林,每天1次,于相同時間服用,連續(xù)服用8周時間。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基本的入院信息確認、用藥指導、環(huán)境護理以及飲食建議等基礎的護理。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①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當及時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情緒、病程等有關的病情,給予患者一定的鼓勵,初步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
②及時的組織健康教育,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向患者介紹有關抑郁癥的情況,讓患者正確的認識疾病,并向患者及時的說明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減少患者的擔心。
③積極的與患者家屬聯(lián)系,告知患者的家屬以及親朋好友多跟患者進行溝通,給予患者一定的鼓勵與心理安慰,讓患者不會出現(xiàn)心理上被孤立的想法。
④在治療過程中適當?shù)墓膭罨颊哌M行聽輕松音樂、唱歌以及輕度的運動等方式來患者自身的抑郁情緒,適當?shù)尼尫抛陨淼膲阂智榫w可以提高患者體內(nèi)的腦啡肽水平,從而可以產(chǎn)生積極分情緒。
1.3 觀察指標
在干預前后對患者的焦慮以及抑郁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分,借助于SAS(焦慮自評聊表)以及SDS(抑郁自評量表)。SAS標準:無焦慮評分低于50,輕度焦慮評分50-59,中度焦慮評分60-69,重度焦慮評分大于70。SDS標準:無抑郁評分低于53,輕度抑郁評分53-62,中度抑郁評分63-72,重度抑郁評分大于73。
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通過滿意度調(diào)查來進行,分為三個等級:800-100分為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率為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shù)進行(%)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 結果
研究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的節(jié)奏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漸的發(fā)生著變化,過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帶給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3]。在這個壓力巨大的社會作用下,抑郁癥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的上升,這給人們正常的生活帶去的很大的影響,甚至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抑郁癥屬于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在臨床的主要表現(xiàn)癥狀為情緒低落、對事物無興趣等悲觀的情緒以及心態(tài),長期處于低落狀態(tài)會使患者對世界失去興趣,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4]。
目前抑郁癥的發(fā)生原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表示,但該病的發(fā)生與患者的生存環(huán)境、社會以及心理等有著密切相關的聯(lián)系。這些因素在長期的相互作用下,會導致人們出現(xiàn)不同的心理上的應激反應以及生理上的消極活動等,長期的低落最終導致抑郁的發(fā)生[5]。目前臨床對抑郁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藥物的作用,但是藥物治療的治療全體主要適應于中度抑郁以下的患者,對于中度以上的抑郁患者因病情較重會出現(xiàn)拒接配合治療的想法以及行為[6]。所以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在治療抑郁癥的領域心理護理干預的出現(xiàn)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心里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因為抑郁癥患者的特殊性,該類患者的情緒往往都比較低落消極,甚至出現(xiàn)對生活以及生命失去興趣的想法、行為,從而導致患者不配合治療甚至是拒絕治療,心里護理的出現(xiàn)就是要改變這一問題[7]。
心理護理要求護理人員積極的與患者進行溝通,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融入到患者內(nèi)心的世界中去,從而可以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從而減輕患者內(nèi)心的消極情緒,使患者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8]。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組SDS、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實施心理護理后,患者的消極情緒有了很大的改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患者在實施心理護理后的體驗感較好,在治療的過程中心理護理聯(lián)合藥物的干預可以更好的幫助患者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對抑郁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在臨床上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應用該種護理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患者正確的自我觀念,有效的緩解患者內(nèi)心的不良心態(tài),從而到達改善患者出現(xiàn)的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應當在臨床試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潘子彥,黃峰,宋清華.集體健身鍛煉對抑郁癥患者身心健康的長期影響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7,39(4):302-304.
李念,劉可智,雷威,etal.自主性動機對抑郁癥患者癥狀嚴重程度和短期療效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8,27(1):47-51.
王娜,毛佩賢,李占江.認知行為治療或支持性心理治療聯(lián)合藥物治療老年抑郁癥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7,50(5):371-376.
房圓,李霞.心理治療在老年期抑郁障礙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8,2(4):831-834,779.
刁凱麗,曲海濤,馬輝,etal.抑郁癥患者心理社會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7,26(05):476-480.
凌楓,金勤華,秦金梅,etal.結構式團體心理干預對社區(qū)糖尿病合并抑郁癥患者療效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8,39(19):99-102.
王慧,馬輝,刁凱麗,etal.臨床治愈抑郁癥患者癥狀自評在負性自動思維與心理社會功能間的中介作用[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8,27(12):1091-1095.
王海燕,劉文莉,盧靜,etal.協(xié)同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潰瘍合并抑郁患者心境障礙及潰瘍愈合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7,12(3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