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孫淑霞 周培風

【摘 要】目的:探究在肺結核患者中予以護理干預對其負面情緒與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結果:本研究樣本從本院肺結核患者中選取,總例數為100例,研究時間始于2018年7月,止于2019年7月,依據護理方案的異同進行分組,實驗組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結果。結果: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低,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預后生活質量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高,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結論:據此研究表明,在肺結核患者中予以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進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肺結核;護理干預;負面情緒;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肺結核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為乏力、咳嗽等,并且該病病程普遍較長,而且疾病極為復雜。而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肺結核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而當患者發病后,其身體健康水平也會隨即降低,進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發展,同時生活質量也會進一步下降。并且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后也會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臨床治療依從性明顯較低。本研究特對本院肺結核患者采用差異化的護理方案,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負面情緒與生活質量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肺結核患者,總例數為100。始于2018年7月,止于2019年7月,將100例樣本依據護理方案的異同分組,分組比例為50:50。對照組50例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限制為28-61歲,平均年齡值(39.1±2.2)歲;實驗組50例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限制在29-60歲,年齡平均值為(38.1±2.1)歲。研究已將參與研究病歷資料送入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家屬也支持研究,兩組資料數據差異不影響研究科學性。
1.2 方法 實驗組予以綜合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同時對患者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進行指導,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且囑咐其定期進行復查。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還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并且及時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采用溫和的態度來對患者進行開導,詳細講解肺結核疾病的治療成功案例,從心理方面進行分析,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療信息,進而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③隔離消毒,對于肺結核疾病而言,屬于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要求患者進行單獨居住,同時定時定點對患者病房進行消毒,另外還需要及時開窗通風,囑咐患者在公開場所佩戴口罩,不能讓患者隨地吐痰,避免疾病進一步傳染。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干預。
1.3 觀察指標 ①焦慮評分、抑郁評分、②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焦慮評分、抑郁評分 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低,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
2.2 生活質量 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預后生活質量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高,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
3 討論
肺結核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患者臨床表現為乏力、咳嗽,該病病程比較長,而且疾病機制也極為復雜。對于肺結核疾病而言,屬于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從該病的發病機制上分析[1],主要是由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發的,這種病菌屬于一種致病性比較強的耐酸菌,并且隨著耐藥菌的進一步進展,對此類藥物也會出現耐藥性,并且在患者應用單一抗結核藥物治療當中,其治療效果也比較好。而對于肺結核患者而言,一般在其早期并沒有經過規律性、系統性的藥物治療,因而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比較高,進而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而患者往往在剛開始時對疾病缺乏全面的認識,并且對于治療方案也不夠重視,甚至不聽從醫囑,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耐藥。因而在治療過程中需要給予相應的護理方案,并且做好疾病知識教育,詳細講解疾病的發病因素與治療方案,讓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在臨床上出現藥物不良反應,進而提高預后效果[3]。另外肺結核作為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屬于國家重點防控病,因而在臨床上的護理干預主要是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強化,并且對于疾病本身的傳染性也比較強[4],導致患者在發病后不得不原理人群,甚至會出現隔離現象,進而導致患者出現緊張、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5]。而對于患者負面情緒的改善而言,對患者治療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利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等方式,一方面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情況,另一方面還需要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讓患者以積極有效的心態來應對治療,將護理干預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來配合臨床治療[6]。
本研究當中,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低,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預后生活質量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高,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
綜上所述,據此研究表明,在肺結核患者中予以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進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劉娜.利用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負面情緒、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2):180-181.
焦璐,奚子茜.探析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初治肺結核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0):27.
李璐璐.全程護理干預對中青年肺結核患者遵醫行為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5,(3):238-240.
羅娜.圍術期心理護理在減輕肺結核手術患者負性情緒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7,(39):91.
牛麗娟.中青年肺結核患者出院后延續性護理對用藥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飲食保健,2018,5(7):180.
昝清英.對肺結核專科的臨床護士進行個性化管理與人文關懷對其心理壓力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