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梅 王立芹

【摘 要】目的:對外科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某醫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外科患者120例作為本次研討對象,并將患者按照入院前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天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釆用護理風險管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估和總結。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護理風險事件以及投訴率都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8%。兩組數據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外科患者的護理中,可明顯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同時對護理質量也有較大的提升。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外科護理管理;應用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9--02
對護理人員來說,外科工作既繁重又復雜,而且工作難度又特別大,稍有疏忽將會引發風險事件的發生,甚至于發生醫患糾紛,嚴重的影響醫院的形象,因此,在外科護理工作中需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少上述事件的發生。本次研究中,對外科患者120例實施了護理風險管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間某醫院外科就治的患者12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患者入院前后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齡在19-60歲。觀察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齡在20-65歲。120例患者中,普通外科80例、泌尿外科25例、心胸外科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擴理管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釆用的是常規性的護理方法,即醫護人員嚴格按照常規護理流程和質量標準,結合患者不同的病情和實際需求,進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預、隨時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等,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的是+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具體護理流程如下:首先在科室內組成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資質較高者擔任組長,組員以經驗豐富、專業技能扎實、工作責任心強為標準,在外科護理人員和臨床醫師中選擇。由小組成員共同制定護理計劃,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可根據自己工作經驗和實際觀察,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建議,并分析其原因。其次,經臨床多年護理工作經驗總結,造成外科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大多因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與患者溝通及綜合素質欠缺而引發的,因此,在制定護理方案時應以此為依據,尤其對于患者壓瘡、尿管脫落及跌倒墜床等各種易發生風險事件的環節中,加強護理培訓,并制定出相關風險評估機制,在組長的帶領下,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識別并合理評估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應耐心聽取患者及其家屬的建議,進行循征護理,結合患者的實際需求不斷改進護理方案。還有就是要加強臨床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從最基礎的護理開始,確保外科每位護理人員對外科基本護理技術有足夠的了解,對護理流程做到應用自如,同時,護理人員應端正工作態度,嚴格遵醫囑用藥,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執行無菌操作,與此同時,不僅要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心,也要加大護理風險防范的培訓力度,幫助護理人員能夠在實踐工作中,識別護理風險、具有較強的風險評估能力、增強警惕心和法律防范意識。在護理中應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將治療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項等一并告知患者,同時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要求責任人簽暑知情同意書。再有就是,在組長的帶領下,全組成員共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理風險預案,對各種可能發生風險的事件做好應對措施,不僅提升外科護理人員應對風險事件的能力,而且法律意識也相對得到提升,護理服務中,一旦發生風險事件除了積極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外,還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取得溝通,最大限度的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與信任,以免事態持續發展。
1.3 觀察標準
護理管理結束后,對兩組患者在護理期間發生風險事件和并發癥例數進行記錄如,尿管脫落、墜床、壓瘡、術后切口感染等。并對兩組護理質量進行評分,護理效果與風險事件的發生成反比,而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與護理效果成正比。同時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讓患者及其家屬將住院期間對護理人員護理滿意度分為基本滿意、滿意、不滿意對護理服務進行評價。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護理風險管理方面進行比較,觀察組在發生風險事件、并發癥等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經本次研究中表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詳情見表1。
3 討論
近幾年來,對于護理安全問題臨床上特別重視,尤其在外科護理中,外科疾病具有突出、病情復雜等特點,護理人員的一時疏忽或者專業技能不強等原因,都將引發風險事件的發生,同時也會增加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這樣不僅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較大的影響,嚴重時可引起醫患糾紛,對于醫院的聲譽和進一步開展工作非常不利。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由護理人員在規范的風險管理制度下,對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有效識別并加強風險事件防范意識,做到及時處理,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的管理機制,以此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此外,外科護理工作中護理難度大,也是風險事件發生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外科護理工作中釆取科學有效的護理管理服務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和常規護理方法相比,護理風險管理方法,整個護理過程中更注重風險事件的防范,也更具有系統性和專業性,本研究中通過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共同制定護理方案,對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發現,極大的降低了風險事件的發生。另外,通過加強護理人員職業素養的培養,提升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并將風險事件的發生率與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掛構,再加上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及時溝通,不僅進一步增強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而且風險事件顯著的降低。
本次研究中表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為9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在護理效果方面,觀察組也優于對照組,這充分說明護理風險管理服務在臨床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將護理風險管理方法應用于外科護理中,在護理質量得到提升的同時,極大的提升了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管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李玉霞.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16(12):106-106.
趙翠萍.風險管理在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健康之路,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