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伶俐
摘 要:隨著當今的經濟的不斷提升和發展,我國人民對于生活的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力作為一項基礎設施,當然也就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而輸電網和輸變電設備作為電網的重要構成元件,一旦出現事故,將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關鍵詞:輸變電設備;設備智能化;發展趨勢;優化研究
前言:在十三五發展規劃期闡,我國輸變電工程造價管理控制能力有所提升,旨在通過加強工程造價管理措施來有效控制輸變電工程造價。然而,現有的輸變電工程管理體系不完整,在具體的輸變電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之處。伴隨著電網企業的快速發展和電網的不斷轉變,對輸變電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1輸變電設備智能化關鍵技術發展趨勢
1.1輸變電設備智能化的發展目標
當今的社會經濟不斷提升和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進行智能化的發展途徑,輸變電設備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當然也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現今技術進行變革,在傳統的輸變電設備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加強設備的信號處理反應速度、提升信息技術的準確程度、加強通訊技術的快捷靈敏性,這都是對于傳統的輸變電設備進行的飛躍式的改革。當然除去對于整個輸變電設備的智能化程度,其安全性也是加強智能化的關鍵目標之一。在當今這個環境惡劣的時代當中,對于節能環保也不可以掉以輕心,原本傳統的輸變電設備的使用壽命也要納入考量范圍。只有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緩解或建立新的輸電線路進行分散工作量才能有效的減少設備的故障程度,改善當今的生態環境,節省大量的設備資源。
1.2設備故障信息的感知力和一體化設計
制約設備智能化最關鍵的技術就是研究適用于現場運行要求的傳感器。目前來說,采樣的一些傳感器在靈敏度和穩定上都還不能滿足這個要求。輸變電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長期在一個強電磁場的范圍之內,導致反映出各種潛伏性故障的產生、發展、故障的模型和相關的影響因素及其信息故障的傳播特性。從最基礎的工作開始,發現反映故障的新特征,發現新的監測原理和傳感的方法,使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檢測更加靈敏、準確、可靠。
1.3高壓開關電器的控制
對于智能化輸變電設備來講,不同的運行狀態下對于硬件設施的操作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如果想要合理的完成調控,就需要合理的考量開關電氣對于整個輸變電設備的影響程度。
2、輸變電設備智能化關鍵技術現狀
2.1輸變電設備的現狀分析
智能輸變電和普通輸變電的區別就在于智能輸變電的需要將整個工程的電氣檢測、信息數據等等人工智能融合進去。讓整個輸變電設備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的結合。并在傳統輸變電設備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智能化,加強設備的運行方便程度,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當中,輸變電的智能化程度已經逐漸成為了將來電網建設中的必要環節。輸變電設備的智能化程度也是想要加強關于輸變電設備的實時控制狀態,盡力減少人工掌控,加強自動化的智能調節。這樣就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務,避免一些人為性的失誤,加強硬件設備的處理能力的同時解放大量的勞動力資源。雖然我國已經在這方向上進行了一定的探索,然而其實際效果仍然需要加強。所謂的智能變電技術是一種將整個監控測量處理進行整合的裝置,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避免了各個環節交接所產生的問題。近10多年來,我國變電站智能化,在技術和數量上都有顯著的發展,但比例仍然偏低。
2.2智能輸變電的內涵
智能的輸變電設備可以實現運行中輸變電設備的智能監測、狀態自評估和故障自診斷??梢苑e極采用新的傳感、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對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況和劣化趨勢的及時、準確、全面獲取,使設備具備自身狀態評估功能,以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是實現設備智能化的最重要手段和基礎。在感知的狀態的基礎之上,通過對設備故障的規律和特點的認識,為故障的智能化識別提供理論性的指導,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專家的系統作為智能化技術的分析,對故障的信息進行自我的識別和故障的分析,實現輸變電設備的自我診斷和分析,綜合提高設備對自身故障防御的能力。當然智能輸變電的特點內涵還具備著實現設備壽命的預測與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方向。為了對設備的使用時間進行管理,需要建立確定準確的使用時間管理和綜合評估的模型,形成輸變電設備實現自身風險的評估,實現對輸變電設備使用時間的預測和綜合管理。
3輸變電工程造價管理優化措施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輸變電工程規模的日益擴大,現行的全過程輸變電工程造價管理問題日益凸顯,在全過程管理的基礎上進行變革要實施集全過程、全要素、所有風險和全體員工于一身的全面造價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以全過程造價管理為主導,最終借助協調工程各方來全面控制工程造價,提高輸變電工程造價管理水平。
3.1全信息造價管理。
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項目的決策,同時對工程造價進行估算之后在設計階段來控制工程造價。工程的建設規模、標準和投資等都是通過設計來決定的,因此,通過對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進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之后,確保工程造價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3.2造價管理后評價。
行為評價、控制成效評價和技術要點評價構成了造價管理后評價,其中對于行為評價,以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計量和評價行為規范性的方法為基礎,構建行為評價體系,實施行為評價;成效評價是指對工程造價控制效果的評價,研討出定量計量控制成效的方法,編制評判成效的標準和方法,構建成效評價體系;全面分析造價管理過程和目標,明確輸變電工程造價控制技術要點,并系統分析、全面研究。
4、結語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輸變電設備的智能化也要逐漸提上日程,智能配電網是一項可以高效處理的輸變電設備技術,然而當今的各種計算機處理技術、信息通訊手段、電子控制技術等等不斷提升,也就成為了輸變電智能化的基礎保障。只有合理的進行輸電網的智能化程度才能加強我國的電力質量。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推動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本毅.輸變電設備智能化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24):6.
[2]李煒,馬瑩.輸變電設備智能化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分析[J].科技風,2018(24):118.
[3]羅溪,沈文濤,謝明威,姚書航,唐慎佳.輸變電設備智能化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7(22):141.
[4]張維.淺談輸變電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