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杰 聞東 牛家楨
摘 要: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互聯網通信技術也在迅速的發展,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交易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轉變,過去的紙幣交易逐漸向電子交易轉移,第三方支付逐漸進入社會,逐漸被人們熟知并運用,尤其是支付寶、微信已經成為我們生活消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支付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第三方支付解決了過去商家與客戶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同時它還存在著一些潛在風險需要去防范。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相關概念理論,提出第三方支付的一些主要風險,并通過風險研究來論述第三方支付的風險及監管問題。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風險;互聯網金融
一、引言
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國內各種產業的發展,網絡經濟應運而生,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第三方支付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自然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不管是支付寶的支付還是微信的支付,亦或是其他第三方支付平臺,都反映了我國經濟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局面。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的同時使人們日常消費的平臺與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支付的范圍也越加廣泛,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第三方支付想要發展長遠,是離不開與銀行的合作的,它發展的同時使得傳統的金融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印象,第三方支付是資金流動的平臺,進行的使實體與網絡虛擬經濟并存的發展模式,平臺運行關系到消費者的利益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安全。
二、第三方支付的理論概述
(一)第三方支付的定義
第三方支付主要是一種結算的支付方式以及機構運行機制,獨立于商戶及銀之外的第三方機構,具有一定的實力與信譽,且具有獨立性的特點,是一種商品的交易支付服務。與傳統的支付方式具有較大區別,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基于自身信用作為自己與銀行之間支付的保障,屬于一種支付中介平臺。
(二)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進程
(1)交易規模穩步增長階段。2005年第三方支付實現了150億元的業務總額,從那之后,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爆發性的規模增長,并且大三方支付的行業市場交易額呈現出指數型的增長趨勢。最近幾年增速減慢,仍然能夠達到45%的高速增長率,互聯網支付屬于第三方支付中具有代表性的平臺,如下表1,2009年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規模就達到了387億元,與上面相比增長154.61%。
(2)業務范圍擴大階段。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的領域開始趨于業務多元化、國際化以及綜合化特點,從單純的消費支付功能增加演化成網購、水電話費繳納、投資理財以及查詢匯率等,并預測在未來第三方支付還會研究開發出更多的網絡業務,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3)盈利水平穩定發展階段。第三方支付平臺正在尋找與開發新的盈利模式來獲得收益,也加強了對金融服務業務的創新。當前第三方支付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支付的額度還在呈上升的增長態勢,到2018年上半年,支付寶活期存款已經超過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也彌補了在成立初期造成的損失,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保持穩定的增長盈利水平。
三、第三方支付風險的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監管模式單一,各監管部門缺乏有效聯動性
截止當前位置,國內一些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法律尚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監管不連貫,例如使用支付寶過程中,轉賬的行為是被央行進行監管,而螞蟻花唄則是被銀監會進行監管,使用余額寶購買貨幣和股票基金時被證監會進行監管。光支付寶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同時被八個監管部門進行監管,然而把各部門之間相互獨立,不進行關聯管理及監督,聯動性特別差,這在某種角度上表明了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還比較滯后,不能滿足當前與經濟發展相對應的互聯網金融要求,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監管局面較尷尬。
(二)市場準入門檻高且沒有對應的退出機制
當前,國家對于進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門檻定立的很高,對機構的資本以及注冊資本的要求也比較高。過高的市場準入門檻使得一些具有一定實力的中小第三方支付平臺沒辦法進行交易市場,也無法參與市場競爭,使得支付寶及微信等支付平臺幾乎壟斷了第三方支付的市場,這些常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由于他的壟斷地位使他更容易違法經營,使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影響市場的公平性。
(三)沉淀資金缺乏安全管理
沉淀資金主要指用戶在支付活動中第三方支付平臺代為保管的資金,數量巨大,但基于我國對當前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還不是很到位,相關監管部門很難從實際運營中對稱點資金進行有限的管理,使得這些沉淀資金由第三方支付平臺來管理,相關部門沒有明確規定沉淀資金產生的利息應該歸誰所用,使得沉淀資金的安全管理存在隱患,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挪用及進行不合理投資。
四、第三方支付的風險控制建議
(一)完善相關法律,提高監管能力
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之后,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了,但是面臨的支付環境卻日趨復雜,現存的很多法律都沒有涉及到第三方支付內容,相關法律體系還沒有形成,這就要求相關的法律部門應該按照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真實情況,對現有的相關法律進行完善,制定專門針對第三方支付的法律保護條文,規定使用者及提供服務者的行為與準則。
(二)實行“網聯”政策
一些相關的機構及部門近日發表聲明,要實行“網聯”政策,使網聯平臺逐漸趨于穩定,網聯是指把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之間的交易轉變成通過網聯才能將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之間進行聯系,也就是網聯作為中間的清算媒介,也就是從圖1的模式轉變成圖2的模式。
圖1是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直接與銀行相聯的過程,支付寶可以直接與各大銀行之間直聯,繞開了銀聯的步驟,直接進行款項的清算,這樣的交易模式雖然方便快捷但是卻存在很多的資金安全風險。
(三)沉淀資金集中存管政策
沉淀資金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的數量巨大,管理不善就會出現很多風險,所以應該集中的對沉淀資金進行存管,使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杠桿可以持平。我國相關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這一問題上可以學習國外比較先進的經驗,借鑒電子貨幣機構杠桿率水平的風險防范機制,加強對沉淀資金的監管,對沉淀資金進行動靜相結合的監管模式,避免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的潛在風險的發生 ,以此來保護消費者資金的安全,從源頭上控制風險。
五、結論
我國的第三方支付隨著經濟金融的快速發展興起,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隱匿風險,國家正在不斷的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與完善與推進惠普金融政策,第三方支付平臺將會越來越趨于規范化管理的方向,使金融市場的業務不斷得到創新,更好的服務于消費者,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趙昕,王靜.金融監管的新課題: 第三方網上支付平臺[J].上海金融,2016( 09) : 40-42.
[2]王菁菁.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的問題及建議—以支付寶為例[J].經營與管理,2017( 01) : 15-17.
[3]許榮.互聯網金融的潛在風險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7(3): 40-56.
作者簡介:
張一杰、男、1997.1.14、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本科、河北金融學院
聞東、男、1996.11.18、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市、本科、河北金融學院
牛家楨、男、1999.1.12、河北省張家口尚義縣、本科、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