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出版環節,圖書編輯需要完成由編輯思維到產品思維的轉換,完成自身各項素質能力的提升,實現編輯向產品經理角色的轉換,通過項目化管理,打造完整出版物產品形態,適應媒體融合發展,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閱讀需求。
關鍵詞:融合出版;產品經理;圖書編輯
融合出版發展,是新聞出版戰線貫徹落實黨中央媒體融合發展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新形勢下新聞出版領域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強調了媒體融合環境下的融合出版概念,融合出版是基于互聯網思維和數字化技術的一種新型業態出版模式,這也預示著傳統出版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一、融合出版概念及核心要素
融合出版是媒體融合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種全新的出版現象,主要是通過技術視角對傳統的不同信息處理技術的媒體進行整合,將傳統技術統一于互聯網思維和數字化思維模式,融合出版是將多媒體的發展融合到傳統的出版之中,并非要求傳統的出版單位放棄紙質出版,而是實現多媒體出版的一體化發展。包括觀念融合、內容制作融合、技術融合、編輯出版流程融合、組織結構融合,其中最核心的是編輯的融合。
二、融合出版背景下編輯的挑戰
編輯依舊是出版行業的核心,是出版業發展的根本保證。而傳統出版企業的編輯思維還未能跟上互聯網技術發展,大多不具備出版融合思維、互聯網思維,現代技術、產品、營銷思維尚不成熟。從總體上看,編輯難擺脫“以我為主”的思維定式。以讀者為中心、關注用戶需求、注重用戶體驗的知識服務觀念仍未建立,編輯與用戶之間也缺乏有效的交互機制。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在技術思維上,編輯技術敏感度低,缺乏運用互聯網技術的主動性,也不善于探索“出版+技術”的應用。例如,編輯普遍忽視大數據在內容整合、用戶需求、市場規劃、產品發布和維護等方面的重要性,甚至也沒有利用第三方出版大數據的意識。有的編輯甚至對互聯網技術持有觀望甚至恐懼的態度。在產品思維上,編輯尚未適應向“產品經理”這一角色的轉變。一方面,編輯對分眾化時代的理解不夠深入,難以洞察用戶深層次需求,對產品和市場的定位不夠明確,多數產品設計仍面向大眾圖書市場,與受眾的個性化需求難契合;另一方面,在出版融合產品的設計上,編輯缺乏創造性思維,難以綜合考慮在技術、設計和市場運營方面進行產品創新。在營銷思維上,編輯尚未樹立全程營銷理念,對營銷的理解僅限于售賣環節,配套的用戶調研、反饋、交互、召回環節匱乏,產品經營未能形成良性的營銷模式。
總之,圖書編輯在融合出版時代要提升自身 “服務+”的出版意識,要意識到融合出版編輯需兼容設計者、創意者、管理者與運營者等于一身,實現從“生產圖書”向“提供服務”轉型升級。
三、融合背景下編輯向產品經理角色的轉變
出版融合不是傳統編輯在高度分工下的單兵作戰。新型組織架構將打破傳統出版在內容、技術、市場等方面存在的壁壘,融合出版人才將被賦予產品經理的角色,統籌把握內容生產、技術應用以及市場運營,以產品視角對出版物的全生命周期負責,傳統編輯向產品經理角色轉型將成為必然的趨勢。
2009年,磨鐵公司率先在圖書行業率先引進“產品經理”模式,圖書編輯轉型為產品經理,全面負責圖書產品開發、編輯加工、營銷宣傳等工作,成為圖書的開發者、管理者和運營者。作為圖書項目產品經理,圖書編輯完全將圖書當成產品進行打造,從選題、書名選擇、設計排版、文案宣傳等,均需要根據詳實的讀者需求分析和銷售數據進行把握。圖書編輯還要做好編校時間、印刷時間和上市時間等方面的安排,協調各部門工作,并結合行業動態和資源條件及時調整出版策略。在圖書上市后,圖書編輯需要加強產品維護,明確圖書發行量、庫存和市場銷售情況等,并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后續選題策劃,實現品牌化、系列化經營。因此,圖書編輯已經實現了從出版編輯向產品經理的角色轉換。
四、圖書編輯轉換角色的思考
1.思維方式的轉變
編輯應具有產品經理的思維模式。一是要有產品思維。編輯在選題策劃開始,都應為用戶(讀者)提供一個什么樣的產品,滿足用戶何種需求為出發點,按照圖書編輯、設計、印刷、發行、宣傳等環節,實現圖書的全流程管理和跟蹤。在圖書內容豐富的前提下,通過增加一些新服務的方式延伸產品,拓寬產品的增值服務,比如增加圖書的音頻、視頻、VR、AR場景演示等。二是營銷思維。在選題策劃初期,充分調研讀者的需求,將讀者進行細分,然后根據每個群體的偏好和特點考慮后期的營銷可能性,同時結合作者資源、行業資源、渠道資源、媒體資源等,做好圖書營銷的整體規劃。在編輯加工、封面設計、發行推廣階段,需要保持市場敏感度,及時吸收新的信息,不斷整合資源,梳理完善圖書的營銷計劃,并根據不同讀者群體的偏好和特點選擇適宜的營銷渠道和策略,讓營銷思維貫穿圖書出版的全流程中。三是互聯網思維。首先要考慮圖書產品的裝幀設計定價要適合網店、微店銷售模式。其次要考慮網民的閱讀習慣,圖書產品要適合互聯網閱讀終端、數字閱讀的多終端需求。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挖掘作者資源,打造讀者的閱讀圈。四是服務思維。以讀者價值思維為導向,樹立從“內容出版”到“內容服務”的理念,把“出版”與“服務”緊密相連,把發布的內容給客戶(讀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有效增強客戶黏度。
2.業務素質的提升
一是提升項目管理能力。首先是出版項目的總體預算管理,比如項目規模、人員配備、出版周期、成本等。然后是項目的執行管理,比如進度安排,工作目標等。再就是質量管理和檔案管理。總之要把圖書出版當做一個完整的項目進行管理。二是提升資源整合的能力。比如根據市場調研整合讀者需求,再策劃產品。再比如可以將一個選題點擴大成為更多的分支選題點。在整合作者資源方面,整合作者擅長的領域、作者相互合作編寫、作者相互推薦圖書等。三是技術能力的提升。隨著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編輯對技術敏感度要求越來越高,現代編輯的工作方式朝著智能化、移動化方向發展,掌握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5G等信息技術的功能特點、適用范圍、優劣性及應用成本將成為現代編輯的必備技能。四是提升拓展知識結構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出版編輯人員能夠積極面對融合出版浪潮的沖擊,認真研究和把握出版編輯事業的發展趨勢和走向;另一方面,要求編輯從業人員在傳統文字工作和特定從業領域經驗基礎上更多發展為“一專多能式”的復合型編輯人才。
總之,在媒體融合發展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讀者的需求也越來越個性、細分,圖書編輯要認識到圖書作為一種產品,具有和其他行業產品同樣的內在屬性,即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切實需求。因此,圖書編輯需要完成由編輯思維到產品思維的轉換,才能突破過去慣性思維局限,在選題策劃時站在讀者角度進行思考,主動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的閱讀心理預期。圖書編輯快速完成自身各項素質能力的提升,從而能夠引領市場的暢銷產品開發,才能夠實現出版社的與時俱進以及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2018年中國出版融合發展報告[J].科技與出版,2019,5.
[2]李悅,劉強.媒體融合背景下科技類圖書編輯如何轉型為產品經理[J].新媒體研究,2018,4.
[3]姚順.全媒體下出版社編輯角色變化之產品經理[J].新聞傳播,2016,9.
[4]倪敏.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傳統圖書編輯思維的轉換——從圖書編輯到產品經理[J].中國傳媒科技,2018,9.
作者簡介:
張東君(1968.9),男,籍貫山東省,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社長助理,高級編輯,碩士學位,電話 0451-58930232,13904610807,郵編150070,郵箱:80782065@qq.com。主要研究出版社轉型發展,融合出版項目的策劃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