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萱?李昊
摘要:現代社會發展越加重視文化產業的建設管理工作,因此,文化產業發展管理這一新興的學習專業也在高等教育階段中發展出來。文化產業的專業管理建設,必須要立足于產業區域的經濟發展基礎上,要堅持人才培養的重要發展目標,在文化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師資團隊、教學模式改革以及教育實踐等各個教學方面,建立起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教育模式。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
引言
文化產業的發展,已形成多元的產業結構,其對管理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單純的文化水平要求,還需要人才掌握其他管理技能,而這些技能本身所屬領域與文化產業并不相同。因此,大部分情況下,高校作為管理人才培養的核心力量,應當圍繞時代變化特征來進行培養,但實際上不少高校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依舊采用傳統的方法來進行管理人才培養,使企業發展受阻,因此,需要進行改善。
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
1.1未能明確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
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未能明確具體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缺乏科學性與合理性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整體教學可靠性與有效性。一方面,在教學工作中未能全面解決人才培養的定位與目標問題,主要因為文化產業所涉及的領域與行業很多,內容也很寬泛,專業定位難度較高,難以更好的創建人才培養機制。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中應為培養國際型與復合型人才提供幫助,結合目前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律,更好的進行教學處理與管控,清晰的明確教學發展方向。
1.2傳統觀念影響
實際上文化產業在我國市場中已存在很長一段時間,諸如報社、雜志刊物等,但受早期技術水平限制,這些文化產業的產品均以實體形式進行經營,這一過程在行業中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在現代視角下,實體產品并不滿足現代市場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在理論上,才會得出文化產業網絡化的結論。而在理論背景下,許多文化產業因為長時間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并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轉變,相應在管理人才培養中,對人才的要求存在缺陷,例如,側重于管理人才的文化水平,忽略其管理能力與經營理念,此類問題在現代文化產業中屢見不鮮,通過這一問題說明部分文化產業單位并不重視管理人才綜合素質。
二、構建并創新高校的專業人才教育培養模式
2.1優化高校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專業課程的教育體系
文化產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組成結構有三類。第一,文化資源與基礎的教育課程,例如: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文化、藝術鑒賞、中西方差異文化等,為高校學生們打下良好、堅實的專業文學基礎,引導專業學生們能夠逐漸通曉世界各國文化知識的特質和規律,知曉現代文化演變歷史,幫助學生們形成寬廣、深厚的文化視野與素養。第二,文化產業經營管理類教育課程,幫助學生們掌握文化產業經營與管理方面的方法原理,例如文化市場的營銷學、公共事業類管理學、文化產業管理概論、文化經營理論和實務、文化政策和法規、演藝娛樂經營管理、影視產業經營管理等,為高校學生們從事現代文化產業的品牌運營、管理營銷等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第三,經濟學類專業教育課程,例如,文化產業經濟學、會計學、文化資源概論、財務管理學、西方經濟學等,讓高校學生們懂得文化產業中涉及到的經濟學理論知識,掌握文化產業的內在運作規律,能夠熟練的運用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
2.2構建產學研實踐平臺,縮短與社會需求的距離
國外高校在人才培養上充分發揮了企業、政府、學校各界的不同作用,我國的人才培養也應鼓勵高校與高校、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跨校、跨學科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能夠吸收不同教學體系下的專業內容,利于學生的創新多元發展;校企合作中企業提供項目與實踐指導,增加學生在校期間與市場接觸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成長,以培養出集理論和創新應用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
2.3明確綜合素質培養方向
針對上述綜合素質培養方向不明確的問題,首先,高校要找準培養方向,對培養方法、培養內容進行優化。在培養方法上,產業單位應重視“人性化”原則,對培養的時間進行調控,盡可能不侵占人才私人時間,可以在工作不繁忙的階段展開相關活動。在培養手段上,可聘請其他專業團隊來執行培養活動,培養時應由淺入深;在培養內容上,應當根據當下市場需求來制定所有培養內容,例如,網絡軟件操作技能、產品質量標準等。通過上述培養,可以使管理人才得綜合素養得到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培養內容都必須清晰地反應出需要表達的內容,以免出現培養質量問題。其次,由于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在工作制度管理條件下,沒有過多出現惡劣得工作態度,但在理論上,工作態度是一項隨時可能出現浮動的因素,對管理人才培養工作的能力發揮有潛在性的影響,為能消除潛在影響,筆者認為高校有必要在管理培養當時,加入企業文化培養內容,使管理人才能夠對產業單位產生正確的認知,且認可產業單位的發展戰略,并以此為自身目標來展開工作,通過此項培訓內容,可有效避免管理人才工作態度出現過大的浮動。
2.4創建較為良好的教學模式
對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而言,應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教學模式的構建屬于人才培養主要途徑,因此,高校應樹立正確觀念,科學構建相關教學模式,遵循課程之間的縱向與橫向交叉滲透原則,加大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及結合力度,以便于更好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此同時,應當利用實踐訓練的方式,培養學生知識獲取以及理解能力,獨立的參與到工作中,協調、創新能力符合要求,滿足市場的人才需求。在此過程中,應當開展綜合教育工作,創建綜合性與獨立性的教育體系,使得學生能夠向著全方位的方向發展。
結語
在理論條件下,現代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已有了正確的方向與方法,因此,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應以此為基礎,展開相應的培養活動。按實際分析來看,部分高校的管理人才培養還存在很多問題,并沒有達成理論要求,說明有必要進行改善。針對分析得到的問題,本文提出了相的解決路徑。
參考文獻:
[1]張國超,唐培.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5,29(5).
[2]方東.構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8(2):207-20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