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吳嬌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速度比較快,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與文化產業相關的因素,積極調動各項因素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其中文化藝術管理是影響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接下來,本文就文化藝術管理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性,展開具體探索。
關鍵詞:文化藝術管理;文化產業;相關性
引言
隨著社會開放程度不斷深入,我國文化產業也日漸繁榮,其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總體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走勢良好,并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想要在短時期內看到文化產業發展成效是不可能的,這需要借助文化藝術管理的優勢,以及長期的堅持才能夠實現。
一、文化藝術管理和文化產業概述
1.1文化藝術管理
文化藝術管理,主要是為了讓預期目標實現一定文化藝術效果,對文化藝術活動實施全方位管理活動的過程。文化藝術管理為文化產業創造出營利性文化藝術產品,這可以推動人們精神物質文化發展。這些營利的文化藝術產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提升大眾文化藝術水平,豐富人們的精神視野。文化產業與工業等營利產業不同,其創造出的文化產品對于精神、藝術的要求比較高。現今階段,我國文化產業生產創造出的文化產品,無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利于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管理者是文化產業的核心人物,是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時間比較短,文化市場的發展現狀,難以滿足現階段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需求,文化管理重視程度不到位,這些因素在某種意義上對文化的管理。造成嚴重影響,阻礙了我國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
1.2文化產業及特性
文化產業的概念在很久以前就被提出,對于文化產業的積極作用在提出之時是持否定態度的。很多打著文化旗號的文化產品通過科技、機械化與自動化而生產,這些產品有著明確的目標,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在文化精神方面較為欠缺。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產業也有了新的定義,即提供文化服務和從事文化產品生產的經營性行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相互對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即為文化產業,同時,文化產業是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和現代生產方式中發展的新興產業。圖書、報刊、影視、音像制品等都屬于文化產業,而文化服務是針對娛樂、戲劇等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裝潢設計以及文化旅游等行業也逐步成為文化產業。如今,文化產業發展的定義較為廣泛,為社會公共提供文化、娛樂產品以及各項文化等活動都屬于文化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也向營利性產業發展。工業產品、物質產品與文化產品都要根據不同情況具體分析,在文化產品的消費中,不同的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都會對文化有不同的見解。工業產品是經過加工流水而形成,文化藝術產品需要細致的計劃與編排。利用高科技手段來實現工業產品生產與文化藝術產品生產是目前文化產業發展的普遍現象,這種手段的應用在運用方式和生產效果方面會有不同。
二、文化產業發展
2.1推動凝固的文化藝術資源轉化為動態的文化藝術資本
“文化藝術產業+AI”模式,即AI向藝術文化管理領域深度滲透和沉浸式應用,能夠提升文化藝術附加值、推進產品數字化、智能化實現,也促使凝固的文化藝術資源向動態的文化藝術資本轉化。以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AI技術,其實質是將人類已有的語言、圖像、文字等資源全部轉化為另一種結構的數字化邏輯資源,AI計算技術將一切時空界限打通,把散落于不同時空渠道的信息全樣匯集,融合創新,形成新的產品和需求④。這個過程包含信息挖掘、傳輸、匯集和運用。新邏輯、新技術對原有文化資源“場景”進行顛覆性改變,即將凝固已久的語言、圖像、文字等轉換成動態的數據場景。進而,將數據資源與不同的場景搭建,使其形成各種“智能+”模式,運用智能“權力”替代原有場景的高耗低效。市場與財富的場景,改變了凝固的落后性線下場景的成本結構和效率結構,在新場景中文化資源轉化成動態、低耗的資本,隨之產生前所未有的多維效能。
2.2利用數字媒體技術,達到全方位展示藝術品的效果
在過往的藝術文化產業展示交流中,往往只能借助現實性的舞臺。但隨著我國互聯網和可移動設備的不斷發展,以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為藝術展示貢獻了更多的舞臺。例如,繪畫藝術作品、舞臺劇藝術作品,都能利用視頻、圖片等載體,在各種不同的新媒體平臺上加以展示。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加持之下,不僅在展示的方式更為簡單便利,也能夠更好幫助藝術作品的傳播普及工作,讓更多的群體獲益參與體驗。
2.3加強人才培養
首先,各文化產業工作者必須加強對藝術品的鑒賞能力,以期更好提升自身的創造力。其次,要深入了解我國群眾的藝術品接納范疇,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設計工作。再次,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與之也帶了我國的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全球范圍的多元化文化正不斷沖擊我國原有的文化產業。但隨著也帶來問題,在進行新興文化的輸出傳播的工作同時,相關職能單位也不能忘記我國傳統文化的保留與傳承工作,確保我國的優秀文化瑰寶得以在新時期更好發展。再次,相關職能單位需要進一步了解與判斷我國的文化走向,將產業管理納入發展的重點任務。最后,職能單位需要積極與當地的高校聯動,鼓勵其進行多元化的教育,確保向社會輸出更多的高素質高能力藝術類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內容,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促進我國物質、文化、精神的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社會中,我們要不斷加強對文化產品的管理,推動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在做好文化藝術管理的同時,要統籌發展文化藝術產品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不斷創新文化產業的體制改革,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創造出符合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文化藝術產品。
參考文獻:
[1]謝志陽.文化藝術管理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初探[J].魅力中國,2019(27):50.
[2]蘭歧.文化藝術管理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J].中華少年,2016,(0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