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晴
摘 要:當前,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人們既要大力發展經濟,又要有效保護環境,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因此,有必要準確了解環境現狀,制定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措施。而正確可靠的環境監測數據才能真實反映環境質量。環境監測包含現場采樣和實驗室分析兩部分,現場采樣質量直接影響環境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環境監測現場采樣的質量影響因素與具體控制措施,以期有效保護環境。
關鍵詞:環境監測;現場采樣;采樣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X8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0)08-0150-03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Sampling Quality in Fiel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IAO Qing
(Sichuan Laoy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Chengdu Sichuan 61000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acing mankind ar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ople ne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conomy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 target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Only accurate and reliabl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can truly reflec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cludes on-site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The quality of on-site sampling direc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esult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pecific control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n-site sampling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field sampling;sampling quality;influencing factors
生態環境問題不可忽視,經濟發展不應以破壞環境為代價,人們只有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發展社會經濟,順應綠色發展要求,才能為子孫后代留下“金山銀山”[1]。但是,由于污染問題多樣化,環境監測難度逐漸加大。在環境保護工作中,要想全面了解環境,人們需要做好環境監測工作。環境監測整體相對復雜,涉及的內容較多,各個環節連接緊密,需要使用的設備儀器較多,這就很容易導致環境監測過度關注儀器設備運行,忽視采樣工作。環境監測采樣質量控制難度大,在環境監測中,只有對采樣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明確認知不同的環境影響因素,才能嚴格控制采樣過程,提升采樣質量,從而為生態環境部門的決策提供準確數據參考,以制定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1 現場采樣質量控制的目的和意義
當今社會,環境保護工作刻不容緩,為了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力度,人們應充分重視環境監測工作,根據環境監測數據,分析環境存在的問題并制定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方案。
當前,在環境監測中,要想得到精準的采樣數據,人們應充分關注采樣質量。如果采樣質量達不到環境監測要求,即使后期工作質量極高,依舊難以彌補現場采樣質量較差的缺陷,最終影響數據的有效性。但是,在實際環境監測過程中,受內外因素影響,采集的樣品容易失真,最終導致監測數據失去參考意義。因此,應對環境監測采樣質量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結合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對現場采樣從多方面進行質量管控,為后期實驗室分析測試提供基礎保障,提升環境監測整體質量,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的有效性。
2 現場采樣的質量影響因素
2.1 采樣準備環節
在環境監測中,采樣前需要進行大量準備工作,如監測人員選定與培訓、環境監測方案制定、監測方法和監測設備選用等。
采樣監測人員自身能力不足,采樣準備不充分或監測過程中出現操作問題,都會導致監測結果出現較大誤差,甚至會影響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度,最終導致本次采樣操作失敗,難以得到有效的環境監測數據。
在環境監測中,人們應結合現場實際環境與條件,制定合理的環境監測計劃[2]。其間應詳細調查和了解現場情況,按規范合理布設監測點位,確定監測項目、監測方法、采樣頻次等,然后根據監測方法,做好采樣設備、輔助用品準備工作。例如,現場采樣需要使用濾膜、吸收瓶、針管與硅膠管等耗材,這些耗材的質量與氣密性都會影響現場采樣質量。
如果這些影響因素不能得到重視,勢必會影響采樣工作開展,難以得到精準的采樣結果。只有做好采樣準備,才能確保后續采樣工作順利開展,避免人為因素影響采樣質量,確保環境監測工作順利開展。
2.2 樣品采集環節
環境監測相對復雜,在采樣過程中,人們需要遵循采樣要求。任何采樣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體檢測結果,難以得到真實的采樣數據。在環境監測過程中,部分環境監測單位對現場采樣過程的管控不足,過度重視實驗室采樣數據分析結果,采樣人員配置不足,采樣任務繁重。上述因素都將影響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難以為生態環境部門提供精準數據。
2.3 樣品保存、運輸和交接環節
根據監測項目的不同,樣品有不同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期限,有的樣品需要加保存劑,有的需要避光或冷藏。另外,運輸過程中除要求低溫、防震、避免日光照射外,還應防止污染。若樣品保存方法不當、超過保存期限或者沒按規定要求運輸,導致樣品發生污染,就會影響監測結果,導致監測結果無效。
環境監測對象主要包括水、氣、土壤、固廢等,采樣工作相對復雜,不同樣品對保存、運輸、交接的要求存在一定差異。采樣完成后,要在保證樣品質量的同時進行樣品運輸,難度較大。以水質采樣為例,水樣的保存、運輸和交接環節對水樣質量的影響較大,具體影響因素有保存劑、容器材質、保存環境的溫度、運輸方式等。任何一個環節管控不當,都會導致水樣性質發生變化,造成最終監測分析結果無法反映水質的真實情況。因此,在環境監測中,人們應充分重視樣品的保存、運輸和交接環節,并結合采樣現場實際環境,制定合理的樣品保存、運輸、交接方案,避免樣品交叉污染,保障環境監測結果的精準度,為后續工作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3 現場環境監測采樣質量的有效控制措施
3.1 做好現場采樣準備工作
首先,環境監測單位應根據環境監測要求,合理選用儀器設備,加強專業儀器設備管理[3],即制定完善的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安排專人對設備進行管理。其次,在日常的儀器設備管理工作中,一旦發現存在故障或可能存在問題的儀器設備,應及時聯系維修人員,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與維護。最后,應結合環境監測設備維護要求,做好日常維護,確保環境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采樣前,環境監測單位應制定詳細的環境監測方案,任命采樣工作負責人。采樣負責人應具有大局觀,從不同角度考量,合理分配采樣工作。同時,要嚴格遵循環境監測要求,對現場進行調查,合理選擇采樣位置,確保采樣人員的人身安全。
采樣人員在采樣前應結合自身任務,做好采樣準備工作。首先,根據監測方法要求,準備好采樣設備和現場測試儀器。要對不同采樣設備進行檢查,重點檢查采樣設備的氣密性,確保設備的可用性。其次,準備好現場采樣所需的輔助用品,包括保存劑、樣品箱、低溫保存箱、記錄表格、標簽和安全防護用品等。最后,采樣人員要秉承嚴謹的工作態度,充分重視采樣環節,確保采樣專業設備有效運行,使樣品符合測試要求。
3.2 做好環境樣品采集工作
在現場采樣時,人們應對照監測方案采集樣品,能在現場測定的監測項目或分析方法中要求必須在現場完成測定的監測項目,應在現場進行測定,并做好現場記錄。對不同的監測項目,還應按分析方法中的要求采集質量控制樣品,包括全程序空白樣品和現場平行樣品,最大程度地保證現場采樣質量。采樣結束后,要核對監測方案、現場記錄與實際樣品數,如有錯誤或遺漏,應立即補采或重采,如現場未按監測方案采集到樣品,應詳細記錄實際情況。
以污水采樣為例,采樣時應遵循有關污水監測技術規范要求,結合采樣現場環境,合理運用手工采樣或自動采樣[4]。采集的水樣應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污水的水質情況,滿足水質分析的要求。與此同時,采樣前要認真檢查采樣器具、樣品容器及瓶塞(蓋),及時維修并更換采樣工具中的破損和不牢固的部件。樣品容器確保已蓋好,減少污染的機會并安全存放。采樣前,用于微生物等組分測試的樣品容器應保證包裝完整,避免容器污染。水樣采集時應對照監測方案,不同監測項目選用的容器材質、加入的保存劑及其用量、保存期限和采集的水樣體積等,應按監測項目的分析方法要求執行。采樣完成后,應在每個樣品容器上貼上標簽,標簽內容包括樣品編號或名稱、采樣日期和時間、監測項目名稱等。
3.3 做好樣品保存、運輸與交接工作
采樣人員應重點關注采樣的完整性,只有符合環境監測標準與要求的樣品,才能進行后續試驗分析。現場采樣完成后,應盡快將樣品送實驗室分析,并根據監測項目采用的分析方法,確定樣品保存方法,確保樣品在規定的保存期限內進行分析測試。部分樣品需要添加固定劑,部分樣品需要冷藏處理,部分樣品需要避免陽光照射,所以,采樣人員應按要求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確保樣品性質不會發生改變,同時根據采樣點的地理位置和監測項目保存期限,采取適當的運輸方式。樣品運輸前應將容器的外(內)蓋蓋緊,裝箱時應用泡沫塑料等減震材料分隔固定,以防破損。同一采樣點的樣品應盡量裝在同一樣品箱內,避免樣品保存混亂,對后續采樣工作帶來不良影響。運輸前應核對現場采樣記錄上的所有樣品是否齊全,并由專人負責樣品運輸。樣品運輸過程管理不當,也會引發樣品濃度與質量變化,從而影響最終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樣品運輸過程中,還應隨時對樣品形態、溫度進行監測,確保樣品交接工作順利完成。
樣品到達實驗室時,現場監測人員應與實驗室接樣人員進行樣品交接,清點和檢査樣品,并在交接記錄上簽字,防止后續試驗中出現樣品混亂問題。樣品交接記錄內容包括交接樣品的日期和時間、樣品數量和性狀、測定項目、保存方式、交樣人、接樣人等。
4 結語
在環境監測現場采樣工作中,一定要綜合考量采樣質量影響因素,并對不同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結合環境監測現場要求,做好樣品采集、保存、運輸、交接等多個環節工作,對采樣多個環節加以監管,才能解決現場采樣工作可能存在的問題,提高采樣質量,獲取有效樣品,從而為后續實驗室分析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得到精準環境監測數據,為環境保護部門提供可參考數據,最終制定有效的環境保護方案,保護當代社會自然生態環境,實現環境與社會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蔣婉嵐.“綠水青山”通達“金山銀山” 福州市政協聚焦“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J].政協天地,2020(1):50-51.
[2]王曉燕.大氣環境監測與質量控制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9,37(9):119-121.
[3]翟明明.環境監測現場質量管理工作的重點與難點[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9):75.
[4]尹鵬,譚松林.污染源無組織廢水采樣注意事項探討[J].綠色科技,2019(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