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勇 林文耀/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 010030
余鋒 周細練 劉勁超 曹登博/江西省南昌市智弘牧業有限公司 330000
疾病是制約現代化養豬業的重大因素之一,特別是口蹄疫、豬瘟、偽狂犬和藍耳病等烈性傳染病,給養殖業帶來了嚴重的困擾。近年來,隨著非洲豬瘟在中國的蔓延以及多方面的原因,中國的生豬產業面臨著嚴峻考驗。在防治疾病方面,免疫預防依然是豬場最常用的方式。影響免疫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而血清學抗體檢測就是檢驗豬場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血清學抗體檢測可以實時監測群體免疫狀況,了解豬群免疫水平,及時發現問題及潛在風險,從而能夠更好地指導豬場制定科學的疫病防控計劃。
本文對某規模化豬場進行了口蹄疫、豬瘟、偽狂犬以及藍耳病的血清學抗體檢測,現將結果和數據統計如下。
1.1 豬場背景該豬場現存欄母豬1000頭,采取一點式飼養模式,自繁自養,全進全出。仔豬21d斷奶,70日齡轉入育肥舍,保育豬后期出現豬群掉隊不好養現象。
1.2 疫苗免疫程序豬場口蹄疫使用的是豬口蹄疫O、A二價滅活疫苗(金OA)、豬瘟使用豬瘟活疫苗(傳代細胞源)、偽狂犬使用豬偽狂犬病耐熱保護劑活疫苗(C株)、藍耳病使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滅活疫苗(NVDC-JXA1株)。
豬瘟免疫程序:母豬、公豬3次/年;后備豬15周首免,24周二免;仔豬4周首免,8周二免,免疫劑量均為1頭份/次。
口蹄疫免疫程序:母豬、公豬3次/年;后備豬配種前30d加免一次;仔豬8周首免,12周二免,免疫劑量均為1頭份/次。
偽狂犬免疫程序:母豬、公豬3次/年;后備豬配種前免疫兩次;仔豬出生1~3天噴鼻,7周首免,13周二免,免疫劑量均為1頭份/次。
藍耳病免疫程序:母豬、公豬3次/年;后備豬配種前免疫兩次;仔豬3周免疫,免疫劑量均為1頭份/次。
1.3 樣品采集采樣按照隨機采樣原則,仔豬2周、4周、7周、10周、13周、16周、20周、24周各10份血樣;后備母豬10份血樣;1~2胎次母豬、3~4胎次、5-6胎次、6胎以上各9份血樣;公豬17份血樣。血樣采集完成,靜置分層后分離血清,送實驗室檢測。
1.4 檢測方法
1.4.1 樣品保存方法收到樣品后 48h內檢測可存在于4℃,否則保存于-20℃冰箱。
1.4.2 檢驗過程應用 ELISA 試劑盒方法檢測特定抗體或抗原。在酶標儀上檢測各孔指定波長OD值,根據試劑盒相應要求計算出對應的檢測結果。
口蹄疫(FMD)抗體檢測試劑盒、藍耳病病毒(PRRSV)抗體檢測試劑盒、豬偽狂犬GE抗體試劑盒由金邁詩公司生產;豬瘟病毒(CSFV)抗體檢測試劑盒由IDEXX 公司生產;豬偽狂犬GB抗體試劑盒由biochek 生產,操作方法以及結果判定標準參照試劑盒說明書。

表1 口蹄疫抗體檢測結果
由表1可知,整個豬群O型> 1 ∶ 64抗體達到 90%以上,完全超過國家規定的O型1 ∶ 4抗體有70%的保護率的標準。對于A型來言,張永光研究員發現,由于A型的免疫原型好1 ∶ 32抗體水平也有70%保護率,而本場A型1 ∶ 32以上的陽性率也遠遠超過90%。由此說明口蹄疫疫苗免疫有效,能完全實現保護,且保護效果很好。經產母豬陽性率能達到100%,整齊度高,遠超國家標準。

表2 豬瘟抗體檢測結果
由表2可知,種豬群抗體陽性率達到98%以上,高于國家制定的種豬群抗體陽性率達到90%的要求。商品豬群抗體陽性率達到76%以上,也符合國家制定的商品豬群抗體陽性率達到70%的要求。由免疫程序得知,豬瘟4周首免,8周二免,而7周抗體平均阻斷率較高,可能是批次間差異,或者是疫苗與母源抗體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從表2得知,13周陽性率較低,變異系數較大,可能是批次個體間差異或者藍耳病干擾導致。后備母豬有個別豬瘟免疫不合格,建議補免,豬瘟抗體合格后方可進入生產群。6胎以上母豬群抗體數值下降,很有可能和體況健康狀態有關,也有可能是因為免疫次數過多產生免疫麻痹。

表3 藍耳病抗體檢測結果
從免疫程序得知該豬場一年免疫3次藍耳病疫苗,而由表3可知,種豬抗體值普遍較低,種豬群處于非常危險的處境,得知疫苗免疫失敗,效果不理想。豬群在10周齡出現陽轉,S/P均值大于2,抗體值較高,且一直持續到24周齡說明藍耳病壓力很大,此階段病毒血癥明顯。后續了解到該豬場20~40kg豬群出現死淘率較高等豬群不好養現象,更是印證該場藍耳病活躍的事實。PRRS是豬場危害較重的傳染病之一,多發于夏秋季節。對于本場藍耳病來說,除了用常規的替米考星等藥物防控,還是應該以疫苗免疫為主,建議使用新型藍耳病嵌合病毒活疫苗(PC株),因為它不但解決了藍耳病疫苗交叉保護性差的缺點,更是利用反向遺傳技術,將經典株(SP株)的部分基因與變異株(GD株)的部分基因重組成嵌合病毒疫苗,免疫后既能防控經典毒株的感染,也能防控變異毒株的感染。另外PC株還加入了一段鑒別基因,通過檢測能區分野毒和疫苗毒,可為豬場藍耳病病毒的控制與凈化增添新的手段。

表4 偽狂犬GE、GB抗體檢測結果
由表4可知,該豬場偽狂犬GE抗體陽性率為0,說明該場是偽狂犬陰性場,偽狂犬病毒不會對該場造成危害,種豬群GB抗體陽性率是100%,說明疫苗起到了有效的保護。由表4可知,從2周到10周GB抗體滴度持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母源抗體隨時間在不斷降低。7周和10周GB抗體陽性率維持在90%以上,抗體滴度呈現下降趨勢,13周齡時,抗體滴度回升。結合該豬場7周齡首免偽狂犬疫苗,13周齡二免疫苗程序,建議偽狂犬一免疫時間向后推遲2周,二免時間可以維持不變。
規模養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當前豬場疾病的復雜多變,很多臨床診斷也愈發困難,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血清學檢測更是成為了當下規模化養殖場不可缺少的疾病監測和診斷的手段。如何有效的利用疫苗免疫和血清學檢測來預防傳染性疾病就成為了養豬人一直思考的問題,定期對豬場進行抽血采樣,檢測不同階段豬群的抗體水平,合理調整豬群的免疫程序,不乏是一種明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