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曹玉寶/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農業農村局 064400
肉雞飼養過程中,飼料中的脂肪進入體內后,需要在膽汁的作用下乳化成油脂微粒,隨后與脂肪酶接觸并被消化,供機體吸收利用。這些油脂除了可用作能量源之外,還可為機體提供必需脂肪酸,并作為脂溶性維生素和藥物的溶劑。此外,油脂還可改變飼料的物理性質,如降低飼料的多塵性及減少粉料分層。然而,在肉雞整個生長周期中,由于分泌的膽汁仍然不足,導致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肉雞生長性能降低,大量油脂排出體外,污染環境。此前的研究表明,在以大豆油為主要油脂來源時,添加復合乳化劑能夠提高肉雞對飼糧養分的利用,促進肉雞生長。但在以米糠油為主要油脂來源時,添加復合乳化劑在肉雞上的應用效果鮮有報道。研究發現,在以米糠油為主要油脂來源時,通過減少米糠油用量降低飼糧代謝能0.2MJ/kg、0.4MJ /kg后,添加復合乳化劑對肉雞生長性能、胴體品質和經濟效益有積極作用,為復合乳化劑在米糠油為油脂來源時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乳化劑替代部分油脂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實驗中,體增重結果表明,肉雞飼糧代謝能降低0.4MJ/kg后添加復合乳化劑顯著提高肉雞21d體重,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在1~21日齡肉雞平均體增重提高了95g,提高比例為13.97%。此外,減能添加復合乳化劑對肉雞其他各日齡生長性能無顯著性影響,表明肉雞添加乳化劑提高了飼糧脂肪的利用率,有效彌補了因飼糧代謝能降低導致的肉雞生長性能下降[1]。
乳化劑替代部分米糠油對肉雞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數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不同處理組間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數無顯著差異,表明降低肉雞飼糧代謝能添加乳化劑未對肉雞的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數造成不良影響。乳化劑替代部分米糠油對肉雞飼糧成本和經濟效益的影響實驗中,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各階段飼糧成本降低25~245元/t,凈利潤分別提高0.08~20.51元/羽。
在肉雞養殖生產中,粗米糠油因價格低廉而廣泛用于肉雞飼糧的配制,為肉雞的快速生長提供能量。有報道指出,米糠油的表觀粗脂肪利用率低于大豆油。米糠油在雞上的代謝能值為29.51MJ/kg,豆油的代謝能值為35.04MJ/kg,米糠油的有效能值遠低于豆油。當以米糠油作為油脂來源時,不被利用的米糠油比例升高,其不被利用的部分隨糞便排出,形成油便,既浪費飼料成本,又增加對環境的污染。脂肪經口腔進入動物體內,到達小腸的脂肪需要在膽汁的作用下乳化成細小的油脂微粒,才能充分被胰脂肪酶消化,以供機體吸收利用。因此,油脂被乳化后形成的油滴微粒的大小決定著油脂與脂肪酶的接觸面積,對油脂進一步消化起著決定性作用。有報道指出,在以米糠油作為油脂來源的肉雞飼糧中直接添加膽汁酸類復合乳化劑,顯著提高肉雞體重、體增重,降低料重比。當肉雞飼糧代謝能降低0.4MJ/kg后添加150g乳化劑,顯著提高肉雞21d體重。同時,當肉雞飼糧代謝能降低0.2MJ/kg或0.4MJ/kg后并未影響其他各日齡肉雞的體增重、采食量與料重比[2]。由此說明,添加復合乳化劑有效彌補了因飼糧代謝能降低導致的肉雞生長性能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添加復合乳化劑后提高了飼糧脂肪利用率,進而為肉雞供給更多能量,彌補了降低的飼糧代謝能。研究報道指出,在以大豆油為油脂來源的肉雞飼糧中,直接添加或減能添加與本試驗成分相近的復合乳化劑時,提高了粗脂肪利用率[3]。添加復合乳化劑對肉雞生長前期生長性能的改善效果更優。這可能與肉雞自身膽汁酸和脂肪酶的分泌規律有關。肉雞的膽汁酸合成在2周齡以后達到高峰,到成年時仍不能滿足需要。因此,外源添加復合乳化劑對肉雞生長早期生長性能的促進作用優于后期。在以米糠油為主的肉雞飼糧中外源添加膽汁酸類復合乳化劑對肉雞的屠宰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未達到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研究發現降低肉雞飼糧代謝能后添加復合乳化劑并未影響肉雞的屠宰率、腹脂率及器官指數,即降低代謝能添加復合乳化劑未對肉雞的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數造成不良影響。分析原因可能與添加方式有關,不同復合乳化劑的不同添加方式對肉雞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數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