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平,朱春霞,楊霞,劉佛秀,鐘惠群
江西省興國縣婦幼保健院,江西 贛州 342400
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藥物進行藥物流產,對于患者具有明顯效果,可緩解患者創傷、痛苦[1]。但是在藥流時,因胚胎組織過度剝脫,有可能使子宮內膜受損,或有的絨毛膜組織未完全剝脫,藥物流產后容易大出血[2]。藥流后發生異常出血時,容易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需采用合理方法進行治療[3]。本研究選取60例藥物流產后出血患者,探討雌-孕激素序貫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期間60例藥物流產后出血患者,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0例。納入標準:經B超確診為宮內妊娠;均自愿接受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藥物流產,使用后6h內可見孕囊等組織排出,陰道出血呈現出淋漓不斷,或是血量較多。排除標準:研究相關藥物過敏;合并生殖道炎癥、盆腔炎癥;婦科腫瘤;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異位妊娠[4]。觀察組年齡20~36歲,平均(25.13±1.68)歲;孕次(2.75±0.65)次,產次(0.96±0.16)次,停經時間(46.14±2.13)d。對照組年齡20~36歲,平均(25.17±1.63)歲;孕次(2.77±0.62)次,產次(0.95±0.15)次,停經時間(46.18±2.11)d。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兩組均采用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進行藥物流產。對照組實施常規預防感染、止血治療,在胎囊排出后,采用甲硝唑片、維生素K4片、安絡血片、生化丸等藥物進行治療,口服1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雌-孕激素序貫方法治療,在胚囊排現后第1天,開始使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1mg/d,持續3d,后加用醋酸甲羥孕酮片口服,每天20mg,口服1周。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陰道出血量、月經恢復時間、首次月經時間、陰道出血時間、卵巢功能、血管生成調節因子等。卵巢功能指標采用血清雌激素(estrogen,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進行評估。血管生成調節因子采用血漿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評估,通過免疫組化(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檢測子宮內膜組織中Ang-1、Ang-2表達[5]。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通過SPSS20.0系統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若P<0.05,表明對比存在明顯差異性。
2.1 兩組患者陰道出血量比較治療后,觀察組出血少于月經量比例高于對照組,與月經量相似、多于月經量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陰道出血量比較[例(%)]
2.2 兩組月經及出血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月經恢復時間、首次月經時間、陰道出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月經及出血情況比較[()d]

表2 兩組月經及出血情況比較[()d]
2.3 兩組激素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E2、P無明顯對比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E2高于對照組,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激素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激素水平比較()
2.4 兩組子宮內膜Ang-1、Ang-2比較治療后,觀察組子宮內膜組織的Ang-1、Ang-2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后子宮內膜Ang-1、Ang-2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后子宮內膜Ang-1、Ang-2比較[()%]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是比較常見的流產藥物。米非司酮作為一種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可使蛻膜組織內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比值明顯上升,使蛻膜、絨毛組織細胞快速凋亡,達到終止早孕的目的[6]。但是,米非司酮可發揮抗雌激素作用,對于子宮內膜增生、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導致內膜無法正常修復;而且使子宮敏感性明顯下降,導致前列腺素、縮宮素效果降低,使子宮收縮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蛻膜難以快速排出,在宮腔中滯留,在藥物流產后,患者容易出血多,并延續較長時間[7]。米索前列醇對于子宮收縮具有明顯刺激作用,可提高子宮肌張力,使收縮力明顯增強,可使宮腔內殘留物、蛻膜等組織快速排出,對于子宮復舊具有明顯作用。
在采用藥物流產后,患者卵巢功能容易發生紊亂,導致雌孕激素受體出現明顯變化,容易導致流產后異常出血。異常出血與患者蛻膜、絨毛組織殘留具有明顯關系,子宮內膜、絨毛組織生長則血管生成因子存在顯著關系,因此改善血管生成調節因子具有重要意義。Ang-1、An g-2因子通常分布在子宮、卵巢中,經特殊受體Tie-2對血管進行調節,從而形成,Ang-1與酪氨酸激酶受體-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ie-2)進行結合,可使血管內皮細胞間的連接明顯增強,使血管壁保持保持完整性[8],對血管重塑、成熟具有明顯促進作用,Ang-2屬于Ang-1的一種競爭性拮抗劑,可對Ang-1血管穩定進行有效拮抗,利于血管重建,對新生血管生成具有明顯促進作用,由此可知,Ang-1、Ang-2對于子宮內膜血管生成具有顯著作用。經研究可知,治療后,觀察組子宮內膜組織的Ang-1、Ang-2均低于對照組。由此表明,觀察組雌-孕激素序貫治療后,可明顯降低子宮內膜組織Ang-1、Ang-2表達,可促進蛻膜、絨毛組織排出,對控制出血效果顯著。
經研究可知,觀察組出血少于月經量比例高于對照組,月經恢復時間、首次月經時間、陰道出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E2高于對照組,P低于對照組。由此可知,觀察組流產后,異常子宮出血控制效果更為顯著,患者月經恢復效果更為理想,對卵巢功能的恢復具有明顯促進作用。戊酸雌二醇片是一種天然雌二醇的戊酸鹽,具有較長的作用時間,對于下丘腦-腺垂體正負反饋功能具有顯著調節作用,利于卵泡的發育、排卵,提高宮頸的黏液分泌量,吸收好,使子宮對于宮縮素具有較強敏感度,使子宮壁、蛻膜組織保持良好的松軟狀態,而且可促進子宮內膜修復,明顯控制出血[9]。醋酸甲羥孕酮為孕激素類藥物,可預防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在停藥后,快速降低激素水平,會發生撤退性出血,對宮內殘留物排出具有明顯促進作用。雌、孕激素聯合使用,可使子宮內膜能夠更為快速地進行修復、增生,可使子宮對于縮宮素、前列腺素具有更高地敏感性,利于子宮頸口保持良好松弛狀態,使胎盤能夠更為有效地進行剝離,并及時排出,可使藥物流產后出血時間明顯縮短[10]。雌孕激素序貫治療時,可對雌、孕激素的生理效應進行有效模擬,對新生子宮內膜具有重要作用,利于其保持合理厚度及牢固性,在藥物流產后,一些未完全排出的血腫、變性蛻膜組織會出現錯位、松動,對其盡快排出具有明顯促進作用。臨床上雌-孕激素序貫療法可建立人工周期,模擬自然月經周期中卵巢的內分泌變化,使子宮內膜明顯改善,利于周期性脫落,具有良好止血效果。
總之,雌-孕激素序貫治療對藥物流產后出血患者具有明顯效果,可改善卵巢功能,促進患者康復,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