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華 肖圣杰



保定地處華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物產豐饒,為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保定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唐河、府河、漕河、易水河、白溝河、沙河等。憑借著內河發達的水資源,保定一帶的水上運輸,自古就很發達,津保之間很早就有舟楫往來。清朝中期后,保定成為了直隸省的省會,尤其 1860 年《北京條約》簽訂以后,天津開埠通商,津保兩地間的貨物交流越來越頻繁,津保內河成為聯系保定與天津的重要航道。
津保內河,從其水系構成上說,基本上屬于大清河水系,主要河段為白洋淀、大清河干流,主要流經保定東郊、清苑、安新、雄縣、文安、霸州、天津靜海縣、天津西青區等。
津保內河,從航運的角度來說,主航道從保定府河的止舫頭和劉守廟碼頭向東,經府河干流入白洋淀,再經大清河干流入天津的。貨運方面,從天津輸入的主要是工業品,至保定分散流入各個縣鄉村莊,而各個村莊鄉鎮匯集的農副產品,也大都從保定的劉守廟碼頭裝船向東運往天津。客運方面也有很大發展,還籌建了機輪船的航班業務。這種物資和人員的交流方便了沿線人們的生活,也大大促進了直隸與周邊省區的經濟交往,對發展對外貿易了起過很大的作用。
津保內河航運是在明清時期才受到重視的,天津市檔案館現存的行輪局檔案記載,政府先后設立直隸全省內河行輪局、河北省內河航運局、天津特別市內河航運局,管理內河航運事務。津保航路(即大清河)由天津起至保定南關大橋止,計長 385 里,沿線由天津縣起經新鎮縣、雄縣、任邱縣、安新縣、清苑縣等縣。在近代,津保航線的航船,無論是客船還是貨船,對土匪強盜的“吸引力”很大,沿線的治安較差,使用武裝維護航運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1937 年七七事變, 9月24日,日軍進占保定建立偽政權。1939年3月1日中國內河航運總會河北分會保定辦事處發函保定商會,在保定南關止舫頭成立辦事處,并任命董求平為該辦事處主任。1939年3月3日,清苑縣公署致函保定商會,中國內河航運公會總會奉北京軍事當局特許于1938年6月1日成立,為求會務之發展特在保定設立大清河支會辦事處并委任董求平為主任,并由縣警務局保障航運的安全。
1939年5月18日,中國內河航運公會保定分會,為保障碼頭秩序和貨物安全,在南關成立保定分會管理水路搬運事務所,規定該所運輸車輛插黃色旗幟,搬運夫佩戴白色臂章,用來識別,無旗幟及臂章者一概不準到河路搬運。1940年3月9日,中國內河航運公會保定分會發布公函,近一年來因臂章佩戴日久多數都破舊,需另行更換為黃色臂章。并告知各商號,事務所將收回之前的白色臂章,于1940年3月10日統一更換為黃色臂章。
1940年3月23日,中國內河和航運工會總會發通告,稱奉日本多田部隊令,解散保定航運公會,其業務移交華北交通株式會社。1940年3月30日中國內河航運公會保定分會函請保定商會參加,定于本月31日上午11時舉行的解散式。1940年3月31日中國內河航運公會被取消,華北交通株式會社屬下的保定航務所承擔了包括津保內河在內的保定內河航運業務。
津保內河貨物運輸,主要靠民船。民國三年,直隸全省內河行輪董事局成立后,先后使用由大沽造船所建造的鐵質輪船,這些輪船行駛于河北省內河各河。1937 年七七事變之后被日本侵略者組建的日偽華北交通株式會社航運部強占。日本為擴大侵略、掠奪物資,推行內河航運機械化,增建新拖輪,1942年內河輪船總數達到292艘,規模極為龐大。日偽時期,津保航線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其他內河航線,成了敵我雙方運輸軍需用品的專用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