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明
摘要:將預制箱梁技術用于橋梁工程建設領域中,有益于提高項目建設質量,延長使用壽命。在具體施工階段,相關人員應結合工況,全面掌控各個基本環節及操作要點,這樣方能預防各種安全隱患、質量缺陷,保證橋梁工程能如期竣工。筆者回顧既往實踐歷程,重點探究橋梁建設階段預制箱梁的主要施工工藝,列舉了相應的質量控制方法,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橋梁工程 預制箱梁 施工工藝 質量控制 控制方法
近些年,國內道路交通建設進程不斷被推進,大中型橋梁在各省市中均有建設,不同類型橋梁建設階段,對施工工藝要點及技術質量標準提出的要求也有差異。預制箱梁是橋梁上部的常用構造,有剛度較大、抗扭性能強等諸多優勢,用于橋梁施工階段能取得較好的成效。但是當下部分施工人員并沒有扎實掌握預制箱梁的施工工藝技術,質控意識不強,著實令人堪憂。鑒于此,本文重點探究了施工工藝方法與質控措施。
一、施工準備
首先,要做到科學選擇材料,原材料質量關系著預制箱梁施工質量及項目進度計劃落實情況。要選擇適宜的水泥材料,若確定鋼筋分布較為緊湊,則建議選擇干硬性偏小的石子水泥,粗骨料最大粒徑≤1㎝,維持混凝土標號和原梁統一,有效調控混凝土的水灰比,對于干硬性混凝土而言,建議將其水灰比控制在0.30~0.35區間內,其含水量偏低。
其次,要嚴格落實技術準備工作,要求施工人員對預制箱梁施工圖紙內容做到了如指掌,配合建設方、設計方落實基礎工作。為保證預制臺座、模板以及箱梁運輸工作能安全、有序推進,應結合橋梁工程現場實況、建設方提出的質量標準,評估技術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有針對性加以改進、完善。
最后,積極引用新工藝、新設備,主要是數控鋼筋加工設備、自動化流水線及智能張拉壓漿設備的試驗檢測工作,保證其能預制箱梁施工階段能安穩、有效運行。
二、加工制作梁底
在加工制造梁底階段,要確保梁底安穩可靠,只有這樣方能確保側模的穩固性,使模板能持有較強的剛度與強度。通常建議選用強度大于C15的混凝土澆筑底座,借此方式滿足底座后續施工的現實要求。針對低于水平地面的部位,要確保其尺寸比梁底座四周高出30㎝左右[1]。且針對高出水平地面的部位,要實施有效支撐,務必保證梁底尺寸的精確度且和工程設計要求相匹配。針對底座間形成的空隙,要選用粒徑適宜的砂礫予以填充,始終要維持底座間排水過程的順暢度,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實能有效減少或規避底座間粘連的情況,且還有益于提升構造的美觀度。
三、鋼筋制作與施工
對于預制箱梁施工活動而言,鋼筋材料制作及應用的有效性,能明顯強化預制箱梁的安穩性。可以把鋼筋制作分為底腹板、頂板鋼筋工程兩大部分,螺紋鋼是前種工程鋼筋制作階段的主要原料,其能有效定位調控鋼筋結構,規避錯位、形變等質量問題,還有助于強化工程整體承載性能;后者制作階段建議選用帶有梳齒狀的鋼板,鋼筋制作處理時,應加強保護層墊塊設置方位的調控,進而為后期預制箱梁施工階段提供較理想的支撐作用,且在水平控制方面預防偏斜問題[2]。
要求施工階段將選用的各類鋼筋運輸至工程現場整體加工處理,于胎架上綁扎成型后整體吊裝入模。預制箱梁施工期間,嚴格遵照長鋼筋使用在前,短鋼筋隨后的原則,并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基礎上,盡量降低鋼筋材料的耗用量。配筋工序中,嚴格依照施工設計要求完成鋼筋下料任務。為確保橫向鋼筋定位的準確度,則要兩側準確定位外露尺寸,標記后安裝內徑20mm鋼管輔以定位。針對縱向鋼筋,要做出正確的標識,依次為參照有效捆綁橫向與縱向鋼筋綁扎,在鋼筋綁扎環節中,加強誤差的控制,始終要≤10mm。鋼筋骨架的精確安裝聯合合格的保護層墊塊,才能造出合格的箱梁。
四、模板工程
在預制箱梁施工時,模板工程施工是重要一環,保證模板拼接的可靠性、結構完整性,方能確保預制箱梁施工作業持續推進。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模板工程,均推薦采用拼裝方式加以處置,獲得理想的加工制造效果,將各種質量缺陷發生率降至最低水平。運用模板前,要整體清除模板材料上附帶的一些銹跡,以防其降低模板工程施工效果,并均勻涂擦適量脫模劑,為后續施工做鋪墊。在安裝外部模板過程中,建議聯合使用適宜的穩固措施加以控制,結合工程實況持續調整其高程與水平度,使用三角鋼板測量控制,從根本上保證所形成基礎條件的準確度。針對外部模板內的橡膠管安裝,也要給予一定重視,力爭將預埋槽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安裝內部模板時要嚴格調控安裝次序,針對模板兩側予以有效支護,并檢測其規格尺寸是否符合工程設計要求,適度調整結構,確保內倒角規劃設計的可靠性,嚴禁形成較明顯的偏差[3]。模板工程施工階段,均要確保各個模板安裝的牢固性,預測可能存在松動、形變的位置加以防控,為后期混凝土澆筑施工打下良好鋪墊。
五、混凝土施工
澆筑預制箱梁混凝土前期,應組織技術人員嚴格依照相關規范、設計要求等全面檢查模板的銜接縫、拉桿螺栓及模板支立等穩固性。科學設定合理的澆筑順序,規避局部位置偏斜情況,盡量確保混凝土澆筑能一次成型。在同一個斷面中澆筑階段,底板澆筑在前,腹板次之,最后澆筑頂板。嚴格依照設計要求落實混凝土的振搗工作,這是提升混凝土強度的主要形式。在澆筑工序整體養成后,可以采用覆蓋土工布、自動噴淋等形式養護,規避混凝土表層形成裂縫等質量問題。科學設定拆模時間,過早拆模很可能因混凝土沒有終凝,強度不足,進而在拆模操作階段有粘模現象,嚴重時會降低預制箱梁的整體質量;若拆模過遲,則很可能導致混凝土溫度偏高,增加結構裂縫形成的風險。
結束語:
在橋梁工程建設階段,加強預制箱梁施工工藝的完善及質量控制,確保各工序施工效果均能符合設計要求,這樣方能從根本上優化橋梁建設質量與使用壽命。故而,具體施工階段,要求相關人員深度分析對預制箱梁施工質量形成負面影響的因素,規范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梳理質量責任意識,協同配合,保證預制箱梁施工活動能安全、順利、有效推進。
參考文獻:
[1]陳麗俏.預應力智能張拉技術在預制小箱梁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19,41(14):88-90.
[2]劉輝.興華高速公路預制箱梁工藝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43(08):195-197.
[3]單文.智能張拉與壓漿技術在預制箱梁施工中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9,23(03):110-111.